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巧珍 《科学咨询》2010,(18):33-34
长期以来课堂一直让老师“霸占”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机械地进行着“填鸭式”的教书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这与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背道而驰,所以笔者由借此文要大声疾呼“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二、坚持“兵教兵、兵评兵、互教互学”的原则;三坚持“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理解过程和社会实践;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等弊端。不仅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而且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为改革一些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错误习惯,我们狠抓了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文字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感到难,而学生的学习更感到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点,培养写作能力。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三条原则:紧密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多读、多写;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和改革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学生基础差,教学难度大;学生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机;课时较紧,教学压力大;教材不适合,学生无兴趣。本文从加强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意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材渗透专业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几个方面阐述了中职英语数学走出困惑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熟悉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  相似文献   

6.
学生政治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是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基层干部;也是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具有极强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其主要工作是以教育为出发点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引导学生成长,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改革建设思路的探析,提出个人的浅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是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由于学生乐理基础参差不齐,理论课往往又枯燥无味,绝大多数学生只学了皮毛,无法为后续的演唱和弹奏打下基础,所以增加课堂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引导学生学好这门专业理论课,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笔者从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绪;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思路;启发课堂创作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四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燕 《科学咨询》2007,(8):58-5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倡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朴敏 《管理与财富》2008,(11):134-13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迫切需要,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推进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后盾”,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职学生基础差、厌学严重的情况下,要想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想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校企联动,实行“订单式”培养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改革就是教学上的破旧立新,革除旧的教学弊端,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对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而言,旧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六大弊端:第一,忘了学生;第二,忘了能力的培养;第三,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第四,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第五,上课与谋生不搭界;第六,注入灌输,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3.
何杏军 《科学咨询》2010,(14):132-132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蕴涵着无穷的创新因素。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教学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方式与活动环境,它在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以比拟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创设情景,使兴趣学习成为创新意识的源泉;改革传统模式,激活开放式的创新教学方式;拓展音乐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等都是中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优势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仍然根深蒂固地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上课的时候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只要与自己的想法相悖,学生立马就遭到否定,学生违反纪律了,不分时间、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即训斥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辱骂、变相体罚或体罚;有的教师,功利性非常地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和情感的教育;也有这样的教师,功利性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违反规定有偿家教,强迫学生订资料,从中收取回扣;更有教师道德败坏,竟然向自己的学生伸出了罪恶之手。种种现象,不一而足。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要么像宋濂那样,恭恭敬敬地听着,无可奈何地承受;要么顶撞老师,和老师对着干,让老师下不来台;还有比较脆弱的学生,干脆轻生,这样极端的例子也是有的;还有法律意识强的学生干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王渊 《科学咨询》2009,(22):78-78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推进,我们深切地认识列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就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又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在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几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这几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变革的过程中,课程实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创生取向越来越成为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论点。本文对“选择课程实施取向的策略”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提出了:正确认识课程改革、积极参与课程编制;树立课程实施取向的课程变革观;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选择课程实施取向;加强教育行政的支持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科任教师要改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本学科的热情;科学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有价值的学科”教学方式等,帮助本学科学困生“脱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煤炭类培训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大胆改革,打开学员渠道;第二,努力创新,实现科技教学;第三,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关键;第四,课堂上合理运用教学技巧;第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教师团队精神;第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点对点考察;第七,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唉声叹气,提到教作文,我们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积累不够;三是对老师讲授的写作技巧没有掌握,不能灵活运用。如何让学生轻松动起笔来,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呢?经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