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历史问题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因此近年来拍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热潮还是有增无减。而自上世纪80年代新历史主义理论登台后,在解释文化、历史与人类的关系中就有了新的维度。本文从这个角度,以央视《探索.发现》为个案,探讨在新历史主义话语叙述下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是如何帮助人们在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中寻找历史碎片,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2.
小说<一千英亩>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李尔王>进行多重解读的基础上的互文性写作.作品借助女性主叉的叙事、生态批评解析、新历史主义批判--解构美国梦等不同层面的文化批评策略颠覆传统权力话语,并赋予文本新的意义,从而在这个美国中西部农业家庭的历史叙事中蕴含了对当今人类发展状态的强力寓言.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历史小说,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介的所谓"新故事新编"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关注先秦乃至本民族的始初历史,以现时态的情节碎片冲击了文本的封闭性.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相距甚远.<故事新编>是一次思想的对垒、哲性的交锋;正是这种理性智慧的存在,托起了解构传统文化、重建现代文化的希望,透露出生命蓬勃的文化构想.而"新故事新编"则充满了内倾与自敛,弥散着浓厚的神秘与虚无之感.大多数文本以第一人称直述当下的迷惘.这深刻反映出民族文化身份的淡薄与所处困境.  相似文献   

4.
杨文秀 《唐都学刊》2005,21(5):19-21
唐诗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安史之乱作为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也是唐长安城走向衰败的始点.在诸多唐诗中就反映出长安城的变化.杜牧的<隋堤柳>、温庭筠的<柳长句>、<杨柳八首>等描绘出蔚然成荫的唐都长安;杜甫的<千秋节有感二首>、杜牧的<过勤政楼>、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反映了南内兴庆宫自安史之乱以后的凄凉;从羊士谔<乱后曲江>看到唐代著名的曲江风景区也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新历史主义文学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梅 《学习与探索》2006,3(3):130-132
中国新历史主义文学以个人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关注历史中边缘的人与事,风格更趋民间化、大众化。历史观的改变以及历史文学自身的发展要求是促使历史文学创作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如何将新思维、新方法与传统历史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洪杰 《学术交流》2012,(12):205-207
新历史小说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语境发生变化后,作家为了摆脱政治对文学的规范,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重新陈述历史,继而达到改写、解构或颠覆被既往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的目的。新历史小说正是通过欲望本身的随意性与非理性,有效地将历史主义所依赖的理性信仰进一步否定,使人类的欲望成为历史叙事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李慧  汤玲 《唐都学刊》2005,21(1):14-17
无论就<白鹿原>的思想容量、文化内涵、历史深度,还是艺术表现,都足以显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实绩.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它构建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从女权主义出发,它描绘出一个"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在文化研究方面,它的文化关照可以启发读者诸多反思.  相似文献   

8.
赵雅丽 《唐都学刊》2005,21(3):74-78
周初历史上,在政治地位、历史功绩、德政思想对孔子和儒家影响方面,与周公影响齐名的还有一人,就是召公.<诗经·召南·甘棠>对召公德政爱民的记载以及上海博物馆楚简<孔子诗论>中孔子反复对<甘棠>思想的申说,都表明孔子对召公的敬仰、对召公德政的怀念,以及召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英 《学术交流》2006,(3):136-139
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论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种文艺理论。二者都致力于恢复历史原貌、关注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性,前者旨在通过同时代的文学文本勾画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框架结构,而后者力图证明当代政治和意识形态制造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相关历史文学文本。此外,二者在方法论上都立足于文学文本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士远 《唐都学刊》2005,21(6):98-102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钱宗武先生在<<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一书中,尝试采用现代语法学理论与传统文化阐释学知识融为一体的方法对今文<尚书>进行注释与笺说,在传统笺说和注释形式中揉进新质,不但为解读<尚书>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提出了诸如<尚书>的儒源地位、文学特性、德法兼治思想和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对<尚书>蕴涵的上古文明母题进行了多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学术界来讲,《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是B.朱尔杰夫这位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历史学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宝贵著作。朱尔杰夫致力于以科学的态度解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在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的具体事件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本著作共分4章。第1章《围绕唯物主义历史观开展的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什么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什么是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交替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发展观以及当代对马克思观点的若干解释。第2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历史主义》包括4个问题,朱尔杰夫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中的历史主义和进化论以及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教条主义。第3章《历史、社会和文明》的内容最为丰富,包括:人类达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等级、阶级和革命;作为社会经济形态基础的城乡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人类的自然历史发展等。第4章《附录》包括朱尔杰夫在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和旧金山的国际历史学家代表大会上  相似文献   

12.
新批评派的理论观念与实践范式对于其后相继出现的诸种西方文论形成了持久的冲击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新批评派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在文学本质、文本观念与批评策略等层面呈现出沟通与互动等复杂的学术联系.首先,就文学本质观而言,两派对于文学与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把握体现出各种契合与差异之处.其次,基于文本观念来看,两派在对于文本概念之内涵的理解、对于文本功能的定位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相似与不同.再者,从批评观念来说,两派在文学批评的专业化与理论化、批评实践中主体的参与程度与策略选择等方面具有诸种关联性.总之,新历史主义的文学观念与批评实践在多重层面体现出对于新批评派的承继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下半期,西德史学界展开了旨在克服“历史科学原则的危机”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形成两派:社会结构派和新历史主义派。社会结构派主张使史学社会学化和把史学变为“历史社会科学”,力图用这种方法来更新历史科学。这一派(主要人物为I.盖斯、H.韦勒尔等)强调历史科学必须对论证西德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作出贡献。新历史主义派宣称历史科学必须是无党性的。他们积极宣传历史是完美的社会和国家的“乌托邦幻想”的解毒剂。主要人物(Th.尼佩德、K.希尔德布兰德、E.诺尔特等)承认必须以社会科学的系  相似文献   

14.
女权主义和“新历史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权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美]J.L.牛顿陈晓兰编译一近年来,用“新历史主义”来界定种种假设和实践,已司空见惯。一般说来,“新历史主义者”认为不存在超历史的、普遍的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是由文化惯例构成的,文化惯例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确定人的位置并加以限...  相似文献   

15.
谢本师--学术研究方法的自我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自己在语言、历史、楚辞等学科研究中的几个例证,介绍了他如何在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等几位大师的指导下,打好坚实的国学根基,继而吸收西方文化、新思想、新科学,逐步形成其中西结合、综合分析、综合研究的体系.成功之源,在于师恩,故以<谢本师>为题,既谢师恩,也对自己学术研究方法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6.
黄霖 《求是学刊》2003,30(4):80-86
文章就纪念<新小说>创刊100周年,谈到文学的价值不在于写私情,还是写群情;是"纯文学",还是有"功利性";而是在于写的情真不真,善不善,美不美.而且,这种情,还得放在当时时代中来加以考察.文学创作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关系重大.梁启超及<新小说>所提出的一些新观念在总体上还是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新小说>之所以能开创了一代的风气,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读者在其周围,为此从经营方式,到期刊的内容与形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与尝试.但后来"新小说"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这主要还是拜金主义所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社科纵横》2007,24(4):167-168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以描写美国东部白人中产阶级生活见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消费文化的时代中产者婚姻,爱情和性关系的混乱,评论家称他为“社会历史变化的准确记录者。”笔者主要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厄普代克《兔子,快跑》中文本与历史的关系,进而得出《兔子,快跑》中文本化的历史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潜文本的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兔子”哈里和作家厄普代克同时完成了自身塑造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而文本化的历史本身又体现出了厄普代克对处于权力话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颠覆。  相似文献   

18.
陶悦 《学术交流》2005,(7):39-41
柴文华教授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现代新儒家诸多人物的理论,对现代新儒家的文化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包括见解独到的<导论>,形散神凝、多有突破的个案研究和立足当代、精当中肯的价值评判.它既是可供从事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学者们交流借鉴的宝贵资源,又是后生晚辈进入现代新儒家研究之境的美丽通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世界性的哲学.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总结当代人类实践的新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需要有人类情怀和世界历史的视野,因此也就需要处理好民族立场和人类情怀的辩证关系.我们在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世界性维度,即应从人类发展的高度阐释“中国经验”的世界历史意义.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问题的关键是在文化交流、文化创造过程中如何将民族特色与人类情怀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最具人类情怀的最符合人类共同和谐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颖 《求是学刊》2005,32(2):97-102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但每一个民族基于各自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意识,又有不同的英雄崇拜标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对于英雄的崇拜不仅仅是崇智和崇力,更注重英雄的伦理道德标准.由于过分强调英雄的道德修养,同时又无以调和高尚的道德理想与严酷的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英雄们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