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信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普遍的相互信任的纽带.在不和谐因素中,如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冲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相互守信和信任.  相似文献   

2.
朱茂 《决策导刊》2005,(10):9-10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予和共同努力。没有文明的,高素质的公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只有社会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抓住提高全民素质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农村和谐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实现农村和谐,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我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民的大国,农村人群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最佳状态.只有建立并发展健全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公民社会的解读 基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公民社会的不同解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把公民社会定义为一个与政治社会(国家)和经济社会(企业)相对应的概念,指相对独立的、具有一系列社会价值和原则的社会组织.它享有相对独立于国家的自主性,介于国家和家庭、企业之间,是由众多旨在保护和促进自身利益和价值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非国家和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和机构,包括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集团和公民自发组织的运动等新生的社会系统.它呈现为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协商民主为中轴,各种利益并存、各方独立性与个性共生的多元化差异领域,并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共同构成新的社会结构整体.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公民社会比较发达,公民意识相当浓厚,公众政治参与是公民经常行使的一项政治权利,已经成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公众通过网络民意表达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已引起政府重视甚至直接参与到政策法规的制定.总之,西方国家在网络民意以及政府回应的相关举措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6.
吕海滨 《决策探索》2007,(13):78-79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社会关系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社会.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绝非易事,其实关于社会和谐的问题,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历史分析来对其"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价值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少峰 《领导科学》2005,(22):12-13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发展劳务经济,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实矛盾,是贫困农民打开富裕之门的“敲门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标准和今后道德观建设的目标,从表面上看,仅作为一种荣辱观与道德观存在,但若从深层看,则不仅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指导理论,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洞彻这一哲学内涵,会有效地加强和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一、提升领导能力,促进自身发展荣辱观、道德观的主体是人,无论任何时代,人都有一定的荣辱和道德底线。同时,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荣辱、道德判断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因为人作为社会的产物,一方面推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受社会的影响。人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荣辱、道德判断标准也要与时…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产物,称呼本身即包含着这一群体职业与身份之间的矛盾,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表现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政治地位在形式上的确立与政治权利缺失之间的矛盾,透析几组矛盾现象隐藏的深层原因,在于寻求破解矛盾症结的办法,以利于解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社会公正、和谐的关键,把公民意识的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婚姻档案是民政部门在办理关于婚姻一切相关事宜时形成的各种原始资料,这是关乎到社会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维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已成为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加大婚姻档案资料管理力度,切实做好婚姻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民政部门必须将其当作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2.
易丽丽 《决策》2011,(4):60-62
壹基金落户深圳,是深圳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事件。政府"搭台"、社会成员"唱戏",深圳的经验,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3.
从"稳定"到"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新提法。在以前的文件中,只有“维护社会稳定”这样的表述。“稳定”是“和谐”的基本内容。“和谐”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稳定”,“和谐”就无从谈起。“和谐”是“稳定”的高级形式。死水一潭、道路以目也可称之为“稳定”,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关系融洽、活而不乱才是“和谐”。“和谐”的社会首先当然是“稳定”的,但“稳定”的社会并不一定“和谐”。没有达…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理论发端于古希腊时期,当时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融为一体,到了黑格尔才正式承认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界,只是地位上后者要高于前者;到了现代国家时期,出现了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三分法,从而衍生出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公民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当代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帮手,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监督主体。非政府组织自身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建设,才能在公民社会中扮演好合适的角色,也才能发挥好政府治理的合作者的作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国家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战火烧到上海。28日,三架日本飞机轰炸了上海火车站,那里正有1800多人撤往内地,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记者王小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被炸的景象触目惊心,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还有人想挣扎站起来……”事后统计,死伤人数达1500多人。王小亭把一个被救出的孩子当做前景,以被炸毁的火车站作为背景拍摄了这张极有控诉力的照片。照片很快被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据估计,当时有一亿三千六百万人看到了这幅照片。这张照片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各国…  相似文献   

16.
王玉春 《领导科学》2006,(21):24-2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要构建和谐社会,基层班子的团结协调、和谐统一是关键,它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班子整体凝聚力的提升和战斗力的发挥。笔者从多年担任基层主要领导的实践中感受到,基层班子成员都渴望有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团结统一、协调高效的工作环境,并且也都在努力营造团结协调的工作氛围。尽管如此,基层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两个一把手之间不协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大多属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教育应是同步的。在和谐社会中,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应在提高公民素质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庆红  石萍 《科学咨询》2006,(19):59-6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教育应是同步的.在和谐社会中,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应在提高公民素质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公民政治参与途径的不断拓宽,广大公民的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被日益唤醒,越来越多的公民萌发了积极而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要求。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公民依法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职责,才能使社会生活有秩序地、和谐地进行。媒体常有被弃婴幼儿为弱势人群收(助)养的现象的报导。这不仅是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而且是违法犯罪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现象所涉及的法律规定的阐述和遏制这些现象的相关措施的研究,以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每个公民,能切实担负起法定义务和依法履行职责,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