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毛泽东开始根据中国的情况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本质”一词,但无论是在生产力问题上,还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都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程度的接近本质的认识。固然由于多种因素,毛泽东没能沿着已开始的思路发展下去,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他的探索和思考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发展走势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发展走势论纲刘增合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问题,在当时毛泽东的思维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他思考的重心已经集中在试图通过这个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运动,探索一条我国农业由新民主主义形态向社会主义形态过渡的具有中国特点的...  相似文献   

3.
从七千人大会到八届十中全会,存在着一个毛泽东认为他一开始就看出的问题("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和随后他与中央一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的严重分歧,由此毛泽东提出要解决"跟中国的修正主义的矛盾"这个观点。联系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思考毛泽东发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目的,很显然,他是在寻找一种防止和反对党内甚至是中央领导层出修正主义的有效途径。但随着运动的开展,毛泽东日益认为修正主义就在党内,不但农村、城市,连意识形态领域也被修正主义统治,全国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自己手中,甚至断言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基于这种对阶级斗争形势、党内干部队伍状况的过于严重估计,毛泽东终于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目标直接指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直至指向刘少奇。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作为世纪之交的伟大思想家,在20年代其主张以思想上的尽性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为特征,这个三元结构决定了他在中国的现实选择上实行渐进的社会主义立场。在尚未掌握列宁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青年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理论;而后来由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虽然从根本上否定了梁氏的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路线,但也确实吸取了他的资产阶级“一方面为敌、另一方面为友”的合理思想。历史证明:梁启超在20年代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承担了“当被时所否定、被历史常记起”的双重角色;正确评价梁启超是正确开辟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之年,也是被毛泽东称之为"多事之秋"的一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层思考。习惯思维的巨大惯性,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形势的刺激,触发毛泽东在1957年重提阶级斗争,并且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之下,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上提出了"世界观标准论"和"皮毛论",并以此来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现实的社会历史状况。既对社会发展本身产生了巨大的伤害,也使知识分子逐步陷入极其艰难的境地,这个教训永远值得我们记取。  相似文献   

6.
在江泽民"五·三一"讲话中,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高度概括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层面,其中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依法治国为基本形式.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概念,但他在这三个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有着开拓性的意义,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1956年以前,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可以凝练为目标与旗帜的设定,这个目标是进入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尚且作为理想蓝图、口号和旗帜来指引革命的前进方向,团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其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尚处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简单镜像阶段,缺乏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入思考与探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即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思考领域。然而,他晚年脱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将如何搞阶级斗争视为"社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犯下了严重错误,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发展,同时也包含深刻的教训有待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努力的实践.毛泽东时代是其探索的开始,这种探索是艰辛的尝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文革”初期毛泽东为何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革"初期毛泽东选择林彪为接班人,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与历史上毛泽东对林彪极其赏识有关,第二方面与"文革"前林彪已是接班人人选之一有关,第三方面与毛泽东在做最后决断时没有做到疑人不用有关。毛泽东选择林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固然是错误的,为此他要负主要责任,但没有一套科学的选人机制也是毛泽东犯下这一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要的是要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透视毛泽东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异常平实,经济战略注重实用.在社会主义世界里,毛泽东对斯大林主义的批评是最全面和最深刻的,他不止干批判而且着手创造不同干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大跃进"与"文革"一样,长远来看,也有一些积极的结果.毛泽东"造反有理"的断言结合文革的经验使中国人相信要让党内官僚真正负责就必须建立起民主制度.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不仅与他的认识论紧密联系,而且还表现在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他本质上倾向民主,但是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大权独揽,他这么做正是为了捍卫民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毛泽东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虽然未能由毛泽东本人达到既定目的,但为我们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毛泽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乏良好的开端。探索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纠正和避免毛泽东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是近代中国人艰辛探索的问题。毛泽东继续这种探索,他既高度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又充分肯定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他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践中,坚持现代化追求的社会理想目标。他不仅把共产主义视为理想,而且把它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改造现实的运动。虽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现代化带来了一些挫折,但其中包含的批判超越精神、人民主体观念和道德建设思想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阐述所存在的历史局限,使传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迷失成为偶然中的必然。邓小平同志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所包含的共同富裕规律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社会公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实现社会公正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公正思想。社会公正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社会公正在全国范围的真正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提。在具体路径上,毛泽东通过反对平均主义、官僚主义、论资排辈以及提倡男女平等等措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从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种公有制的并存论证了保持商品货币关系和利用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但他只承认消费资料是商品,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只承认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一定调节作用,不承认它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因此,他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重大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从蔡和森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来看 ,它上承李大钊、下启毛泽东 ,因而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革”十年,茅盾在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情况下创作了二十余首旧体诗词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原生态”的写作对于作家本人及文学史研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潜在写作”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认真探索和总结了根据地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对建国后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大历史功绩:论毛泽东同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革命的一生建树了多方面开创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就其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权之基、建制之功、探索之果。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