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4年湖北33个县的3300户抽样调查资料,本文运用统计的方法考察了湖北农户消费及其结构。结论显示,山区农户在消费上与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农户存在较大差异;农户食品支出随收入提高而下降,居住支出则相反;最低收入组农户的消费可能超过当年的收入,而最高消费组农户也可能如此。对消费超过收入的农户进行深入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李江一  秦范 《管理世界》2022,38(2):84-99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414户的追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收入渴望引入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分析框架中,运用双栏模型探讨家庭决策者的收入渴望对其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渴望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金额就会提高23.3%,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低年龄组农户、高家庭资产农户和低教育程度农户的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受到风险偏好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对于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农户而言,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收入渴望越高的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同时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太湖平原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影响因子,通过建立多远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簸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有非农收入所占比重,生活性支出所占比重、人均耕地种植面积、农产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5.
农户收入差距及其根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技术,研究了中国农户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多元而复杂,既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等微观因素,也有产业差异、区域分割、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因素。其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非农就业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而社会资本、金融负债、制度与政策、区域发展水平等拉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就结构性收入分解看,不同的收入来源,其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不同的影响因素,其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也存在差异。其中,基础教育体现出的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其余诸变量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仅仅通过部分收入来源对农户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反映在"三农"领域,归根结底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以引导农户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分工、专业化发展,进而提升农户效用水平的过程予以理论证明,揭示了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实现机制,并利用全国17省68个县(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加入组织的意愿和行为主要受到家庭劳动力分工、收入结构分布、土地经营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金融负债均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收入和不同来源收入以及不同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启示在于:体现互惠合作原则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一种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分工和农业专业化发展并进一步使农户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和内部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农户因为收入风险的存在而产生了平滑消费的需求,根据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为平滑消费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对农户消费起到平滑作用的主要是非正规金融,本文以农户消费借贷行为为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正规金融更适合于平滑农户消费。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的家庭承包和土地制度蒋中一实行土地分户承包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步骤,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劳动、统一经营”的模式,使农民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农户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体,在承包合同的范围内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生产和经营活动,这...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村庄层面探讨了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揭示了财政资金对村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从而补充了财政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庄和农户的分配过程。从实践来看,财政资金从乡镇到村庄、再到农户的纵向分配中,偏向于被富裕村庄和高收入农户获得,由此扩大了村庄间和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水平。而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亲生产性支出的偏好,导致基本建设性类支出比例过高,而该类支出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弹性更大,从而财政资金对高收入农户更加有利。综合来看,偏向性的资金分配方式和亲生产类的资金使用去向,使得中国农村财政具有显著的村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较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运用2003~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成员及其外出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成员受教育或培训的时间越长,其外出的天数越多,外出活动圈也越大。农户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范围与其工资收入基本上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外出范围越广,得到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贺雪峰 《决策》2020,(1):9-9
2019年暑假,我到浙江丽水市遂昌县调研,沿途有两个发现:一是遂昌县甚至整个丽水市是真正山区,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二是农民所建住房相当有品味,样式时髦,外观讲究大气,几乎都是看起来相当好的别墅式住房。农户上档次的住房与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形成很大反差,即丽水农户是从哪里获得收入以至于显得还很富裕的呢?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家庭经营已成为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的经营形式。但森林培育是规模经济相对显著的部门,如何通过合作和市场交易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优化资源配置,是林业政策设计者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各地的实地调查,把握农户林地流转的行为特征,分析影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户林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四川省农民近几年收入结构,即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转移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找出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了解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分析现在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劲。  相似文献   

14.
数字舆情     
正农村绿皮书中国社科院《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数据,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2012年增加979元,实际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4025元。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农民收入总体来说是增长比较快的,但其构成的绝大部分主要还是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这无疑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不利的。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对于如何才能更好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就有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论现状还是变化趋势都与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来看,消费是由收入唯一决定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各种收入(如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各省份2010年农村居民消费与四种收入数据,建立模型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中国山区发展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生态现代化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整体影响,为抑制广大山区和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改善山区和平原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推进科技先行、统筹协调、民生优先和价值均衡的山区发展战略,以此提升中国山区板块在全国区域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50):8-10
a 12月23—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9.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1,(45):26-27
城市化进程越快的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越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刘春雨通过对广东、云南两地农民财产性收入调研发现.经济发展阶段越高、城市化进程越快的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越高。  相似文献   

20.
复兴镇的农业生产是一个典型的兼业农户生产模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复兴镇农户的农业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原来的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转为非农业收入为主。本文将通过对复兴镇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调查分析,探究其收入结构的利与弊,从而为优化农业收入结构提供建议,并针对复兴镇农村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