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瑶族长鼓舞     
几对鬓插剑式雉鸡翎,穿着绣有几何纹花边的鲜艳瑶服,腰扎红绸,腿裹白绑,肩挂三尺长鼓的瑶族青年,时而腾空旋转,风驰电掣;时而着地扑虎,勇猛异常;时而双龙戏珠,妙趣横生;时而两虎相斗,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2.
蒋文 《民族论坛》2011,(2):35-37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无论从北或是往南进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在其边界,你会看到两个巨大的瑶族长鼓分别架于道路的两旁。可以想象,长鼓在瑶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和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长鼓已经成为瑶族人民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刘玲 《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63-165
瑶族长鼓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在湖南、广东、广西等瑶族聚集地区盛行,其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瑶族长鼓舞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价值,应在当下展现出瑶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长鼓舞作为广东连南瑶族的文化记忆,其传承的意义不容小觑.因生态因子、社会转型、外来文化侵入等原因,造成无人可传的现象.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传承,只有将传承人的视线转为儿童,给予他们更多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机会,长鼓舞文化才会永葆青春.笔者以结合连南当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舞蹈专业编创的方法,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传播为途径,浅谈长鼓舞保护和传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长鼓舞"作为广东连南瑶族的"文化记忆",其传承的意义不容小觑。因生态因子、社会转型、外来文化侵入等原因,造成"无人可传"的现象。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传承,只有将"传承人"的视线转为儿童,给予他们更多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机会,"长鼓舞"文化才会"永葆青春"。笔者以结合连南当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舞蹈专业编创的方法,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传播为途径,浅谈长鼓舞保护和传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瑶族文化就是长鼓文化,要了解瑶族,必然要了解长鼓。瑶族长鼓外形朴实,或长或短、或新或旧,规格和形状并不相同,可是它却敲出了瑶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敲出了摇曳生姿的瑶族风情。行走在千里瑶山,随时可以感受到长鼓的无处不在。在娱乐和祭祀时,它是不可缺少的主打乐器;在喜庆和节日里,它是营造气氛的绝佳道具;它还可以是集合的号角、前进的号令或者房前屋后的装饰品……奔放的长鼓无时无刻不在鼓荡着我的生活,使我的心中升腾起浓浓的民族情感,促使我去追寻它的家园,追寻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叙事诗…  相似文献   

7.
民间传统舞蹈套路的传承记录需要对动作进行命名,通过对当地湖南瑶族地区进行采风调查分析研究后,面对当地传承人总体趋于老龄化的现状,对于民间舞蹈动作的命名亟待引起文艺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湖南江华瑶族六个乡镇(中央新村、水口镇、沱江镇、大圩镇新合村、大圩镇文明村、码市龙湾镇)当地八套独具典型风格特色的湖南瑶族长鼓舞作为个案进...  相似文献   

8.
南岭绵亘数省,自福建、江西,至湖南、广东、广西。东隔韶州,南通连州,西枕平乐,北接永州,万山环抱,平川千里。这里历来是瑶族聚居之地,现约有瑶民百余万。长期以来,这里的瑶族同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盘瓠文化。盘瓠文化是瑶族先祖留下的历史足印,是瑶族先民对民族文明的积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南岭瑶族盘瓠文化圈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6月,国家民委在京召开了“民族文化座谈会”。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丢掉就…  相似文献   

9.
从仪式角度实地研究少数民族体育,在我国体育科研中可谓是一项创新研究.这是一种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不足和相关研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通过对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渊源、活动内容与结构、文化特征的分析,重点论述了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构建和谐村落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瑶族织锦     
瑶族织锦在瑶族发祥地之一的湖南省江永县(原名永明县)境内,至今仍保留和继承着许多传统民族工艺。瑶族织锦便是其中之一。瑶族织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洁白细致,且多织成各种花纹的瑶带、瑶巾,款式新颖美观,尤以“王”字格纹居多,间以花鸟人物,诗文佳句。这种工...  相似文献   

11.
12.
宁远瑶族     
地处湘南九嶷山下的宁远县,全县现有18个少数民族,16000多人,绝大多数是瑶族。宁远瑶族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由黄河流域越江南下,进居江南广大地区。始称南蛮。经过南北朝大动荡,大迁徙,崇信盘瓠的蛮人部落,逐渐徙入南岭一带,至隋唐,逐步形成瑶族共同体。宋、元、明、清时期,湘南萌诸岭,九嶷山一带成为瑶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瑶族是个多难民族,世代受歧视,受欺侮,这里受  相似文献   

13.
瑶族成人礼     
《中国民族》2007,(11):73-73
“度戒”是瑶族比较隆重的民间传统成年礼俗,是进行族史、族规、礼仪道德和戒律条文的一种传承教育。他们认为,只有经过“度戒”的男子才能被承认是盘古王的子孙,才能记入家谱。才能受到族人的尊重。这种古老的传承文化至今还在云南瑶族地区沿袭。我们来到了金平县一个名叫保保寨的村子,来看瑶家男孩的成人礼俗。  相似文献   

14.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分布在我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地和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较,它有着自己本民族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宗教信仰、性格特征、风俗人情、文学艺术、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等,“是具有强烈民族意识感的民族”。本文试图从瑶族图腾的产生、发展和衍化,探讨瑶族的审美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促进瑶族的学术研究,加强各民族的团结,繁荣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5.
元代,瑶族事迹已大量载于史籍中。其名除通作“瑶”外,尚有其它称谓: “莫瑶”。如《元史·余阙传》载:元统时,“会莫瑶蛮”反。按:莫瑶之名,由来最古,早在《梁书·张缵传》中已有文。 “山瑶”。如元人阳恪《平蛮记》载:黔中郡辰、澧二州蛮反,元当政者“起集山瑶、仡佬以为响导”(见《元文类》卷二七)。按:山瑶之名,宋已有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即有此称。  相似文献   

16.
<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瑶族自治县,素有“世界瑶都”之称,县域内所居住的瑶族分为茶山瑶、盘瑶、山子瑶、花蓝瑶、坳瑶。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金秀瑶族的服饰文化较好地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服饰风貌各具特色。金秀瑶族头饰有圆、尖、翘、盘、叠等造型,衣分对襟、斜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裤则或长或短,配饰更为多样,无论是贴绣披肩、挑绣布帕、串珠流苏,还是绣花背袋、长柄砍刀,不同组配,精彩各异,构成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的活态影像。  相似文献   

17.
瑶族打陀螺     
打陀螺,是聚居在广西南丹县境内瑶族群众喜爱的一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岁末时节,他们到山坡上砍回光照足,水分少,身干直的栗木、油茶、脱皮龙等树干,精心砍削成陀螺。陀螺顶部平滑,脚尖锲有铁钉,用树皮搓成的绳索缠绕旋放,旋转时间长的可达十分种。儿童玩的陀螺重半斤左右,成年人玩的陀螺重一至三斤,并用颜色染成红、黄、蓝、绿、青等色,所以成群旋放时,五彩斑斓,耀眼夺目,十分好看。新春正月,是瑶族社员打陀螺的月份。从年初一开始,村村  相似文献   

18.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黄钰,俸代瑜瑶族人口约200万。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6省(区)140多个县的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其中尤以两广为突出,故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谚。广西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人口约占瑶族总人口的61%。1989...  相似文献   

19.
“过水糍”。过水糍亦称“凉冻糍”。该美食选取上等糯米用碱水浸透,打粉后,做成圆团 ,切块上碟,粘上浓糖汁或糖粉食用,也有人包菜食用。此食品具有清凉爽口,味美不腻 ,消食健胃的特点。它是夏秋饮食佳品。“果蒸粽”。果蒸粽以糯米、板栗、红枣、退皮绿豆、猪肉等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浸 透,捞出用大竹叶包裹,并在糯米中放入用盐、糖、香料、豆腐乳、酒渍制过的猪肉和板栗 、红枣、绿豆等(绿豆、饭豆可和糯米混合),捆扎好,放入锅内蒸熟透后,将果蒸粽上碟, 加上鲜辣椒卤水及芫荽等调料,即可食用,果蒸粽具有色泽鲜美、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春节,我回到老家九万大山主峰元宝山东麓奔盎寨省亲,其间,有幸参加了房族老弟阿生的婚礼,旧闻新事交织,令我颇多激动,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