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学校在“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下,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蒙汉翻译)专业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都有一定难度,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更大。教师在为蒙古语授课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摸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文基础及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审美、感知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中,“优化教法”有它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符合最优化原则,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法律专业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辩论技能的培养。辩论训练应以案例分析为基础,选择争议性案例作为教学素材。组织辩论应注重学生参与的全面性。教师在辩论训练中起主持、引导和总结的作用。采用案例分析与辩论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法律辩证推理能力、辩论技能和对抗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丰富,课时数最多。但现在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总结出了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讲辩论法、参与表演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晓辉教授     
成晓辉,男,1957年12月出生,湖南省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中文系教授、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大学毕业后,在企业从事过管理工作,后下海经商。1989年调入高校,主要讲授专业课“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和选修课“古典诗词欣赏”、“佛学与古代文学”、“中国佛教文化”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参加古代文学继续教育培训与深造,在中国人民大学师承方立天教授作过高级访问学者。在教学上,成晓辉教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自觉坚持业务学习,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主动掌握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把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融于一炉,不搞“两张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死教书,教死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读书社、演讲会、学术讲座等),做到课内外互动、互补,力争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注重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曾多次评为“教学先进工作者”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科研上,成晓辉教授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圆满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成果突出。参与...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情境需要开放的教学形式。五步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查”是搜寻资料,“思”是解决问题,“论”是辩论交流、“言”是观点表达,“创”是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五步教学法的实施需注意课程选择与设计,实施对象与时机,教师角色与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传统教法是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听讲中接受知识,这种方法常导致满堂灌,被称之为“填鸭式”。它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性。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古代文学面临其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必须压缩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策略上受到启示,教师作为主讲角色减弱,激发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和意义生成的能力加强,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围绕人文性主题,多层面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使古代文学课程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延伸式教学是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主要是通过补充经典作品、开列必读书目和增开相关专业选修课来实现。延伸式教学必须坚持为专业必修课服务的原则,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文科中文系学生的主干课程。这门课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中文系学生质量的优劣。故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这门课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教育、感染学生方面,将负担着重要任务。”这段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做人的能力,注重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完善其个性心理品质。第二,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学科,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探索改革.本文拟从新课预热、物象还原、角色扮演、辩论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切入,推进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有相当的关联。然而经过毕业实习后的学生多反映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不能有效提升职业竞争力。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课堂辩论是英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形式。本文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际策略对课堂辩论的意义,并进行了教学实验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证明: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策略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学出现了与时代需要相脱节而导致学生厌学的局面。为使古代文学的教学适应“三个面向”,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和突出当代性,即用当代意识精选、整合教学内容,用当代意识观照、发掘、阐释古代文学作品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用当代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詹锳先生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始于战争年代,转型于异国他乡的求学期,最终形成于回归祖国后。詹锳对人才培养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独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培育宽广的国际视野与开放精神;抓住古代文学中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问题和项目,把学术研究和教学完美结合起来,采用文献考证法和现代的科学索引法教学与研究,不仅注重中国古代文学扎实的基础训练,也注重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詹瑛的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当今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师范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进行分体裁教学的尝试,是近年来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的改革。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分体教学模式在具有其明显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引发出我们思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历时久远,同当代人在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隔阂。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就是要以“历史眼光”和“现实精神”将古代文学的学习同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意识“推近”“拉远”,并在其间建立起一种“沟通”机制,在“推近”融入,和“拉远”审视中逐渐消除学生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学习障碍,取得良好的学校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文学在教学及其改革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教学时间压缩、将文学史人为割裂、文学史与作品选分离等,都是古代文学课程进一步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应该以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完善科技教学手段、培养师生问题意识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适应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优劣是大学语文课得失成败的一个关键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读及审美鉴赏能力,必须从"一个角度"出发,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透彻,并采取"多种方法",让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参与沟通起来,才能使古代文学的教学有章可循并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地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引起了教学第一线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讨论。最近,《语文新课标与高等师范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及安徽省部分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就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他们认为: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要与中学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尤其是精心设置选修课序列;在教学目的方面,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和大学生文化个性的重塑;在教学手段更新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诵读教学、重视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等。同时,专家学者们也谈到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期引起更多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修改后的刑诉法是一部进步性、科学性含量很高的好法。其主要表现在:确立了“疑罪从无”的人权思想观念,摒弃了“疑罪从有”的传统作法;在庭前审查阶段,实现了对案件实体性事实审查向程序性法律审查的转变,为防止法官“先入为主、先定后审”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法庭辩论中,充分体现了分散辩论与集中辩论相结合的原则。以查清事实为核心,增强庭审透明度和民主性,以利保证办案质量。修改后的刑诉法中所确定的这些新思想观念,通过在适用中不断总结、发展和完善,将会对我国诉讼法制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