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女性在书法长河中所作的贡献,证明了其智力及书法艺术创作上的巨大潜力.然而由于古今女性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制度等不同,在书法艺术人生和风格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差别.本文从多个内容和侧面对此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探求书法艺术的规律,挖掘女性自身潜力,令其自信自强,锐意进取,为我国的书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会展经济的作用亦愈来愈为国人所关注,但我国的会展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从中国与新加坡会展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借鉴新加坡等亚洲会展大国的发展经验,促进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强志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8):51-53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着重对书法在中国古代与现代所具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层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书法艺术本身蕴含的多质性、包容性与独特性,以期从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上进一步探索和认识这一独特民族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内涵与人文价值,为书法艺术在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师范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6.
7.
研究探讨了在正常情境下和说谎情境下人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在动作特征、声音特征、言语特征方面的不同,结果表明:说谎情境下在注视时间、手势、高音、拖音以及言语使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两种情境下的所有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与汇总,初步归纳了中国人在说谎时所表露出的一般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没有合理的土地政策就不可能有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日本与中国的农业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方块汉字为我们保留了丰富而宝贵的民族文化积淀,至今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缺点集中在非拼音化的形体中一结构复杂、字法不一、字数繁多、古今异体:这些缺点,在古籍中尤为明显。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存在就是证明,有鉴于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古籍中的宝贵内容,也对我国的汉字有个比较通透的了解,我们应学会区分并掌握三者之间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12.
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了解大学生关于恋爱和将来结婚的心理,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观教育,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生择偶心理具有“实惠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乔石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但正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因而也把它的含义与对它的误读当作理所应当之事.笔者认为,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角度,我们能发现这句话背后巨大的古今之别.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中关两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究,比较两国儿童福利政策、实施项目的差异、作用及影响,希望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推进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5)
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各国互相依赖性加强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迅猛。走出去有利于中国同时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调节市场因素,取长补短,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投资从来都是收益与风险并蒂而生。如何防范风险,确保收益,是我们研究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最实际的意义所在。该篇文章就针对当今国际社会的现状和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关于构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3)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并深度解读了其中三位关键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沈光旦 《社会观察(上海)》2009,(2):77-78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具有神性的动物,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国人素来具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多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校企合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对中加两国的校企合作从驱动类型、政策导向、合作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并从中总结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鲁迅曾对中国人的劣根性作出过透彻的陈述,时至今日,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人经过无数洗礼之后,是否自身也经历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呢?也许,从当下许多中国人的“群体征候”中可以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