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兰泽芸 《社区》2011,(17):23-23
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之外的村子里走亲戚。从大路上下车后,是下午两点多钟,到达亲戚的村子。要徒步经过一大片田野。父亲发现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走快点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相似文献   

2.
梅子红 《可乐》2011,(9):29-29
父亲说,雨不随便下,雨知道什么时候该来。 当田野里滚起麦浪,灼热的干风将麦穗烤成喷香的金黄色,父亲便带领一家人挥镰割麦。两天后,大地上便露出整齐的麦茬。打麦场上,脱粒机像个史前怪兽,轰轰大吼。等掏出麦粒,堆起麦秆,晒好麦子,整好地,种了玉米,这雨便“刷刷”地下起来。  相似文献   

3.
1.投奔若安 投奔若安的途中,看着窗外田野的碧绿,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虽然电话里,她对父亲说,让弟弟来吧。可是,除了名义上,她和我有什么姐弟之情呢?这20年中,我见过她的次数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4.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们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似白云眷恋着蓝天,清泉向往着海洋。他不仅是位好父亲,还是位好导师,他用自己的言行教诲我们怎样做一名高尚无私的人。  相似文献   

5.
老家只剩下老父亲和那幢老屋了。我知道,孤独会使老年人加快衰老,何况父亲还多病,我好说歹说,父亲才同意进城来住。可没几天,我就发现父亲的气色越来越坏,在我那狭窄的房间里,他整日焦躁不安。一天,我中午下班回家,却发现父亲不在,四处找寻不着。黄昏时,父亲突然回来了,脸上有了些喜色,他说他沿着一条街一直走下去,终于走到了有田野的地方,他在田里与当地的菜农拉了很久的家常。父亲喘着气,唠唠叨叨数落城里的不是,说成天呆在家里守着个电视机像个哑巴,谈城里人很冷淡,对门对户不说话……几天后,我终于挽留不住,父亲又回乡下去了。  相似文献   

6.
诗书画苑     
父亲的镰刀 王先成父亲的镰刀原本锃亮那年月曾割断过荒凉也割伤了岁月的疯狂经过几多春秋的风霜这把镰刀却更显锋芒而今,迎着田野的芬芳又割出一片丰收的景象啊,为了五谷满仓父亲的镰刀情愿磨成一弯难圆的月亮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6,(11)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勇敢、正义、力量和伟大的象征。小的时候,父亲一直在部队,母亲带着我们几姊妹在家乡。我是四姊妹中的老大,大一点后,渐渐能体会出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天天盼望父亲的探亲假和出差顺便回家,经常回忆父亲来家时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日子。尽管父亲难得回家,可在我心目中,父亲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生日     
叶炳昌 《社区》2005,(9):57-57
对于父亲的生日,我的脑中概念很淡。如今,我们兄妹6人早已先后为人父母,再过三五年,父亲恐怕就能抱上孙子,但他准确的生日是何时?他从未向我们透露过,我只是隐约从母亲的口中探知是农历四月初,与释迦牟尼的生日相近。所以,我们兄妹从来都是为母亲张罗生日,念叨父亲的生日却很少。1996年,父亲退休后,携母亲来广州小住。我便与三弟相商,为父亲过个生日。母亲节前的一天,我们在宾馆定了两桌席,既为父亲祝寿,又可庆贺母亲节,让为子女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开开心。那天,当有象征父亲生肖图案和美好祝愿的蛋糕上桌了,《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反复奏响…  相似文献   

9.
正主席喊我"小康熙"父亲程潜和毛主席是老乡,私交一直很好,在1945年秋重庆谈判时,毛主席还曾专门到家里来和父亲深谈过,并在许多方面有了共识。1949年父亲在湖南起义以后,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湖南省省长等职。1952年,国管局为父亲安置了我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我们全家分成三批陆续进京。毛主席邀  相似文献   

10.
穿越田野     
田野与我们是越发的陌生遥远了。我们的一切,种植、生存、繁衍和生命的形式和过程,都本源于田野。因此,我们文学的最初本源,也必然离不开田野。田野经常是文学最伟大的母体,是许许多多伟大作家的伟大母亲。田野上所呈现的耕种、收割和人们的各种劳作,和同着田边的一棵绿柳,田间的野草黄花,以及田头的流水,天空的云雨、阳光与风霜等,构成土地文化中最为原始、浅层的风光,当这种风光走进我们的诗和文的时候,我们的文学显出了她灵动的亮光丽辉,使其生命的光辉愈加动人和久长,而当田野不仅仅成为田野,而成为一种文化走进文学时,…  相似文献   

11.
黎洁 《社区》2012,(2):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第二次来,父亲踩了又踩新铺的地  相似文献   

12.
代连华 《社区》2013,(14):25-25
小时候.父亲总是教育我们“待人宽一分是福”.我们却不解其意。做起事来常常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3.
父亲散步     
父亲病愈出院的第二天就坚持要独自上街散步。我们一直为父亲外出而担忧着,毕竟他是九十多岁的老人,再健康,我们做小辈的也怕他有个什么意外啊。我们常劝父亲不要随便出去,他总是当即微笑地答应着,可过后依旧我行我素。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我们就只得把父亲身份证复印件装在他的口袋里,以防万一。有时我们刚交代好"有事打电话,需要什么我们来办,你少出门",他便孩子般"噢,噢"答应着。可我们前脚走,他后脚也跟着出来了。一次,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父亲     
艾晓明 《社区》2005,(24):54-54
离家的时间定在4点,两点却来了朋友,待把朋友送走,已经到了出发时间。惊觉还没有和父亲道别,回到家里提行李,父亲却先下了楼。于是我和儿子拿起背包行囊便走。小阿姨说,爷爷两点钟就起来了,一直坐在那里。15年了,父亲就这样一次次送走我们。父亲身边已经没有了和他牵手的母亲,父亲已经步履不稳、白天也合眼睡眠;醒来时上个厕所,又蜷缩不动了。我好怕父亲想到我心里想到的,而我心里想到的父亲一定想得到。我们离家越来越远,我从未流泪离家,但是这次……父亲曾经是教师、身体很强健。20多年前,我从农村回城上大学,父亲送我到长途汽车站。父亲…  相似文献   

15.
怀念父亲     
去年的秋天,父亲以他孱弱的身体在与肺病抗争了一年之后,撒手离开了我们。在那一瞬间,我们经历了诀别的痛楚。他去了,留下的那片空白已是永恒无补。又是一个秋天来了,我们细细地去体味着他为人之父所留给我们的许多许多…… 父亲出生在太行山一户殷实的农家。他自幼性格温和,颇有才气,是这个大家庭里最早的读书人、第一个离开了土地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几十年来,虽远离故土,但我们深知那片黄土地在父亲心中的分量。还在我们小的时候,村里的亲戚进城看病经常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脚步     
欧阳滋生 《老友》2014,(3):21-21
正直至我迈入花甲的边缘,才想起应该为今已隔如天壤的父亲写一点念想文字。夜阑人静时,我心里就被一种遗憾袭扰,仿佛父亲一身戎装站在异国的山巅上望着我,一会儿转身离我而去,一会儿又回头步来。那深邃的目光伴着匆匆步履,绕过灰蒙蒙的山陵,牵着我涉过孩提的时光。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的脚步。我曾经跟在他的脚步后面走过家乡的山道,穿过山丘之间的田野,以及羊肠般的田埂……尤其是在遍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爸爸带我去寻找春姑娘的足迹。 我们来到田野,四四方方的菜地里盛开着金黄色的花儿,周围点缀着一圈圈五颜六色的蚕豆花和豌豆花。这一定是春姑娘美丽的披肩吧!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会.父亲的朋友来访是我们儿时的一件乐事.那天父亲的朋友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父亲留他吃完饭,他说还要赶火车去南京,父亲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强留,你把包裹检查一下."只见父亲的朋友乐呵呵地说:"哎呀!大哥,我还信不着你么?"父亲坚持说:"亲是亲财是财,人财两清,免生误会."他不情愿地打开了包裹检查了一下,忽然咂了一下舌,父亲忙问:"少东西了吗?"朋友说:"没少什么……"说完匆匆把包裹重新整理好.父亲送走客人后把我和弟弟妹妹叫到屋内问我们动没动过客人的包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动过."父亲神情严肃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人穷志可不穷,千万不可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相似文献   

19.
执著的人生     
父亲赵雨亭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生前好友又为他出版了《赵雨亭纪念文集》,里面收录了领导、同事、好友、亲属等缅怀父亲的文章、诗词,共144篇,篇篇都表达了对父亲一生高度的赞扬,章章都写满了对父亲无限的崇敬和不尽的思念。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我反复思索着,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20.
好人吴振兰     
父亲现年85岁,母亲病故。父亲一人离休在家,我们均无暇顾及,只好找一女佣来家照料。 去年11月经人介绍在翼城县下韩村找到吴振兰。经过近一年的共同生活,我们深深体会到吴振兰真是一位难得的好人。 自从振兰来家,家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尽管还是几间老房、一座四合院,但振兰把里里外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