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两会期间,“绿色产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碳绿色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低碳绿色设计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贯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基于气候差异性的空间塑造,基于引导空间行为的低碳绿色设计,基于集成化设计思维的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直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的战略,外贸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环境的代价也相当明显,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发展低碳绿色贸易迫在眉睫。分析低碳经济下中国发展绿色贸易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探讨将来可行的措施,这对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保持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贸易,应该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法律体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加快国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碳标签”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实施低碳经济下的适度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4.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目标的重要取向,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小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规模效应(降低绿色低碳生产平均成本)、溢出效应(将绿色低碳技术导入农业生产)、反馈效应(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这四个路径推动小农户农业绿色低碳生产。当前实践中还存在托管成本上涨、环节零散、宣传滞后、信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托管绿色低碳效应发挥,需要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服务机制、重视政策宣传、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加速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步伐。  相似文献   

5.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利用低、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亟须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即通过开发海洋能、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进行低碳发展相关立法,规定各方权属、加快海洋技术创新、培养公民低碳生活理念等,使海洋资源的开发走低碳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都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世界能源危机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二者在追求的目标、完成的任务以及涉及的技术范围都有所不同,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手段和基础,而绿色发展又是对低碳发展的巩固与强化.建设生态文明是要绿色还是要低碳,关键是看哪种发展方式能够保证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够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能够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产业结构的特点,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应该是绿色发展与低碳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在其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和相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与伦理规约等的建设,强化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在市民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北地区工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西北地区低碳工业园区政策对工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机制检验。结论表明,低碳工业园区政策对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与低碳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离散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显著差异。机制验证表明,西北地区的低碳政策实践主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激励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两条路径促进工业低碳发展,而短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工业低碳发展暂无显著影响。在西北地区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应当从数量与效率两个层面进一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利用全球清洁发展机制与自主研发手段构建低碳发展体系。同时应当注重长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提升西北地区的低碳工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环境立法一直处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中。法国于2014年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制定了《推动绿色增长之能源转型法令》。该法旨在寻求经济增长、能源系统与环境保护中的平衡,为环境立法的新方向提供了典范。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中的“保护优先”原则需进行限缩解释,环境立法应向“管制+促进型”过渡。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中,《低碳经济促进法》应为基本法。建议该法的制定应是一部经济法,以低碳行业发展的逻辑为基础进行立法,对能源、建筑、交通、金融政策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并实现绿色经济、低碳社会发展的行业导向性法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立足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背景,构建“经济—环境—社会”统筹协调的绿色低碳发展评价体系,聚焦于企业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的发展影响路径中产生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分析不同规制工具、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不同地理区域表现异质性中介效应:命令控制型规制下,绿色创新在东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传导效应,而在西部地区发挥微弱正向驱动效应;市场激励型规制下,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正向中介效应占比极高,而西部地区未显现创新驱动效应;公众参与型规制的正向中介效应同样呈现“东部显著,西部不显著”分布特点且占比较低。不同创新水平表现异质性门槛效应。命令控制型规制呈现倒“U”型影响曲线,市场激励型规制呈现“U”型影响曲线,而公众参与型规制仅在高创新水平地区发挥激励效应。据此提出具有区域差异化特征的环境政策建议,加快提升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发展振兴,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是其共同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挑战,放任生态环境恶化,必将阻碍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亟待加强生态合作。生态合作是沿线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要加强气候领域的合作,建立政策响应机制,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加强绿色能源合作,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绿色技术融资、技术制度管理、技术能力建设、技术知识产权等层面同向发力。沿线国家生态合作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结构转型与环境保护制度、内部结构优化与外部发展掣肘之间的矛盾,由此构建生态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环境协调机构、推动国际绿色标准制定等,成为化解矛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低碳绿色建筑设计在关注建筑形象的同时,强调将生态环保策略应用到建筑中,处理好建筑、环境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人工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良性循环。在探索“低碳地产、绿色地产”的开发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广州地产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通过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系统地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标志”、市场准入制度等主要表现形式 ,及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中国加入 WTO后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严重压力和挑战 ,应从发展生态农业、开拓绿色产业、完善环保法规入手 ,加强质量认证、标准认证、安全认证等基础工作 ,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 ,积极防范和有效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一直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思想:倡导环境忧患意识,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创新环境保护路径,建设“两型”社会。这些思想是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环境保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自然对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及主客体统一,反对无限制攫取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形式的人类中心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劳动天性的压迫,揭示了资本逻辑使自然全面资本化、异化的事实,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同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并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合理预设。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自然先在理论”;通过促进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统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统一理论”;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劳动中介理论”;通过倡导低碳、绿色的新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矛盾理论”;从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彰显绿色发展的人民价值旨归,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人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环境逐步恶化及碳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将低碳经济融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念,从低碳视角构建了全新的、富于时代色彩的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对企业权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需要理念,一个充分容涵时代诉求的理念,决定着人类发展的未来。中国梦语境下的"低碳发展"则是人类当代和未来发展的思想。文章论述了低碳发展的时代诉求,低碳发展比较视觉下的特征以及践行低碳发展的路径等三个问题。应对气候变暖,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发展对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发展不仅要通过思想转变、经济转型、技术创新,还要借助技术权力。  相似文献   

18.
为尽早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进一步推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从低碳经济、污染排放、环境保护、能源消耗4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了赋权并改进了传统的TOPSIS法,计算得到的2015—2020年沈阳市的各年综合垂面距离分别为0.030 34,0.028 72,0.048 52,0.033 73,0.032 90和0.013 62,据此对2015—2020年沈阳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内城市总体低碳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全面实施安全食品工程,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市场和倡导绿色消费是我市今后需要关注和推行的重要工作之一。2002年以来,我们对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全面实施安全食品工程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绿色食品,是从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定义为环保型安全食品。根据我国的标准,环保型安全食品又分为三个等级: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危机,中国于202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该目标的形成基于“气候恶化的事实与影响—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与制度倡导—推进碳减排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行动”的演进逻辑。由于“双碳”目标属于政策驱动型目标,因此面临碳交易市场效能有待检验、“双碳”立法缺失、“双碳”技术薄弱、“双碳”多元利益主体“缺场”等挑战。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空间正义失衡,人群利益受损,运动式、休克式减碳等社会风险。推进“双碳”实践需要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学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性架构: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和立法推进;在社会层面培育民众的“双碳”意识,积极建构“低碳”社会;在企业层面加强低碳技术革新,开发绿色产品;在学术界层面积极开展“双碳”研究,加强“双碳”专业人才培养,从而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达致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