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广臻 《理论界》2013,(4):199-205
红山文化文明成就是人类漫长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积累的结果。红山文化以前累积的筑屋文化、用火能力、服饰文明、经济基础、天文历法知识、婚姻革命、祭祀礼仪等因素,是红山文化的文化基础,在红山文化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2.
魏家窝铺遗址是内蒙古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的聚落址。2010年发掘获得的资料显示,魏家窝铺遗存不仅保留着以筒形罐为代表的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传统,还接受了来自燕山以南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影响。魏家窝铺2010年的发掘揭示出了一个环壕聚落的扩张和兴衰历程,属红山文化的首次发现。魏家窝铺聚落布局既有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址成排分布的特征,也可以看到华渭文化区环壕聚落的区域中心单元的影子。2010年发现的房址内部结构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西藏文明起源较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和金属时期。旧石器时期,西藏已经出现早期人类的活动;新石器时期,西藏文明有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了聚落;金属时期,西藏出现了阶级分化,各种小邦林立,部落政权产生,一种有别于村庄聚落的居住形态——堡寨出现,堡寨成为城市的雏形。随着小邦间相互争雄兼并,西藏逐渐形成三大部落联盟,在这一时期,西藏早期的城市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任杰 《理论界》2010,(10):114-115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经历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到了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聚落间的不平衡和若干个聚落群一起构成了一个紧密的社会共同体。表明此时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变和蜕变。  相似文献   

5.
浙江聚落:起源、发展与遗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落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的居住地.因此,聚落的起源、发展与遗存状况,也是浙江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浙江聚落的起源可以上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罗家角类型,良渚文化时期和青铜文化时期,浙江的聚落也富有特色,到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越国的崛起和转卷虫海侵的退却,浙江的聚落更是丰富多彩,至今仍有一些聚落遗迹可寻.  相似文献   

6.
远古聚落的分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 《文史哲》2008,3(3):88-94
自仰韶时代中晚期起,中国远古聚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聚落的规模还是聚落的数量都有明显的扩展。与之同时,聚落之间以及聚落内部家族间的分化也急剧扩大,中心性聚落崛起,聚落内部的平等式格局也被打破,到距今4500年左右,也就是龙山时代到来之后,远古聚落逐渐被新兴的城邑和其周边郊野的村落所取代,新兴城乡二元结构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李书敏 《理论界》2008,(7):153-155
从古史中的记载,考古中的发现,著名学者的研究等资料显示,黄帝族创造了红山文化,而红山文化在五千年前早已率先进入古国阶段。  相似文献   

8.
雷广臻 《理论界》2014,(2):130-132
红山文化的文明程度,代表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高峰。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房屋建筑技术、用火技术、饮食技术、服饰技术、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技术、冶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科学技术角度梳理了红山文化前所未有的成就,从而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雷广臻 《理论界》2012,(9):196-197
红山文化展示了会盟文化的多个侧面,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玉器在会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开启了中华玉器文明。  相似文献   

10.
宋志春 《理论界》2013,(7):199-204
牛河梁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5500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美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最重要的印记。本文从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的分布、种类、功能及其演变规律入手,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陶器及纹饰的形态,进一步探讨其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具有悠久的用玉历史,人们逐渐认识到玉石料与其他石料的区别.玉器在史前时期是很 多地方的代表性器物,如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目前,对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的来源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其出自辽宁省岫岩县,对北瓦沟玉石矿床的调查分析表明,这里具备良好的玉石生成的地矿结构,是古玉的主要产地,产于辽宁省宽甸县的“宽甸玉”也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来源之一.红山文化用玉的主要玉材是质地均匀具有一定半透明度而色调偏黄的软玉,此外,红山文化所用的玉器材料还有一些是水晶、绿松石和玛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文明 ,但与西亚的两河文明有明显不同。西亚两河文明是同一模式的文明 ,所谓“文化一体化”。而中国的两河文明则具有鲜明不同的特征 :黄河文明是连续不断的文明 ,长江文明是断而再续的文明。本文还指出 ,在不同的文化圈内 ,其文明要素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文明多源并起、相互促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雷广臻 《理论界》2012,(11):195-197
上古玉器的社会组织功能一直是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会盟文化、玉器作为中介物、玉器与其主人关系、玉器在葬制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上古玉器的诸多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满洲女直除了奇特的猪崇拜习俗之外,还有奇特的鹊崇拜,他们认定自己的祖先从鹊而来,他们都是乌的后裔。  相似文献   

15.
孙柏楠 《理论界》2012,(8):186-189
当今中国红山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雷广臻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红山文化的学术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观点,作者将这些观点进行梳理,以为红山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明代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在西北地区修筑了数千公里的长城,其中在宁夏地区设立了宁夏、固原两座军事重镇及大量军事聚落对长城进行守御及管理。在严格的军事制度管理之下,这些军事聚落有着鲜明的层级结构。各层级聚落有着独特的修筑特点,聚落的选址受到水体、地势、长城、风水理论及军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城池规模、形制及内部功能布局也因层级及军事战略地位等不同而各有不同,越高等级的聚落位置越适中,规模越大,形制越完备,功能越完善,布局越合理。在明代之后,大多数军事聚落被延用下来,但因各种因素,有些聚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有些发展为乡镇、村落,有些被旅游业开发,有些则已废弃。对这些聚落的修筑特点及发展演变的研究,对于西北地区的城市规划及古城遗址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神具有多种功能说是不恰当的.女神不会同时成为高媒神、生育神、火神、农神、山神、守护神等,它的功用单一是其称神的关键所在.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是红山先民的女始祖的观点,尚且不能令人信服.因为神祗与祖灵从来都是史前人类崇拜的两个独立的、截然有别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明起源问题的探索所回答的问题,应当是上古时代社会如何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具体时间与标准,而不是对于自有人类出现以来文明因素逐渐增长情况的说明。断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准除了金属使用、城市兴起等“物”的因素之外,“人”的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文明时代的特征,不仅表现于“物”,而且表现于“人”——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只有文明时代的“人”的出现,才意味着文明时代的降临。我们应当理出若干文明起源的线索,认识在那个“长时段”里面人的思维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而由原始思维转变为理性思维。上古先民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长的智慧,是文明起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始于史前的"城"。城市出现于"高级野蛮社会",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城市"、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革命",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而在此之前的早期城市是不宜单独用作文明起源的标志或因素的。要从史前城址探讨文明的孕育、起源及早期发展,一方面要弄清城址所反映的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将城址和其他的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寻求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孙柏楠 《理论界》2014,(6):111-113
活化又称激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也泛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本文借用活化概念,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活化研究,意在更好地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探索、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弘扬与传承,使其从原来孤立的遗址(无活性或少活性状态)转变为可观、可感、可体验遗址(有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