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 ,全球化成为分析国际经济和世界政治的一种时髦的方法。科技进步和现代通信使个人、跨国公司以及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全新的接触和交流。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对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奈加里·伍兹等人所著的《全球化的政治经济》(Woods,Ngaire,2 0 0 0 ,ThePoliticalEconomyofGlobalization ,MacmillanPress)一书针对全球化这场变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量的方面看 ,全球化指的是跨国界的贸易、资本流动、投资以及人口流动的增长。然而…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跨国犯罪:全球毒品犯罪全球黑社会组织犯罪全球政治恐怖活动全球经济犯罪—洗钱随着经济、文化等活动领域的全球化,在当合国际社会,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影阔人类生育和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是不上都成7医国男的全球世问题,则环境问题、人口控制问题、艾滋病防治问题以及国际犯罪问题等,所育这些问题牵凭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的。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为此作了很多努力,召开了“全球环境发展大会”、“人口发发展大会”以及在那不勒斯会议上制定的“消灭跨国性犯罪集团的世界行动计划”。尤其重要的是1995年3目…  相似文献   

4.
客观性的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有着在“中心-边缘”图式中延续和扩张的可能,但就后工业化这一特殊背景下特定内涵的历史过程而言,全球化不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放和扩张的延续,而是一种需要突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努力.这种努力的过程与目标的达成,包括近代以来人类交往的形式、范围、内容走向融合的过程,也是走向后工业文明发展中世界交往的新形式,它的功能在于把全球联系为一个互动合作的整体,是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更是全球化背景中试图摆脱边缘位置的国家必须进行的行政创新:变革已有的“中心-边缘”式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5.
王焱 《浙江学刊》2002,(4):165-169
一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的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有人用“经济一体化”来描述这一转型 ,也有人用“全球化”来形容这一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一方面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 ,使作为经济要素的资本、知识与技术跨越国家边界自由流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促进全球的经济增长。国际间经济交往的空前密切 ,使以往在空间上相距遥远的世界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已经超越以往民族国家的疆界 ,形成了声息相闻、休戚与共的“地球村”。经济生活的这一进程 ,不仅仅是出于利益的激励 ,更为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与…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冲突结束和世界政治发生许多革命性变化之后,人们曾瞩目联合国,希望它会成为解决所有遗留问题的主体,梦想世界内政和世界“永久”和平的实现。但这种过早的乐观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世界并不安宁,新的冲突造成世界新的混乱。政治行动者们毫无准备和无计可施地面对统一国家的破坏性解体过程;流血内战取代了原来的国家间冲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集团界限的消失还带来了迅速的全球化进程。但全球化不仅影响世界经济,而且还给生态、毒品贸易和跨国犯罪等等领域造成日益严重的问题。新的世界形势和问题使联合国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由于…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黑手党现象”的国际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不仅仅是商品、服务、资本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的迅速跨国流动 ,还有日益猖獗的有组织犯罪活动的国际化。地方性或者地区性的“黑手党”组织正在构建自己的国际性网络 ,利用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等一切现代化手段进行非法交易和大规模洗钱 ,其活动范围之广遍及世界 ,可谓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词 ,自 2 0世纪 80年代见诸西方报刊以来 ,很快成为新闻媒体和国际学术论坛的热门话题。但在欧美学术界 ,对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全球化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历来众说纷纭 ,争论不断。针对鼓吹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非民族国家化”、“非领土化”、“非政府治理”、“非主权化”和“跨国民主化”等论调 ,不少西方学者据理驳斥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所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作了批判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与新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传添 《探求》2001,(4):73-74
至今为止 ,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还颇有争议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动 ,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 ,它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长期的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形成世界经济统一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 ,在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过程中要求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 ,以美国为例 ,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但全球一体化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者所包含的价值不同;全球化是普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地位和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发展模式是多样的;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独特的背景和广阔的前景,在全球化进程中应有自己的选择;中团的世界现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世界现将是影响中国对全球化作出政治反应的主要因素;中国要对自己的政治发展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就要对中国的现实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方学者莱斯利·斯克莱尔和威廉·鲁宾逊提出的“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作出评析 ,认为西方学者所说的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并没有形成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导致超帝国主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关立新 《学习与探索》2005,1(6):216-218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也是民族、地域的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美国化”,社会主义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是回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阶段。经济全球化可以用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和各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资本国际化的程度、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劳动力国际流动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必须确立和完善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多个层面对全球化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剖析,力图说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为宣传,旨在摧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主权以及国家意识。中国必须弘扬自己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做到经济自强、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影响很大,因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政界、经济界、学术界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将有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综述如下: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所涉及的关系(一)全球化的内涵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定义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是从信息通信角度提出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提出“全球村”(glodalvillage)的麦克卢汉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第二种是从经济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自由主义经济学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既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政治进程。国家尤其是大国所扮演的角色深刻影响了全球化进程,而全球化进程也不断塑造着国家新角色。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积极建构“自由市场”,推动了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巩固和强化了自身的世界领导地位。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累积,西方世界涌起了一股强劲的“逆全球化”风潮,美欧等国纷纷“夺回主权”,全球化受到严重阻遏。在全球化处于十字路口的当下,国家角色的意义更加凸显。国家应积极构建治理型国家,推动全球化转型。构建治理型国家的基本路径包括:转变观念,树立共同体理念;促进多元参与,搭建公共政策网络;秉持正义价值,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建设责任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字全球化是继通信、网络全球化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一个以“数字全球流动”为基础的新阶段。与此前阶段的全球化主要以“时空融合”为目标不同,数字全球化主要把“时空透明”作为目标,体现在对万事万物的数字化和精准化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推动数字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动力,但这些直接动力以民族国家的政治特性、资本的利润追求、科学知识的反思性等深层动力为基础。数字全球化具有“乘数效应”,它给人类追求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带来“数字泰勒主义”“新穷人”等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重大偏误,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后果愈演愈烈。本轮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人”假定为逻辑起点,以发达国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质是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劫掠,巧立名目地将人类共同资源与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的同时,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等诸多脱序状况丢给了普罗大众。认清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偏误,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树“道德人”的规范,积极化解这三大对立,而不是被“经济全球化”等中性概念所蒙蔽,受制于资本逻辑羁绊,苟安于日益危脆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力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上除民族国家外 ,还有着限制、甚至抵抗全球化影响的另一大类角色 ,即各种各样对全球化效应严重不满的“反全球化力量”。仅就这一点而言 ,它们在同民族国家一起促进维持世界政治之传统的基本性质的延续。这些反全球化力量主要包括 :旨在维持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之侵蚀和支配的宗教 文化运动 ;以跨国公司和美国的经济文化势力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识形态 ;由于全球化威胁或剥夺其就业而反对全球化的发达国家部分劳工 ,他们构成那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及其社会基础 ;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成分构成的部分反全球化运动 ,它们带有后现代和世界主义色彩。反全球化运动内部成分庞杂 ,与此相关各种反全球化力量互相间在要求和信念方面有其深刻的矛盾。具有突出的显示效应的大众游行、对当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互联网 )的运用和跨国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活跃 ,是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运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