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
从“存在”概念的基本语义可以看出 ,“存在”和“不存在”并非单纯的“有”和“没有” ,而是在根本上和判断的“真”与“假”联系在一起的 ,并进一步与可思议和不可思议的思维状态联系在一起。巴门尼德是在真与假的意义上来论述以“存在”为标志的“真理之路”和以“不存在”为标志的“谬误之路”的。在他看来 ,“存在”是对对象之本质真理的断定 ,“不存在”则是相应的否定 ,思维与存在在根本上是同一的。据此可以认为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即是真理论 ,残篇 8中对所谓“存在”的四个标志的陈述 ,实际上是对真理的根本标志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的提出既是希腊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论。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最普遍最抽象最一般的类似本质的哲学概念。存在范畴的提出实现了希腊哲学的转变,标志着哲学本体论的开始,直接影响后来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4.
论柏拉图的idea之为“理念”而非“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
柏拉图的idea并非感性直观的对象,而是概念思维的对象,从而它绝非感性直观意义上的事物的单纯的"形相",一种感性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存在。它作为事物之自身,乃是事物的本质,作为思维存在,乃是与事物之本质相应的思维之概念,而它同时又是事物的理想存在,构成了事物的目的,这样,它在根本上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目的论三者的统一。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三层内涵又同时避免了对idea的基于一种单纯的感性直观的理解的译名只有"理念",而"相"的译名则不具有这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郑明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柏拉图在漫长的半个世纪的著作生涯中,对“理念论”的认识和叙述有一个孕育、成熟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就这个演变过程,作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曾是被抨击的对象.但是根据柏拉图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其美学思想中也有不少的积极之处,并且对西方美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当代美学也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晓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8-13
巴门尼德提出了“存在”范畴,否定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直观性,引发了原子论和理念论的斗争,直至二十世纪哲学还可见其思维的轨迹。其影响不仅表现在作为实体概念本身的延续,尤其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转变上,使哲学从巴门尼德开始,进入了主要以逻辑推理代替感性直观的阶段,开始了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从而开创了一种真正的形而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宋洁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为挽救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危机,柏拉图构思一理想的国家.他指出,这一理想的国家应当由三部分人组成:治国者、辅助者(军人、武士)和工农业生产者,并认为这三部分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互助合作,和谐相处,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可以保持社会.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他提出冶国者认识“善”的理念、掌 相似文献
9.
张映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43-46
理念论构成柏拉图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甚至全部思想的基础,其理性主义和本质主义的特质以及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给胡塞尔建立严格科学的现象学哲学以重要的启示,构成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始源. 相似文献
10.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4)
人们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进行过认真、渊博的追索和解释。如格思里的《希腊哲学史》第二卷、基尔克和拉文的《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等等就进行了这项工作,从词源、句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程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近年来,由汪子嵩、姚介厚、陈村富、范明生等同志合著了一套大型研究 相似文献
11.
袁孟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291-292
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提出,是为处于流变中、生生灭灭的物质世界找到存在的基础和根据。如果万物世界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和衰变的,那么我们对于它们就不能有任何确定的知识,充其量只是含糊的虚妄和意见。所以变动不居的和衰变的物质世界有一个存在的根据和我们要得到确定的知识,根据所处的现实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其实,我们深入的思考柏拉图的“理念论”,其中隐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他的。理念论”的提出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可以说在政治上做出了一种巧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祁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Z1)
柏拉图理念论作为哲学与神学的交汇点,它的理念认知智慧不在于外在的神学与唯心形式,而在于吸取和彰显柏拉图理念论的合理内核。他对认识对象、认识来源、认识过程的理性洞见集中体现了他的理念认知智慧:认识主体的认识对象是共相、一般,不是表象、具体;关于认识来源肯定认识主体性,美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过程。其实质: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彰显主客和谐性。这一认知智慧随着西方现代性的生长和扩张及对科学技术理性的盲目推崇而逐惭被遗忘,从而造成人类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为能走出生存危机,今天有必要重申柏拉图的理念认知智慧,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溥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28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它也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理论.它所表现出来的先验性则在中世纪发展为光照论,从而成为近代唯理论和先验论哲学的先驱.它和托马斯-亚里斯多德主义的分歧最终导致的是对上帝(神学)的两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4.
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秋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实属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在哲学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分析和评价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要理解他所论述的“存在”概念。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客体是“存在”,而不是“非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它与“存在”是绝对排斥的。他说:“整个存在是一,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2)
柏拉图的理念论乃是西方形而上学思想最早、也是最经典的表达,是我们从不同立场反思形而上学传统的共同出发点和资源。笔者借助现当代思想,充分考察柏拉图著作中对“理念”的表述,在展示其内容的同时,着重揭示其内在的关系和含义,强调理念,尤其是善的理念的绝对超越性及其神学趋向。 相似文献
16.
路文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93-96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他的“回忆说”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理念论承继了旧氏族时代的“因袭的观点和思想方式”,带有许多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彩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27-30
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其“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以理念论作为哲学基础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分离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真实的世界是在具体事物之外的存在,是人类理性才能把握的抽象的理念的世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对理念世界的认知和接近,是灵魂对迷失的理念的“回忆”。最高的理念是“善”,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理,只有在“善”的理念引导下的城邦才会具有正义的品质,而拥有这种最高智慧是哲学家的天性。“哲学王”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理性治国的体现,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最核心和最有独创性的地方,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作为本体论的理念世界中的理性国度。 相似文献
18.
陈迪泳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77-79
“道”与“理念”分别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两者有相通之处 :本体论与价值论的含义相近。同时两者是相悖的 :“道法自然”与“理念命定一切”、“心与物游”与“艺术摹仿影子”、“心斋坐忘”与“迷狂回忆”,分别是庄子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艺术特性及审美途径。庄子以“游”昭示世界本原、人生真谛 ,柏拉图以迷狂给理念世界寻找艺术的回家之路。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是哲学史上系统论述正义的第一人,正义之于柏拉图是一种"应得"。本文从城邦的应得正义、个人的应得正义以及哲学家的应得正义三个方面论述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揭示柏拉图最终想通过这种应得的正义得到城邦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20.
侯晓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56
本文试图解读一直以来存在于柏拉图灵魂观中明显的矛盾来说明:柏拉图的灵魂观中不朽灵魂具有非常重要的形而上学意义和道德价值,实质上,这个不朽灵魂是一个逻辑在先的完整人格的价值预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