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哲学有许多分类的方法,最方便的分类法是沃尔什(W. H. Walsh)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有两大学派,他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唯心主义历史哲学和实证主义历史哲学。唯心主义学派倾向于强调历史  相似文献   

2.
刘习根 《肇庆学院学报》2008,29(3):20-23,41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中充满着浓厚的古希腊哲学精神。他将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等结合在其中,形成了“太一”、“理智”和“灵魂”三大本原,这三大本原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3.
普罗克洛既是新柏拉图学派晚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最后一位比较重要的哲学家,他代表了新柏拉图学派的顶点,新柏拉图学派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思想纽结,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承前是指它试图以古希腊哲学思想为基础来创建宗教哲学。黑格尔就说过,新柏拉图学派“只是把一切哲学在自身中结合起来,以研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泰戈拉派为他们主要特色。”启后是指它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理论来源。在中世纪,教父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为了论证基督教教义,总是从新柏拉图学派那里寻找根据。同时新柏拉图学派对阿拉伯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越知识论——论西方哲学主导精神的根本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千多年来,西方文化一直在知识论哲学的旧靴子中打转。知识论哲学规约着人们的伦理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把整个文化生活淹没在抽象的概念之中。主要是借助于上世纪和本世纪的少数伟大的思想家的卓越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西方文化才得以从知识论哲学的窠臼中超拔出来,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即寻求意义的世界。从上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西方科学和文化知识的东渐,知识论哲学也进入了中国并在学术界占据了重要地位。有一种流行的见解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史就是认识史。这种见解正是知识论哲学的典型表现,它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要摆脱这种影响,必须对西方知识论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陨落作出深刻的反思和检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界定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既然如此,就应该既要把它当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来对待和研究,又要把它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对待和研究。过去,我们只把它当作指导思想即意识形态来对待,常常为了适应某种政治的或者说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地误解或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一些基本原理。所以,本文主张,必须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对待,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在“回到马克思”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俄弗兰在他的两篇文章中,着重说明当代的分析学派“既不描述世界,也不歪曲世界,而是无视它”。他们研究的对象不是事实而是语言。据说,象爱耶尔和莱依尔那样的人,他们所谈的并不是什么哲学理论的问题,而只是哲学理论的分析的问题。他们只是对哲学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他们只是哲学分析家,而非哲学家。作者强调,分析学派对于一切哲学派别都采取“中立的态度”,因此不能把爱耶尔看作一个现象论者或经验论者,把莱依尔看作一个行为主义者。但是,照作者看来,分析学派中的一些人在进行哲学理论的分析时还是不免运用传统哲学的事实语言,另一些人甚至用一种纯粹分析的成语或逻辑语言来谈论事实性传统哲学的问题。这样就造成一种混乱,使人们容易把哲学分析和哲学本身看作一回事,把哲学分析家也看成是哲学家。最后,作者指出既然哲学分析和哲学还是有区别的,既然单纯语言学的证明不能解决哲学本身的问题,因此还是必须回到哲学问题本身上去,“在有用的情况下运用一下语言分析,但不要滥用它。”作者的这些论点我们认为还是有问题的。首先,不能把爱耶尔那样的人看作是“哲学上的无党派者”或“中立者”。就同所有的逻辑实证论者一样,爱耶尔也是把哲学的根本问题——把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物质世界和其规律是否客观存在等问题看作是“形而上学的”、“虚假的”或“无意义的”问题。他认为人们决不能认识感性经验之外的客观实在。显然的,这不单是不可知论而且是主观唯心主义。爱耶尔还认为宗教信仰发生于感情,不能用科学或逻辑的方法来分析宗教信仰,证明它是真或伪;因此他肯定宗教与科学之间并无矛盾,宗教不能说服科学,科学也不能驳倒宗教。这种主张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主义,其目的是在为宗教留出一个地盘。同爱耶尔一样,莱依尔也提出过所谓“势力范围”的说法,认为信仰与理性各有各的范围,互不相侵,互不相犯。分析学派实际是在“超哲学”或“元哲学”的伪装下来贩卖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陈货。是的,我们必须回到哲学本身的问题上。但决不能希望分析学派会解决哲学本身的问题,其原因倒不在于分析学派所谈的不是哲学,而在于分析学派所谈的是错谬的哲学。这一点作者是看不到的,也决不可能看到。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重要的哲学概念,知识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知识问题”的含义在历史上是大不相同的,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知识”(或“真理”)与“意见”作了区分后,在知识问题上强调的主要是规定性,所以要努力回答的问题是“知识是什么”,以回答“知识是什么”这一方式展开知识论或认识论研究,从占至今形成了不少独特的知识观。1、古代神秘主义的知识观古希腊哲学家象爱利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都认为,只有认识了真正的存在,而不是变动不居的事物才能得到真理——知识。所以,以感官为准绳,承认感觉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观点肯定是错误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把知识区分为三种,即意见或想象、理性和直观,认为理性是普遍的知识,直观是个体的知识。意见和直观的区别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的学者认为是范围的区别,有的学者认为是次序的不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直观在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都与意见相异。由直观产生的“对神的理智的爱”的世俗内容是伴随着对自然的认识而达到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知识生成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知识论是构成主义的知识论,它着重研究知识的基础与知识本身的构成;它所使用的方法是分析还原的方法,从而带来了无穷的分割和“二分”。当代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揭示了知识构成论的局限。本文提出了用知识生成论取代知识构成论。新的知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一脉相承,又与最新科学成就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对杜威的哲学概念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生存论特质。对于杜威来说,哲学是对批判的批判,而非探寻真理的活动。哲学具有价值、理智与形而上学三个根本性的维度,每一维度都与生存相关联。哲学植根于生活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存在之中,以由偶然性所引起的问题为起点,是一种理智的生存方式。杜威对于哲学与文学的关系的思考,有助于理解理智在其哲学概念中的重要性。这一哲学概念体现了杜威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途径及其整个哲学的理智实践的旨趣。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艺术史上,立体主义可以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空间观,创立了新的艺术语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乔治·勃拉克作为两位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他的的名字明显没有毕加索那样响亮,但实际上他的影响力并不比毕加索小,勃拉克继承了法国的人文艺术传统,作品更富于哲学思考,他对画面语言的探索及拼贴材料的自由运用,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至深,他在立体主义运动中的地位是开创性的和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2.
利奥·斯特劳斯主张从思想主题的异质上对传统与现代性作出区分,反对现代社会理论把二者的关系问题当作历史叙述的对象,而非哲学反思的对象。他认为现代思想以实证主义、历史主义最为盛行,它们站在经验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上取消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论问题,并进而消解它的形而上学的基础,最终导致政治哲学的衰落,引发西方社会的整体危机;而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返回传统,重建政治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自从费尔巴哈将人引入哲学,哲学便开始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研究,世界也向人展示了历时性的变化。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当作认识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自然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当作改造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生产世界;后现代哲学把世界当作维护人类健康生活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克服了旧哲学直观世界的缺陷,而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旨,又导引了后现代生活论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读了周迪荪同志的《论"写本质"》一文(载《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四期),使我想到恩格斯《给保尔·爱因斯特的信》中的一句话:"不把唯物主义的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导线索,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将历史的事实宰割和剪裁得适合于它,那末唯物主义的方法就变成和它相反的东西了."周迪荪同志的文章,为了论证"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里,'写本质'的要求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原则",而涉及到了一些历史事实.论者"回顾历史",引经据典,这当然也很必要.但回顾历史,应该尊重史实原貌,讲究实事求是;引经据典,必须正确理解原意,注意科学精神.否则,颠倒了论证过程的原则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即把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知性"和"理性"是两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们涉及到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问题.探讨"知性"和"理性"在思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楚它们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我们掌握理性认识的具体阶段,正确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康德知识论的内在困难,克罗齐对康德知识论做了三个方面的改造:首先,克罗齐视“直观”为独立的精神活动,而不只是知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其次,“概念”是“具体的普遍”,但不能脱离“直观的表现”;再次,“直观”到“概念”的勾连,蕴含着思维的“跳跃”。克罗齐试图借此克服康德知识论的想象力难题,以将“精神活动”作为对象纳入到其精神哲学中。恰当地把握克罗齐改造康德知识论的路径,不仅可能彰显出康德问题的思想史意义,而且亦能折射出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的转变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我曾以灵魂、实体、主体、此在等诸多形态出现过。自我概念哲学演变的内在机制在于它是由古代哲学的自然反思即自我与自然的混沌状态发展到近代哲学的内外反思即主、客二分状态。到了现代哲学阶段研究自我概念的思路转换,一方面开始从理智的直觉转换为体悟的直觉,另一方面则开始从异化的、分裂的自我转换为统一的自我。哲学对“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哲学的人学性质日益凸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主要领域。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划分不同哲学形态的标准,可以把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划分为知识论的本体论与意义本体论两种形态。古代和近代本体论是知识论的本体论,现代西方哲学则主要是意义本体论。从哲学形态的视域看,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型是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普遍商品化社会,唯有把审美形式作为中介物才能够拯救文艺的真理,而文艺真理是物化社会的真理之光。这种审美形式观本质上是审美形式的中介论。它既区别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形式本体论,也区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形式的观点。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审美形式观根植于早期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中的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和异化的批判、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心理学思想方法,这些不同学派的庞杂的思想方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与抽象辩证法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从美学的继承关系看,它也是对以康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形式美学批判继承的结果;从文艺学方面看,它又吸收了俄国形式派诗学的文艺形式本质观的个别观点,并批判吸收了现代派的文艺形式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中文当中,"是"有多种涵义,其中包括表示"存在",但是作为系词的"是",乃是这个词最基本的意思,是比其他涵义更为基础的涵义.在哲学讨论中,"是"与"存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可以表明西方哲学中"being"和"existence"的区别;而用"存在"则无法表明西方哲学中being的涵义,用"存在"与"实存"或"生存"也无法表明"being"和"existence"的区别.Being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反映了西方哲学乃是一种知识论意义上的学科,它体现了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根本方式的思考和探讨,与"爱智慧"乃是一致的.应该把being理解为"是",面不是"存在";应该联系"真"(truth)来理解它;应该结合西方哲学著作中的例子(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和所谈论的"ways of being"(是之方式)来理解它;应该把这种理解贯彻始终.而不应该满足于中文字面上的习惯理解,不应该通过中文翻译而从字面上阻断这样理解的途径,从而割断西方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一脉相承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