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0,30(5):62-69
姚铉《唐文粹》、李昉等《文苑英华》、郭茂倩《乐府诗集》三部宋人总集,均对汉唐乐府进行了关注,其中尤以《乐府诗集》共12大类5205首乐府诗之量,而为时人与后人所称道。但三部总集在对唐人乐府诗的收录方面,却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表明姚铉、李?、郭茂倩等人对于"乐府"的认识并非一致,更有甚者是模糊不清。宋代的乐府诗主要由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构成,而新题乐府又有即事类乐府、宫词类乐府、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之分。宋代诗人创作乐府诗不在其乐府诗题中冠"乐府"或"新乐府"字样者,既与其没有这种创作习惯相关,又与受李?等人于《文苑英华》中之模糊不清的乐府认识有着一定联系。而此,即构成了宋代乐府诗的一种特殊性。宋代的乐府诗还具有可配乐而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宫词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定时代背景和诗学氛围中,宋人形成了颂美与讽谏的宫词观;宋代宫词的内容有明显的翻新,突出表现在对宫中文化活动、边疆战事、自然景物等的描写上,同时其内容重心呈现出向宫廷政事性活动的偏移。艺术上,宋代宫词取得了诸多拓展,在字句锤炼、诉诸视觉效果的描写技巧、"清"的风味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宋代宫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张祜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宫词乐府与山水寺庙诗两方面。他写开元、天宝遗事的宫词可分为颂歌、伤感、讥刺三类 ,三者有机统一 ,具有“诗史”的价值。写传统题材的宫怨诗则笔法细腻 ,已逗露出“曲子词”的气息。乐府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现实性不强 ,游离于“新乐府运动”之外。他的山水寺庙诗 ,借用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唐诗的分类 ,可以分为“盛唐体”、“大历体”、“晚唐体”三种风格 ,三种风格是他不同时期的经历、心态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元代后期的诗坛"奇才益出",世俗化审美倾向和"新变"之风盛行,以复古为革新的潮流给元诗带来繁花似锦的局面.萨都刺创作的宫词、丽情乐府、竹枝词等描写女性和爱情的艳情诗,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产生的,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他的这类作品别开生面,形成绮丽清新的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奠定了萨诗的多样性特色.  相似文献   

6.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的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最宠幸的妃子,才貌俱佳但命运坎坷,红颜薄命,随着亡国之君而沦为他人臣妾,内心苦不堪言。她是第一个以"宫中人写宫中事"的大家,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她以敏锐的才思创作了数量达百首之多的宫词,突破了自唐以来都是由"外臣写事"的状况,在宫词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别从所谓百首花蕊夫人宫词中所涉及到的池名、宫名、阁名、亭名、楼名、殿名,两个音乐机构名和史实三个方面,证明田中玉本《十家宫词》之《花蕊夫人宫词》,确实羼有他人诗作。  相似文献   

8.
元代后期的诗坛“奇才益出”,世俗化审美倾向和“新变”之风盛行,以复古为革新的潮流给元诗带来繁花似锦的局面。萨都剌创作的宫词、丽情乐府、竹枝词等描写女性和爱情的艳情诗,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产生的,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他的这类作品别开生面,形成绮丽清新的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奠定了萨诗的多样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籍王建是中唐诗坛上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学界对他们也有较为充分的研究。本文从张籍王建生平交游的考辨、张王乐府的研究、张王诗歌作品之整理与甄辨、王建《宫词》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来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元稹《连昌宫词》“尔后相传六皇帝”之“六” ,诸本无异词 ,陈寅恪先生以为是“五”之讹 ,而实际上应是“三”形近之讹  相似文献   

11.
与音乐关系密切的乐府、歌诗等是沈约一生所关注的重点。沈约《宋书》在继承司马迁《史记·乐书》、班固《汉书·礼乐志》的基础上,不仅正式设立了《乐志》,让音乐从礼仪中分离出来,而且四卷的"乐志"内容很丰富。正因此,沈约现所存见的乐府诗,数量之多,在先唐诗人中几无可比。沈约之于乐府诗的收集与整理,主要表现在《宋书》的三卷《乐志》("乐二"至"乐四")之中,其虽然不属于乐府诗总集,但却是可以与乐府诗总集媲美的。因之,这三卷乐府诗所呈现出来的"整理类批评"特点,也就自然是值得重视的。而《乐志》中的一卷"乐一",则为沈约"题解类批评"的代表作。"整理类批评"与"题解类批评"对于当时的音乐文化建设、乐府诗的辑录与整理等,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后世史学家与文学家的乐府诗批评,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在乐府诗批评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原集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已散佚,宋代"二王"本<杜工部集>是杜甫诗文集的第一个定本.宋人在"二王"本的基础上陆续对杜诗进行拾遗补缺,共得佚诗46首.今存之<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杜工部集>与文献记载中的"二王"原刻本在诗歌数量上有抵牾不合之处,即前者较后者多收诗歌5首.宋代不同版本的杜诗集注本所收杜诗的数量不尽相同,本文对宋代各种集注本所收之杜诗进行了准确的数量统计与评述.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三世纪的中国,元宵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热闹、最平民化的一个。在宋代随着词作者的文人化和城市化,以表现城市生活风貌为主的元宵词成了宋人透过繁华表述各自不同内心感受和思考社会人生的载体。而北宋、南宋、宋亡之后的元宵词情感意蕴的差异,又鲜明地展示了宋代士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考试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人在传统的唐宋诗之争中加入元诗,形成了唐宋元三朝诗合论。三朝争论的焦点是宋元之比较,出现了元诗过宋论、宋诗过元论和宋元无诗论。由此可见明人诗歌取法的逐渐凝定和诗学风尚的日益变迁。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中期的乐府诗批评,以刘次庄的《乐府集》最为著名。刘次庄的《乐府集》与《乐府集序解》为一书二题之合刻,前者收"止于陈、隋人"的古乐府21类428首,后者的"序解"是对428首乐府诗所作的题解。刘次庄于"序解"中,不仅主张乐府诗创作应"得意外之趣"、"不以辞害意"、"不与古人同圈模",并且还以"作是诗"云云,形成了乐府诗题解论评的一种批评范式。"序解"从内容到形式,是北宋初、中期乐府诗批评渐趋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近查江西大余(古为南安府大庾县)赤石《叶氏联修宗谱》,发现黄庭坚《题赠叶氏世家》诗二首、《赠叶梦得》诗一首。又查有关黄庭坚的诗文集和宋诗集,均未发现有记载,经考证,确系黄庭坚散佚的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