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克思货币理论内蕴货币哲学与货币文化。马克思货币哲学既是货币文化的制高点,又是指导人们研究货币文化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货币哲学视域论述货币文化,着重探讨货币经济职能之外的文化职能。剖析马克思货币文化的主要价值与基本特性,揭示马克思货币文化的核心问题。货币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传统的经济职能部分弱化,而文化职能却在提升。发掘马克思货币文化内蕴的货币文化职能与文化价值,推动货币文化发展和货币政策创新,有助于展示马克思货币理论在当代的新视野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租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内在矛盾运动的分析和论述,运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在把价值表现的发展过程和商品的总形态变化过程作为统一的发展过程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理论带”之说,通过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内在联系的分析,揭示和阐明了包含在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价值形态与相对等价形态的关系即第二形态关系的存在以及明确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或形态关系的必要性,从而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展示了新的视角、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商品第一相对价值表现和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之间、商品第二相对价值表现和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之间,分别具有对应关系.这是在"货币理论带"或"货币理论三边形"的基础上,通过把价值方程式和商品的总形态变化公式的有关顶端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逻辑的结论.理解和把握上述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和两种相反的形态变化之间分别具有的对应关系,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导致学界许多学者误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区别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异同,探寻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一个具有复杂经济关系的概念,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都会涉及到货币问题。因此,伴随着经济分析的产生,人类对货币问题的探索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货币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始终未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体系。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对传统的货币理论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开创了人类对货币认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之间的矛盾,是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基本矛盾。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内在矛盾运动的分析和论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货币理论带”或“货币理论三边形”有关组成部分或( 相对) 顶点之间的相互读起、相互倒转、相互移项的关系的分析和对价值表现无限推移系列的说明,初步揭示和阐明了上述基本矛盾各方相互联系和转化所遵循的一般法则,从而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探寻其内在逻辑结构,展示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农民失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许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从而也带来一系列的农民失地问题。从马克思地租理论来分析当今农民失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详尽无遗的货币理论,是真正科学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他的其它理论一样,也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拟对他四十年代的货币理论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货币理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影响下,马克思的这一重要理论往往只被当作历史遗产来看待,因此,重新学习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并认识它的现实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需要进一步认识:马克思把货币看作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纸币并不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马克思认为只要贵金属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而纸币却在事实上执行着这些职能;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对货币运动的高度理论概括,但这一规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也有不适用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始终在共产主义与现代社会转型的统一前提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把握东方国家的现代转型及其未来命运可以看出:唯物史观、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观察、思考、认识现代社会转型的独特的视角,现代社会转型是在共产主义这一具有人类整体性和终极性理想目标引导下的人类自觉的历史活动,因此,它有着鲜明的共产主义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马克思本人十分重视实践思想,在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把“感性活动”即实践作为区别自己的哲学同以往旧哲学的关键。“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同其它思想一样,马克思的实践观也有一个对以往旧哲学的批判继承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正确理解“实践”范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理论界研究实践的文章不少,但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似乎不多见。因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中认为,货币在本质上不过是人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物化形式,体现的无非是在劳动交换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货币拜物教将货币从手段变为了目的,剥夺了一切事物的价值,扭曲了人的感觉与需要,甚至使之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对货币异化、货币拜物教的这种批判,对于生活在当今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元月欧元将投入使用,欧洲货币体系从初始的区域性货币合作,到建立一体化的欧洲货币同盟(EMU),终于将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经济整合,在看到它给欧洲及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运用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对欧洲统一货币作了初步的利弊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欧洲统一货币从经济理论上看未必是最佳选择,但实际中,也许是明智之举。它的政治需要大于经济需要,因此,并非是世界范围内推广的最佳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外部性的概念、解决外部性的思路出发,分析了环境污染问题的负外部性特点,引出政府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优手段,即实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完成自己主要研究任务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国际货币和金融的理论进行了评论和分析,批判了某些错误观点,澄清了一些混乱概念,发表了自己对于国际货币和金融问题的某些看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涉及到有关国际货币和金融问题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休谟、斯图亚特、亚当·斯密、萨伊、李嘉图、詹·穆勒、图克、富拉顿、威尔逊和纽马奇等人,甚至更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结论已为理论界的大多数同志接受。但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正确地解释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不仅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