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玉 《松州学刊》2001,(3):25-26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战略问题,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里就包含着两个大局的思想,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的战略构想与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一、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史可以用“战”与“和”两个字来概括。所谓”战”即指战争,“和”即指和好。我这里着重讲和亲。如果要对和亲重新定义的话,我想这样表述也许更确切一些: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进行的联姻叫做和亲。这里有必要对“民族政权”、“目的”和“联姻”三个概念作些解释。先谈“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3.
马丽  张小军 《学术探索》2023,(9):129-135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发的重大标志性概念范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标识新时代的学术概念。考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要涉及四个核心概念:“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个结合”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分别作为立场、方法、原则、目标出场的四个核心概念的共时演进中完成了建构,朝着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方向延展,并展现出人民性、系统性、问题性的基本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启友 《阴山学刊》2006,19(2):104-111
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之后,对它的研究渐成一个热点。研究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省开展关于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活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现就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是中国经团联第三次理事会议提出的1982年至1984年的学术研究重点课题之一。为了搞好这一重点课题的研究,我会于1982年5月成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调查研究小组”,以后又组织了六个课题协作组。分别就发挥西安市中心城市作用,陕西工农业发展战略和人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84年后,进而把本省的发展战略同  相似文献   

6.
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战略目标,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是实现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这个道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为大量的经验事实所证实。列宁说:“社会主义政党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基本完成了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事业,紧接着就要解决管理这个任务”。要制定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振兴甘肃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就不能不对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反思是:第一,中国历史和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第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条件,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及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国情、把握规律,是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意义、内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以来 ,中国共遇到四个战略机遇期。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没能抓住前三个战略机遇期。直到 2 0世纪 70年代特别是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 ,中国才抓住第四个战略机遇期 ,加快发展。新世纪初 ,中国明确地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的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主要指在大国关系的新一轮调整、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 ,中国所处的有利地位。中国之所以能够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 ,是因为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潜力、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的战略机遇期也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 ,主要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等。抓住机遇 ,解决问题 ,未来中国的根本走向和趋势一定是和平崛起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上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哲学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所举行的座谈会上,由于胡曲园同志的启发,我曾提出几个有关“矛盾”的问题。后来继续听了其他同志的发言,尤其是听了彭康同志的总结发言,使我重新考虑我所提出的这些疑问。在最近几个星期内,我曾把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其它有关“矛盾”理论的文件再反复地阅读,我觉得还有继续讨论这些问题的必要。因此,我借着这一次机会又把这些问题提出。我在上次座谈会里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但对抗性矛盾是否都是敌我矛盾。在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曾问,敌我矛盾和对抗性矛盾,这两个名词所表现的概念是不是同一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对它作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逐步丰富发展的。就其内容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就其地位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率先提出的“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主张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这个转移 ,他关于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等观点 ,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提出的以“小康之家”来形容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他进一步提出的分“三步走”到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现代化建设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他强调中国搞现代化 ,只能靠社会主义 ,不能靠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只有把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通过“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新常态以“两个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回答为理论核心。“两个逻辑”的新概括,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回答。“两个逻辑”的新概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提升到新水平,由构成性认识到总体性认识,由外延性认识到内涵性认识,由特征性认识到本质性认识。只有坚持“两个逻辑”辩证统一,我们才能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如何确保长治久安、如何筑牢精神家园、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等重大时代课题。在破解这些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性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内容十分丰富 ,既包括根本指导思想 ,又包括一系列正确解决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具体方针、政策及时机的把握。正是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中央在上世纪 90年代末明确提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的科学意义,在于它具有指导思想表述的总括性、新思想新观念的建设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可以有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哲学基础和现代化路径的不同视域,这些不同视域表现了它开放的理论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史解释,在中国传统中便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两种基本思想方法,但它们均是应用的情形多,而对自身根据的说明少。本文将在广阔的精神文化背景上,从分析思想概念的逻辑特性入手,重新探讨解释的合理性问题。我们的视野正在现代分析哲学与解释  相似文献   

16.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两大对立的社会制度之间斗争与较量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反“和平演变”斗争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本文仅就当前反“和平演变”理论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再探讨。 一、关于“和平演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要正确而有效地开展反“和平演变”斗争,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和平演变”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构想的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 195 6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正是在这种探索中 ,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分阶段发展的思想 ,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分阶段发展的思想 ,特别是他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思想 ,为后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一九六○年第七——八期发表了周景芳同志的“怎样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把一九五九年第四季度开始讨论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以及错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质变阶段的同一性和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等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即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一种关系还是两种关系的问题上来讨论。提出不同意我的看法的意见。他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一种关系(矛盾)的二重性,不是两种关系。”他认为我的“问题就出在‘两种关系’这四个字上,”“这不仅仅是四个字的问题,而是一种根本观点,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一个纲,其他问题皆由此而来。”周景芳同志把问题归结到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一种关系还是两种关系的问题上来讨论,确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样的讨论对辨清“怎样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几个问题”大有好处。但在我看来,周景芳同志对这个关键性问题的看法,还是值得商榷。也可能我的看法不对,但是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开展,现在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我的看法是错误的,我将坚决修正自己的错误。总的说来,我的问题不出“两种关系”这四个字上,而周景芳同志的问题却出在“不是两种关系”这六个字上,而且“这不仅仅是六个字的问题,而是一种根本观点,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一个纲,其他问题皆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七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座谈会讨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中,关于新疆的经济效益问题曾经有过小的争论。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看待新疆的经济效益。弄清楚其中的一些问题,对于开发新疆是有意义的。由于手头缺乏必要的资料,这里只能提出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不可能作更具体、更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我在读到叶青先生撰写的《应物传神:中国画写实传统研究》之前,刚好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关于中国画与现实主义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发现相当比例的理论家们往往不太去考虑“现实主义”这个概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究竟有些什么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理论家们往往习惯性地运用“现实主义”这个外来术语,而且经常性地把这个术语当成是一种“先进的创作方法”的名称。这种原因,与二十世纪上半叶引入西方“现实主义”理论概念时,直接引用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概念的定义,即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以及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