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屯垦水利、雁行水利、地商水利、民工水利四种基本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文特征是:1、时兴时废,大起大落;2、改天换地,以人合天;3、发财致富,聚集人气;4、挖渠不止,精神永存。河套水利开发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创造农业文明的精神,河套水利文化是河套文化长廊中的一粒璀璨明珠。研究河套水利文化有利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为再振河套雄风实现工业化宏伟蓝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天府”不是单靠天然条件能成的,也不是巨人恩赐可得的。这一称号是巴蜀人民以四通八达的开放胸怀学习天下人所长,创造出经济奇迹而争取的。天下填四川、川人走四方,开放善学、集五湖四海各人群之智慧知识,汇东南西北诸民族之成就优长,综合而成巴蜀人民。这,便是巴蜀人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巴蜀文化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3.
河套地处中原与漠北的通衢要冲,自古就是战争与和平的传奇演绎之地;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影响此消彼长,在此生活的各民族人民秉承开放包容、进取不息的精神,相互学习、借鉴,最终接受认同对方的文化习俗,并融入各自生活,形成博采众长、异彩纷呈的河套文化。河套文化不断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军事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商业交流、移民、民族融合等方式,不断与其他文化现象融合,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河套地处中原与漠北的通衢要冲,自古就是战争与和平的传奇演绎之地;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影响此消彼长,耷此生活的各民族人民秉承开放包容、进取不息的精神,相互学习、借鉴,最终接受认同对方的文化习俗,并融入各自生活,形成博采众长、异彩纷呈的河套文化。河套文化不断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军事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商业交流、移民、民族融合等方式,不断与其他文化现象融合,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一向以“音乐和诗歌的民族”著称。河套地区就有这样一句蒙古族谚语:“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蒙古族民歌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内容广泛,音乐色彩丰富、调式多样、旋律独特,反映了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面貌。 民歌是人民生活最真实、最准确、最具体、最生动的写照,反映了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它比历史学家编撰的历史书更具体;比文学家撰写的小说更真实。因此,我们分析民歌不能不从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其与人民生  相似文献   

6.
编者寄语     
八百里河套,养育了河套人民,孕育了河套文化。上世纪80年代初由陈良璧(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先生倡仪,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原称盟)决定创建河套大学,全市人民积极响应,捐资襄助,学校于1985年建成。国家原副主席乌兰夫为河套大学题写校名。从此,河套大学承担起为地区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繁荣河套文化,发展河套教育,振兴巴彦淖尔市经济,是河套大学的存在之本、发展之脉。2001年、2004年7所大、中专院校先后并入河套大学,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为河套地区教育发展之必然。200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确定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并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这标志着河套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接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更使学校获得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号角催人奋进。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已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河套大学新校区是巴彦淖尔市新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精神是一种凝魂聚魄的精神力量。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是源于历史和文化而生长出的一种具有凝聚、动员与感召功能的风貌及气象,它具有持久性、开放性、包容性之特征,在当代中国,以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一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中国精神发祥于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塑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实践,沉积于中华儿女的秉性追求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华儿女高度自信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天府文化作为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地理过程。四川盆地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天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与外界交流的开放性使得天府文化有着多元的要素构成、兼容并蓄的品格与创新创造的精神,封闭性与开放性构成天府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辩证法。在新的全方位开放时期,天府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越的历史地理条件,将会历久弥新、繁荣多彩。  相似文献   

9.
阴山岩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通过图画符号形式表达古人类的文化、生活、信仰等,是再现古代人类历史和生活历程的直接依据。自古以来,阴山地区就因其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战争和民族融合的舞台,同时也是北方各民族生活的中心和摇篮。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不仅能够全面地认识阴山岩刻的历史,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河套文化的历史,对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为河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英雄不仅是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更是各领域学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坚持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人民价值立场出发,用英雄范畴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建构起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民英雄范式。人民英雄同时兼具人民性和先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生活性和政治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百年来英雄观的升华。从生成逻辑层面看,人民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在批判中华民族传统个人主义英雄和西方超级英雄基础上建构的全新范畴,以最高荣誉的英雄称谓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既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批判了传统精英式个人英雄主义,以人民英雄和集体主义超越了传统英雄主义的局限,同时还在实践进程中以人民英雄范式为基础批判了西方超级英雄主义,一方面深刻揭示批判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西式神性英雄、超级英雄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还以人民英雄批判和回应了西方超级英雄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人民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提炼和升华,是立足新时代实践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的创新发展。人民英雄范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殿堂和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因此新时代要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赓续发展人民英雄范式:要在深化研究人民英雄范式基础上全面擢升中国特色的英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要在大力培育人民英雄文化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为实践发展贡献更持久的精神文化力量;要在加大人民英雄表彰基础上全面发挥中国特色英雄力量,型塑尊崇、捍卫、学习和爱护英雄的社会氛围;要在强化人民英雄教育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英雄教育机制,为新时代赓续和弘扬人民英雄范式作出更长远贡献。  相似文献   

11.
巴蜀哲学作为巴蜀文化各发展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蜀学之魂,长于思辨;多元会通,兼容开放;释经创新,超越前说;沟通道欲,情理结合;躬行践履,注重事功,批判专制等主要特点。并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不可分割地与中国经学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促进中国哲学与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和陶诗流播不广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陶诗肇端自苏轼,这种集和韵与拟古为一体的新诗体一经问世,便引得众人纷纷继和,自宋至清,绵延不绝,遂使和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在和陶者中,既有诗坛巨擘如苏轼、刘因,又不乏帝王、名臣如乾隆、李纲等,然而,诸多名家之和陶诗却大都寂寞无闻,未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当与其自身的创作方法、艺术水平及其流传方式等因素有直接之联系.  相似文献   

13.
屯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因其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阎锡山的河套屯垦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建国前政府有组织地对河套农业经济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它对当时乃至以后的河套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阎锡山河套屯垦的历史背景、组织机构、业绩和没落过程等问题的论述,大体上澄清了阎锡山河套屯垦的历史过程。了解阎锡山的河套屯垦,对于我们理解现今的河套文化和河套旅游经济开发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理解的不同维度的分析入手,论述历史落入形而上学视界的原因及历史理解的两种不同逻辑思维,得出结论:思维方式的非历史性只能造成真实历史的缺失,从非历史性思维到历史性思维的跃迁,同时也是历史的形而上学史与历史的形而上学的终结史;应倡导一种辩证的逻辑思维,即历史的思维,只有在历史的思维下,才能理解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分析河套大学特色的方法入手,明确、概括了河套大学的特色。方法:历史回顾法,比较优势分析法,比较劣势转化分析法。特征表述:河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对于河套文化的积极方面,自觉地研究、发扬;对于河套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自觉地研究、克服。对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通称为河套大学对河套文化的"文化自觉",进而推动教育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玄言赋浅论     
本文对魏晋玄言赋的概念、发展轨迹乃至主要作家作品作了粗浅的论述。玄言赋是指在玄学出现之后 ,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而产生的 ,以谈论玄理 ,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内容的赋作。它滥觞于正始 ,过渡于两晋 ,大盛于东晋 ,衰微于刘宋。玄言赋对玄理的表现 ,有的下陈玄理 ,有的借人物和山水景物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在文学发展史上 ,玄言赋有其自身的不足 ,但亦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道家的道论思想,赋予道以神学论色彩。道生万物,从而实现形而上向物界转化,作用于人生,便称之为"德"。道与德是二而一的关系,道教的神人能够体道抱德。如果说社会规范是在人的外在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的话,善是在人的内在层面营造良好的心里秩序,那么二者都离不开道所预设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王顺天先生编著的《河套史》,真实地记载了亘古至今河套地区沧桑变迁的历史,也侧重阐述了生态环境对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因此,研究河套文化,首先要将生态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否则,这种研究将是不完整的和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河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本文尝试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析河套文化,认为河套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与河流共生的过程,河套文化因水而兴,因水而发,因水而盛。河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环境中与多种文化相融共生,熔铸出来的特有的文化形态。树立共生理念,遵循共生规律,以水为根,弘扬河套文化,建设和谐巴彦淖尔。  相似文献   

20.
孙绰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精通诗、赋等多种文体,其后期玄言诗由玄理转向玄境,推动了中国诗歌意境的发展;其山水诗赋、模拟民歌之作对南朝山水诗、宫体诗等诗歌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首开风气的作用;他的文学思想对南朝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