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进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出生,1977年考入西南师大生物系,毕业后考取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研究生,1984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美国得州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美国宾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被聘为美国加州ABI公司研究员,曾获美国技术专利1项。1994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任教至今。 他曾先后获得美国李氏奖金、青年科学家安泰奖、杰出青年基金科学奖、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优秀华侨奖等。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2005年,陈十一教授从美国回到母校北京大学,受聘担任重建后的北大工学院院长一职。5年来。在他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工学院一跃成为北大尖端科研技术研究的重点院系,恢复了昔日北大的工学风采。在科学家和管理者之间,他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潘爱华小档案潘爱华,男,40岁,汉族,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和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北京大学教授。 现任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总裁,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赛若金有限公司总裁,深圳市科技顾问委员会第一届顾问和香港生物科技联会高级顾问。由于他在学术科研、创办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及发展生物高科技产业等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多次获得重奖: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荣获北京大学发展高科技…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一直被舆论关注的青年科学家陈章良在本月15日宣布了一条震惊中外的消息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批青年科学家最近从一枚材殊的恐龙蛋化石中获取了恐龙基因片断。陈章良196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考入华南热带植物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美国拉苏里州华开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的研究生。1985年,陈章良在欧洲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之作,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广泛注意。1987年,他又发现并证明了调控植物胚胎发育的DNA的存在及其功能,这项成果被国际许多同行专家还为植物分子…  相似文献   

5.
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的蔡希灼博士是位著名的农业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专家。他曾任非洲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科学家,先后应中国农业部、美国国家科学院、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国家基金会邀请到世界各地考察交流,共有100多篇学术报告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多部专著出版。1999年以来,蔡希灼博士多次应邀前来海南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同千千万万的海外赤子一样,蔡希灼博士日夜盼望着祖国日益繁荣富强、发展壮大起来,觉得只有祖国的富强,才会有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报效祖国的养育之恩,他恨不得将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6.
1993年9月30日的白宫玫瑰园,莹莹的绿草坪上聚集着赫赫有名的科技界精英德高望重的议员和数以百计的新闻记者。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和雷鸣般的掌声中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科尔将美国最高科技奖国家科学奖章“授予被世界科技界尊称为“分子束磊晶技术之父的卓越华裔科学家卓以和博士以表彰他创世纪的发明“超真空处理物理过程”对整个科学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其他7位同时获得此殊荣的著名科学家一起单以和是从美国备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中的3500位被提名的著名科技专家中甄选而出,也是在美国历史上继超导专家朱经武博士后第二位获此最…  相似文献   

7.
他早年留学海外.并获得博士学位;他在桥梁建筑界享有盛誉,曾参与或主持美国金门大桥、海湾大桥等的抗震加固工作;他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大型公司.并担任执行总裁;他在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毅然选择回国……他.就是美国知名桥梁专家、美籍华人李放博士。  相似文献   

8.
出访美国,我在旧金山有幸认识伯克利大学的T先生。他先后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玛凯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和史丹福大学文学博士。正因为对中英文有深湛的修养,所以他在从事图书馆工作之余,还撰写了许多文学论文,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那天,他陪着我在大学校园中游览,先带我到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中文部阅览室和书库参观。他用钥匙打开沉重厚实的善本书库大门,指着排满在书架里的许许多多线装古  相似文献   

9.
青年博士杨其长由于姓杨,因此常有人开玩笑,称他为“洋”博士。他自己不无解嘲地说:“其实,我是与中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着割不舍情感的地地道道的‘土’博士。”杨其长博士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的贫困生活使他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长大后能改变农村的面貌。1981年上大学时杨其长依然选择了农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1985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生,1987年8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至今。1996年3月通过在职攻读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十多年来,杨其长博…  相似文献   

10.
文凭     
如果现在有人要大科学家杨振宁拿出当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证书,来证明他这个教授、博士、科学家的资格,你会不会认为不可思议?嘿,你还别不信!  相似文献   

11.
周俊 《人才瞭望》2009,(11):66-66
王立东出生于河南省获嘉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88年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毕业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1991年~1994年在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4年的“海归”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医学的精深博大:在更广阔的视野里,也让他看到了我国食管癌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05,(12):55-55
11月14日,世界著名生物科学家牛满江办公室外事主任傅仲华宣布,牛满江的大豆蛋白玉米和人体蛋白玉米两项重大技术成果落户许昌,并将很快进行转化开发。这预示着在几年后,临床使用的人体蛋白或者胰岛素等药物,可能是从许昌农民种植的玉米中提取的。牛满江教授是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美国坦普尔大学终身教授,以发现核糖核酸(RNA)诱导功能、进而创立“外基因理论”而成为国际生物遗传学科的顶尖科学家。他根据“外基因理论”而发明的大豆蛋白玉米和人体蛋白玉米两项专利技术,经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初步评估,价值达30亿元人民币。牛满江教授的…  相似文献   

13.
孔庆忠,1990年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3-200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任教,并担任肿瘤实验室主任。孔庆忠博士还被评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会员、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美国试验生物学和医学学会会员。2004年4月被评为“济南市劳动模范”。孔庆忠博士在美期间,潜心研究肿瘤的防治,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他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实淋巴细胞在大脑的运动规律,从根本上否定了LAK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理论基础及实用的可能性;他利用局部缓…  相似文献   

14.
Todd Burdick博士是一位来自美国的临床心理医生。自1996年起,他一直在中国做老师和心理顾问。从2004年起,他在东北师范大学做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和心理学。同时,他还在长春一家私人咨询中心做兼职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Todd Burdick博士赴灾区担任灾后心理干预顾问,有感而发完成此文。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所拥有300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大学。它出版了第一部美国字典.培养了第一个美国博士生.出了20名诺贝尔奖得主;它缔造了举世公认的人文科学的”殿堂”,建立了荟萃世界优秀人才的”国际社区“:它还长于培养领袖人物,布什父子和克林顿都是它的校友。它就是耶鲁大学。 2003年11月14日,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一行再次来到北大。莱文校长接受了北大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同时代表耶鲁大学与北大签订合作意向书。他感慨北大的新变化:新落成的理科楼群,新成立的北大医学部和正在进行的北大人事机制的改革。耶鲁大学曾经以其保守传统和渐进的改良而闻名,但莱文校长声  相似文献   

16.
安家在云南曾经在云南省政府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国际爱心扶贫组织总执行主任,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齐道明博士因工作会晤省民语委的一位干部。没想到第一次见面这位干部就说。”齐先生我早认识你了你曾给我朋友的小孩治过病”。毕业于美国犹他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的齐道明在中国云南七年间。义务治疗过的病入很多虽然他一天的时间安排极为紧张。大量的组织内部事务各方面的会议许多商谈工作经常还得抽空到乡下检查扶贫项目,以致于极为支持他工作的夫人也有了”怨言”。今年43岁的齐道明身材魁梧、满脸络缌美胡。形象颇似美国电视剧中”…  相似文献   

17.
正马里兰大学"公共卫生终身成就奖"首次颁给了美国国外的科学家,曾毅也是首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中国科学家。50多年来,曾毅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前不久刚刚度过85岁生日的曾毅先生,在接受专访的前一天,刚刚从英国参加"EB病毒发现50周年"学术会议回来。集中科院院士、法国和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空中飞人"的生活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目前,曾毅担任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50多年来,他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  相似文献   

18.
迟到的文凭     
元三 《人才开发》2003,(5):28-29
美国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33年没有大学文凭。他1965年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但三年后退学去追求他的电影制片事业。没有大学文凭,并没有影响他成为国际一流的导演。他执导了《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克》,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一年前,他重新进入母校,通过一年多的补课、写论文,参加2002年5月底的毕业典礼,拿到“电影和电子艺术”学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美国和西欧各国科学事业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到了今天,种种迹象表明,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科技人员已成为最突出的新问题,这些国家将面临“有米而无巧妇做”的局面。 美国是爱迪生、莱特兄弟、沙克和赖特的诞生地,在登月、计算机芯片、遗传工程、人工心脏等科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如今美国的科技人才的减少将动摇美国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据“美国科学基金会”预测:到下一个世纪,美国的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短缺45—47万人,到2006年,将短缺67万人。从1998年到2010年,美国每年将缺少6900名博士水平的科学家,这将严重影响美国的教育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9日~11月5日,作为“俄罗斯年在北京大学”的一项特殊活动,北京大学邀请了在北大工作过的原苏联专家卡布斯金教授的女儿回访。卡布斯金教授受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邀请,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事俄苏文学史的教学工作,深受广大师生爱戴,为中苏(俄)友谊做出过重要贡献。卡布斯金教授原为乌克兰基辅大学教师,因参加伟大的卫国战争光荣负伤,但身残志不残,战争结束后仍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北大执教期间,他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尽管当时苏联国内不乏各种有关俄苏文学史的著作和教材,但他始终坚持自己撰写讲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