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分析——以广东作为案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探讨了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方法,并对广东能源强度变化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作为单位GDP能耗全国最低的省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作用不大,行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强度下降发挥了一定作用。由此,继续调整优化工业行业结构,支持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实现单位产值能耗持续降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单位GDP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组合赋权的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赋权,并在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建构了节能目标由省到地级市分解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构建的模型,利用甘肃省的经济和能耗数据对该省节能20%的目标向各地区科学、合理分解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重庆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本文运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对重庆的工业 结构和所处工业化阶段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重庆工业结构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1995—2009年外需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考察影响我国外需能耗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美、欧、日等附件I的发达国家通过进口替代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能耗;中国外需能耗的快速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中间产品的出口效应,其次是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终需求的国别结构和规模变动因素导致,而国内生产部门不断降低的各类能源强度则是抑制中国外需能耗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9):64-69
基于2006—2013年河南省分地区面板数据,构建超效率SBM-DEA模型计算工业能源效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FDI并不能提高工业能源效率,R&D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投入结构也存在问题。政府要加强与R&D比重高、技术发达的地区之间的商业贸易;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流动;加大研发投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在第二产业内部进行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影响石油需求和消费主要因素的分析,并结合我国面临的石油市场环境,对我国未来石油需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探讨,然后利用1990至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及GDP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能耗指数预测我国未来的石油消费量,为我国石油战略的制定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7.
依据工业行业、细分行业、地区以及工业所有制结构探讨中国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构成和波动性并进行结构分解,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根据工业行业结构、地区结构分解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发现行业(地区)内效应是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制造业、东部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在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中起主导作用;(2)根据工业所有制结构分解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发现工业所有制结构内效应是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的主要原因,起主导作用的部门已由国有企业逐渐转变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根据细分行业分解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发现行业内效应、行业间效应以及协方差效应等三种效应对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较之下细分行业间效应与协方差效应在工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中的贡献度更高。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8-2013年的数据,这项研究对通过结构优化方式稳步提升中国工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的节能机制,对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而言,是一件双赢的好事,而最大的受惠者是整个社会。影响河北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缺乏认知;节能服务公司前期投入较高,资金运转困难;税收等优惠政策难以落实;节能量的认定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战前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较低水平基础上,保持了一种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态势,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和周期性波动;政府消费支出结构变动趋于合理,但军费开支较大。日本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政府职能和作用的扩大和强化,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消费和劳务的上升,以及军费开支的扩张等因素,是导致战前日本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变动上升的根本性原因。中日两国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变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地位结构与节能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的能耗大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低能耗的日常行为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政府和民间组织提出的许多节能举措和发起的节能运动一直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我们还较少地深入到社会结构层面来分析人们的耗能机制和耗能行为。本文利用一项四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的抽样调查数据,发现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能耗高低与人们主观的节能意识和节能需求并没有多大关系;个体的能源消费更多地受到他们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或者说一个社会的地位结构和资源分配方式决定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能耗高低。由此,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今后节能政策制定应该予以考虑的一些重要内容,提出了制度节能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DeST模拟的方法,结合华北地区农村住宅的特点,分别计算了不同类型住宅空调能耗指标、供暖能耗指标以及全年空调、供暖的总能耗指标。并研究了在不同外窗材质、是否遮阳、窗墙比对供暖能耗、空调能耗以及全年供暖、空调总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东向、西向、北向随着窗墙比的增大,全年总能耗指标呈增长趋势,应尽量降低其窗墙比;在南向,随着窗墙比的增大,全年总能耗指标呈先降低后增长趋势;采用外窗遮阳及传热性能良好的外窗既可以降低全年的能耗指标,也可以降低窗墙比对全年能耗的影响,在外窗保温性能良好、增设外窗遮阳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大南向窗墙比。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效率提高是我国目前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方式。本文对作为低碳试点的云南省能源消费结构及其产业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并且用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这两个模型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能源消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用低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河南省1978--2010年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对重庆能源消费的水平、增长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的产业结构与其能源消耗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重庆的主导产业与高能耗产业高度重叠,这是重庆节能降耗的最大难点。重庆应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作好主导产业规划;形成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双管齐下的控制方式;倡导能源节约型社会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考虑认知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多个次用户与主用户同时共享多个信道的能量消耗问题,次用户能够同时感知和接入多个主用户信道并把对主用户的干扰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需要对感知时间、信道以及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把干扰功率作为约束条件以保证主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基于多用户多信道感知的频谱共享方案中,所建立的初始优化问题为非凸整型组合分式规划问题,为了对感知时间、信道及功率进行联合优化,将其进行凸松弛并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含参数的线性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最小化能量消耗的算法。通过实验仿真讨论次用户数量,信道数量及干扰功率对能量消耗和最优感知时间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既是旅游经济大省又是碳排放较高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统计法从旅游交通、住宿业和旅游活动三方面估算了全省旅游业直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江苏旅游业具有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特征,旅游交通、住宿业和旅游活动占旅游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减少。本文据此提出,低碳旅游是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江苏旅游业节能减排需要改善旅游交通工具的使用与提高住宿业和旅游活动的低碳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许进杰 《北方论丛》2007,(6):127-131
现代社会过度追求消费的行为通过消费和生产的互动作用,引领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导致当今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消费模式相比较,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模式有着更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更符合人性。深入理解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界定,不断调整制度安排,有利于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消费业态相比,新型消费业态具有消费方式的多样性、消费结构的调整等多种特质。文章通过对安徽省新型消费业态现状调研、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安徽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局限性原因,提出改善安徽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相关建议,为促进"十二五"时期安徽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