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文坛上,海明威永远都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巨星。他那以“冰山原则”为核心的创作风格,以“硬汉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反映的作品主题乃至狂傲、暴躁如雄狮般的海明威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批评家们,“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式英雄人物”已成了文学术语。本文旨在探究“海明威风格”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海明威风格”,首先是指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洗炼之美,开创了新闻体小说的先河。一部小说,当它的语言、性格塑造、情节设计令人感到洁净和精纯时,它就达到了洗炼之境。海明威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里,…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有意将其小说创作置于戏剧形式中,无论是在编织故事、塑造人物还是设置场景方面都体现出自觉的戏剧化追求,挖掘生活本质,获得表现力度,形成了“苍凉”的美学风格。张爱玲小说的戏剧化追求给当代文学的启示是:作家应重视传承俗文化,保持精神的高度,张扬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在美学方面的一个重大特色是狂欢化手法的使用.狂欢化文学是古希腊时期即已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经历了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变迁,在拉伯雷、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里得到了发展,最后被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无独有偶,法国的左拉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也继承和发展了狂欢化手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和左拉小说的狂欢化手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人物和作者都平等地参与对话,让思想进行交锋;共时艺术的使用;大量的双声语.但两位作家的狂欢化手法又有着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产生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个性差异所导致的创作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与困惑;也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态度和追求,指出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无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7.
<正> 注重主观内在情感的表现,是郭沫若的艺术个性。在他的史剧创作中,情感因素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既影响着创作过程,又影响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成为郭沫若史剧细胞中的“原形质”。突出情感因素,使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这风格除众所周知的,表现为语言的抒情风格外,还极其鲜明地体现在戏剧人物和戏剧结构上。作者在人物性格描写中,总是注意从智、情、意三方面挖掘人物的性格内容,但对情感内容的挖掘与表现更为注重,也最成功。因此,史剧中性格突出的人物,都是情感化的人物。他们具有浓重的感情气质,情感特别丰富,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不同于常  相似文献   

8.
美国伟大的文学巨匠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其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及简洁的叙事风格著称。然而,他也一反常用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一篇意识流小说——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之雪》,虽然意识流小说海明威仅有此篇,但它的文学价值得到了普遍承认。迈尔科姆·考靳(Malcom Cowley)也认为,这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一个短篇。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对微型小说人物作用的争议 ,本文提出两种状态并存的观点 ;同时 ,就微型小说人物塑造的原则 ,提出“单质性”和“特征性”的观念 ;对微型小说的人物塑造 ,指出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两个重要代表,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和风格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结合起来,共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彷徨和迷惘。不同之处在于海明威毕生都在探索他的人生真谛,以其著名的“冰山理论”创作的一个个硬汉人物给世人留下了永恒的魅力;菲茨杰拉德则以其诗人的气质追逐着一个又一个辛酸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李祖胜 《云梦学刊》2006,27(1):115-118
从音乐题材和具体的创作技法看,中国二胡音乐呈现出阶段性衍变的音乐创作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分为上世纪20-40年代的“独白”式、上世纪50-70年代的“赞美”式和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多元并存式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派的旗帜性诗人,在其极具民族特色的“象征”之路上,既有面对欧风美雨的民族主义坚守.也对本国继象征主义之后文学有所开拓。诗人没有迷失在法国象征主义的神秘光环之中,而是从诗人是和谐之子、艺术与革命的紧密相关及“俄罗斯”意义的复杂呈现三个角度创造了象征主义的俄国风貌,同时在客观上,诗人也在诗歌创作、情绪和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之后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从思维方式上启迪了未来俄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聂茂 《云梦学刊》2006,27(3):83-87
"新写实"的创作主体试图苦心经营出一个"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但实际看到的却是一切"生存空间都已经被集体意志所侵蚀、所消解化了".他们共同努力,用"人民记忆"抵抗第一世界的"话语渗透"和本土文明的"自茧行为".这个时期的经典文本虽然隐喻着创作主体的生存"尴尬",但也寄寓着作者透过文化生产对权力场域"反抗"的精神 指归.  相似文献   

14.
张虞 《北方论丛》2007,(1):40-43
作家的艺术生命与创作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但是在解放区文学里,存在着消泯作家个性的同化力量,使很多作家丧失了个性。而丁玲却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创作原则。本文着重阐释了她此时创作的鲜明个性,分析了形成此种创作个性的原因,并对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治学严谨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学者、作家吴组缃先生,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体现了其圆熟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在这种精到简洁的叙事技巧中突显了处于男权中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16.
郗文倩  王长华 《河北学刊》2007,27(1):137-142
中国古代文体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与礼仪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价值序列,众多文体因自身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列于不同的位置,乃至有尊卑高下的社会等级。这个价值序列是正统文化辖制和威慑文人、文学以及文体的结果,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评判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相似文献   

18.
"清言"是明人小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是小品中的精华,它展现了晚明文人创作心态的封闭性和交往性,处世哲学的娱乐性和严肃性,同时在文体特征上也有杂糅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联与意境     
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拟从对联意境的分析着手,利用"意象的和弦"、"假平行"等原理对意境的生成进行探讨,说明对联对拓展思维空间,激发想象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着重阐述风景写生的色彩问题。分析研究色彩来源、规律,形与色的统一,色彩与地域文化,个人风格的形成等。提出学生通过全方位色彩训练获得扎实的绘画技能并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