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理论,马克思并不是指意识形态真正没有历史,而是指它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做出了新的解构,强调意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永恒性,赋予了意识形态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解读是激进的,他要创立一种“结构主义”的意识形态.他的“激进解读”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方式、意义与功能三个方面对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和异同.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在马克思的基础之上,吸纳拉康理论和结构主义的理论成果,推进了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阿尔都塞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无历史性,意识形态的物质存在性,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想象,是人们对他们生存状况的想象关系的核心命题,意识形态形构了主体;主体为意识形态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上的突破是拉克劳和墨菲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转折点。拉克劳和墨菲运用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后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及拉康的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颠覆传统意识形态理论。以"对抗""霸权实践的接合"为核心重构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用身份政治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从而为其"激进多元民主"的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齐泽克赞扬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征兆性”批判,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反思批评。具体来说,齐泽克反对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形态界定为“虚假意识”,认为该界定仍是从“知性”出发去理解意识形态。并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必将灭亡的“社会意识”,更是结构主义意义上的“社会存在”。而且齐泽克更注重意识形态的精神分析层面。二者的不同还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否定的意识形态”,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吕西安·戈德曼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座有待深入发掘的富矿。他基于发生学结构主义的社会学批评理论,以六大重要范畴为核心,提出作品与现实在内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的理论。这样就把作品的本文结构与意识形态及社会本质联系起来,实现了审美形式与历史意义的链接。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不仅本身构成了自足的理论模型,而且能够对比较文学、叙事学等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研究主要分为文本内部结构关系和文本的互文性两大部分,两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前者以微观分析见长而后者则表现出宏观的研究取向,但均以索绪尔的语言学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上的借鉴。应用这两者分析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文本,既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又可以加深和拓宽对日本近代文学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是一种继承与颠覆的关系 ,前者主要表现在语言论、形式研究等方面 ,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核心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上 ,通过对“逻各斯中心论”支柱“语音中心论”和“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 ,彻底颠覆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传统 ,使我们能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一切。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基于结构主义和唯理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揭示意识形态的特性:理论上,意识形态较之科学,在理论的基点、框架、实质、路径、作用上都具有虚假性;实践上,意识形态的客观性、永恒性、普遍性、强制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可超越性。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其去科学性、祛魅化、认知特征、国家机器等,都存在着理论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真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构主义体现在对确定性的追求,在其影响下,翻译理论的研究强调忠实性原则,这一原则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影响深刻。而当代翻译理论对此提出了诸多不同的看法,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忠实性原则也引起了不同观点的争论。因此,研究结构主义哲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本质,并考察在结构主义影响下翻译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推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国内学界在意识形态基本理论方面强调对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内在结构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突出表现在围绕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和规定、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等领域展开。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趋势呈现为意识形态研究的语言学走向,从语言学角度诠释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研究的心理学向度,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心理学分析;意识形态研究的利益论转向,将利益分析与意识形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合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进而走向价值中立、平面性的文本解析游戏,从而为20世纪中国小说批评提供了一套全然不同的话语形态和术语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法律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发展和前景。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对法律的性质和意义的不同论点。并就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重建问题,着重介绍了有关法律与政治、意识形态和历史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术理论各种流派多以技术“套路”取胜。但究其思想和方法论的渊源 ,则无一不受到前代思想家的影响。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深受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其“神话”说则直接脱胎于索绪尔语言学模式。阿尔都塞采用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分析意识形态 ,认为意识形态即为“能指”或一套再现系统 ,这也是受到索绪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报告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作家创作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进而在文本场域中进行表达,最后完成文本的主体建构。这个过程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在意识形态的视域下,突破静态的、表层的文本分析,追寻作家、文本、语言、读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理论为出发点,以症候式阅读为基本方法,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奖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进行评析,并以此观照少数民族作家的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阐明该理论对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继而深挖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主义与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阵营中,阿尔都塞是少数坚持科学主义立场的理论家。他虽然深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但在意识形态理论、辩证法的性质和内容等重大问题上,基本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上讨论问题,这些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当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置于传统小说理论转向现代小说理论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在肯定其理论贡献的同时,着重指出并分析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小说理论的缺陷在于失却了历史维度,因而无法对小说的本体性质作出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由于原先的一些著名结构主义者对结构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产生怀疑 ,采取了与结构主义大相径庭的理论方法来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 ,对结构主义进行批判、否定 ,从而促成了结构主义的衰落和后结构主义的崛起。在后结构主义理论思潮中 ,最突出的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理论是 1 966年由德里达传到美国的 ,许多美国著名理论批评家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解构理论并使之成为本世纪对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学批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一种理论思潮。他们不仅接受德里达的理论 ,而且还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和创造。他们在实践中各自恪守自己的原则 ,并开创出自己的一套批评术语和独特的领域 ,其中的德曼还逐渐在解构理论批评界和德里达具有同样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