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选取了2006年至2007年在中关两地上市的同行业中国中小企业的数据,并检验了这两对样本在IPO抑价、发行费率以及波动率三个方面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1)中美两地IPO抑价现象均存在并且差异显著,其中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IPO抑价程度要明显低于同行业在国内上市的企业.(2)在IPO发行费率方面,国内上市的中小企业相比在美国上市的同行业企业所需支付的发行费更低,但由于近些年国内中小板、创业板IPO的发行费用大幅上涨,这种差异有逐渐变小的趋势.(3)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上市后的波动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国内上市企业,这不仅说明美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更好并且交易更为活跃,同时也说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创业企业通常具有一些特征,如股权较集中,管理者通常是创业者,具有高科技行业背景,创业者以团队形式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创业企业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并上市时,其IPO后的公司价值,都深受资本拥有者、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和高管人力资本的影响,也给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TMT)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案例与新的数据。本文利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的数据,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市场估价与其董事会构成、TMT股权分布以及高管人力资本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证实了部分假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日益庞大起来.引入境外企业到境内上市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此,有呼吁尽快开放中国股票IPO市场者,也有质疑者.我们分析了IPO市场开放的原则,指出应该有限度地开放;分析了开放的基本条件、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培育问题以及境外企业股票发行的审批问题,提出了推行市场开放政策的时机,并提出了某些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IPO折价的理论主要包括非对称信息解释的理论和IPO分配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从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三者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研究IPO折价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信号传递理论、逆向选择理论、信息显示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IPO的分配理论是在非对称信息理论,尤其是非对称信息理论中的信息显示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更加强调承销商分配IPO的权利对IPO折价的影响,主要包括信息显示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投资者歧视理论、产权结构理论、市场交易理论和市场投机理论。  相似文献   

5.
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折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针对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IPO折价的研究还较少.自从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建立后,创业企业的IPO存在显著的折价现象.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反应过度、反应不足和自我归因假说,尝试发现影响IPO折价的一些因素.通过对153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分析,实证检验了首日换手率、申购中签率、市场热度、上市前收益率与IPO折价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大部分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IPO定价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IPO定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明确新股上市时必须审时度势,并提出了“势”和“势价”的概念。通过分析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算法,得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创业板IPO定价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IPO定价需涉及的非线性、非平衡和动态的数学问题,并搭建了该算法的应用框架,确定了输入层的参数和节点数,结合具体训练细节,按照BP神经网络训练和IPO定价流程图编程运行,可以算出有效的创业板上市IPO定价。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板IPO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投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创业投资的视角分析了中小企业板IPO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IPO效应进行了检验,并通过构建横截面多元回归模型对IPO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IPO前有创业投资持股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方面优于无创业投资持股企业,而在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在IPO后有创业投资持股企业的盈利能力优于无创业投资持股企业,而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中小企业板整体上存在IPO效应,但无创业投资持股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明显大于有创业投资持股企业;创业投资、IPO年份、募集资金额占总资产比重、主营业务所在地、审计机构、所在行业以及IPO前的经营业绩等因素对中小企业板IPO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上市后市场的异常表现,尤其是IPO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围绕可能影响IPO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上市首日的异象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影响大小等问题,并比较市场板块间的相应影响因素有何异同,进而就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45-50
选取我国创业板开板上市的所有新股(共355家)作为样本,研究市场氛围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氛围是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率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了发行市盈率、机构认购倍数、发行规模等因素之后,结果仍然非常稳健。因此为了降低IPO抑价率,提高股票市场资金的配置效率,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培育理性的市场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开板以来,IPO超募逐渐成为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文章以2009年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公司超募资金比例与其IPO融资效率呈负相关关系。文章认为,超募影响创业板IPO融资效率的直接原因是超募部分资金难以高效投资,进而稀释了公司业绩。遏止超募现象,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创业板IPO融资效率。防止滥用超募资金,尽可能提高其投资效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亡羊补牢”之效。  相似文献   

11.
首次公开发行抑价(IPO Underpricing)是全球各新股发行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直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之一.在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上,这种现象表现的更加突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以后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建立GARCH模型,说明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中存在"多期滞后效应",即前期上市公司IPO抑价水平对当期上市公司抑价水平有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实证结论,在完善发行机制,提高投资者阅读信息能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IPO抑价反映了市场定价的非有效性,不利于资本市场实现其资源配置功能.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尽管适用不同类型上市企业且有不同的交易制度安排,但都存在IPO高抑价现象.基于主成分因子提取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从一级市场IPO定价信息效率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两个层面考察并比较了三个市场IPO抑价的原因.研究发现,就一级市场IPO发行价的信息效率而言,三个市场都相对具有效率,但不同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二级市场上,三个市场集合竞价阶段的投资者情绪和连续交易阶段的投资者情绪都对IPO抑价率有显著影响,其中,集合竞价阶段的投资者情绪起了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IPO折价是世界各国新股发行市场所呈现的普遍现象,迄今为止这仍然是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谜,IPO初始收益率随发行时间和发行公司类型的显著变化仍然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对于我国IPO折价程度过高的现象,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能够较好地对其进行解释.本文基于不对称信息研究路径,利用沪深A股的股票发行上市数据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较高的IPO折价程度进行解释,得出了关于IPO折价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问题被学术界称为"IPO效应"。"IPO效应"给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聚焦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中的风险投资成份,研究风险投资介入对公司"IPO效应"的影响,并从虚假包装和财务粉饰的角度进行来解释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现象。本文发现,出现"IPO效应"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普遍存在虚假包装现象;相对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有风险投资介入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虚假包装和财务粉饰,形成更严重的业绩下滑。  相似文献   

15.
张俭 《西部论坛》2014,(3):99-107
以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507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IPO抑价的视角考察投资者对家族控制权风险的反应,结果表明:投资者上市首日给予控制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以更高的价格,家族控制权越高,IPO抑价率越高;当家族通过聘任更多的家族成员担任高管以加强控制权时,投资者在上市首日对公司的估价更高;而对于家族成员涉入高管层较低的公司,投资者并不关注家族控制权风险。可见,当实际控制人家族涉入高管层较深时,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家族企业控制权视为价值发现的机遇而赋予公司更高的估值。因此,应进一步完善IPO制度,完善相应的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机制,以有效控制所有权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我国深圳中小板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应用对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及其对应的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与中期回报也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发行费率与IPO抑价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行市盈率、公司流通股本、公司成立时间等指标对IPO抑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创业板IPO的合理定价不仅影响着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和各参与主体的相关利益,也影响着创业板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该文选取创业板市场的有关样本,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影响创业板IPO定价的因素。其研究表明:综合因子、偿债能力因子、规模因子以及盈利能力因子等因素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板IPO定价。  相似文献   

18.
股票IPO市场中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多种利益冲突,其中有些利益冲突会导致不良后果,如发行人与投资银行的合谋问题、股票发售分配中的暗箱操作问题、证券分析师有误导倾向的股票推荐问题等。文章分析了IPO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情况,着重考察了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有关的利益冲突问题,并对潜在利益冲突的规制措施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刘帷韬 《西部论坛》2021,31(5):112-124
IPO抑价现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率明显偏高,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IPO抑价是一种在"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风险投资的介入不但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信息优势"减小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还可以通过"认证作用"减小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因而可以降低公司IPO抑价率;联合风险投资是多个风险投资机构的集体行为,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强化风险投资带来的"信息优势"和"认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公司IPO抑价率;但如果联合风险投资中各投资机构持股份额的差异过大,会弱化"跟随者"的积极作用,甚至产生"搭便车"行为,进而可能会减弱联合风险投资介入对IPO抑价率的抑制效应.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风险投资介入能显著降低公司IPO抑价率,联合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比单独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联合风险投资中各投资机构持股比例差异的减小有利于公司IPO抑价率的降低;并且,联合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比单独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有更高的治理水平和资产回报率,因而能更有效地降低公司IPO抑价率.应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和避免承销商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逆向选择行为;创业企业应尽可能选择联合风投形式进行IPO,并理性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信誉水平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进而有效降低IPO抑价率,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10月30号创业板开设以来,风险资本退出渠道进一步通畅,我国多层次风险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及构建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创业板市场自开设至今,资金超募、高市盈率等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各界诟病。本文对我国创业板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创业板市场IPO资金超募状况、超募资金使用及资金超募原因等,进而对我国创业板IPO资金超募的防控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