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来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地区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状况与原因;从个体因素、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经济状况、政策因素与社会保障因素等五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变量,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与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与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农户农地的转出行为主要受到个体因素、家庭资源禀赋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更多地取决于家庭资源禀赋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因素;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与转入行为影响因素的驱动机制不同;政策因素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与转入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晋宁县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状况、年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农地在家庭养老保障中的重要性、农户年龄对转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教育,发展流转中介组织,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土地流转是区域农地市场发育的基础。利用江苏省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从土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均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保障水平,是促进农户土地流转、完善流转市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特点;利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出行为与流入行为两个方面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经济特征与政策制度因素等方面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强化土地流转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构建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中持续、稳定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可促进农地流转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44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为理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福利因素进行分析及流转农户的福利变化进行测算,以理清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有家庭纯收入、是否有医疗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认可、就业难易度、自评健康、农户土地流转知情权及对流转价格的满意度;(2)通过对流转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测算,土地流转能显著改善农户福利,对转出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1.100,对转入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0.793;(3)农地确权后,家庭纯收入、农户社会保障认可和自评健康状况能显著提升农户福利水平,而就业难易度阻碍了农户福利改进,土地流转价格满意度能改善转出农户福利、但阻碍了转入农户福利改进。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有效的流转价格机制、加大差异化技能培训及完善流转农户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以推进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农户福利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查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为基础,从中国农户农地经营现状、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中国农地流转发生的基本制度背景和经济背景,阐明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农地流转发生的必然性,指出农地流转是农民自我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和焦作市16个乡(镇)的31个村庄,625份农地流转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劳动力中纯务农比例、土地流转前种植业收入、家庭承包地面积、流转土地亩均补偿额度、土地流转前工资性收入等因素对农地流转影响显著。为促进农地规范流转,政府应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大农地流转的补偿力度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家庭农业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492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和要素配置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农地使用权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而提高了农地规模对农业收入规模的正向激励,但使用权的完善也会激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抑制了农地规模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家庭农业收入占比的激励效果;农地处分权通过赋予农户处置农地和劳动力的权能,分别提高和降低了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收入的正向激励。最后,对农地流转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分析也发现,农地产权通过赋予主体决策自由,从而提高了转入农地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经营绩效和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农地流转是否是“非粮化”的诱因呢?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Tobit模型检验了农户农地流转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与主粮作物种植比率呈正“U”型关系;农地租金、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资金禀赋、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否专业型农户等变量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正相关;自有承包地面积、地块平均面积、劳动力年龄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负相关。研究认为,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基于结论,提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抑制农地租金过快上涨,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种粮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一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大规模农地流转案例,分析大规模农地流转分别在经济层面与社会层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农民生活与乡村治理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经济效果看,在从事粮食种植的条件下,大规模雇工经营不如中等规模的家庭经营效益高;土地流转将更多农民推向劳动力市场,改变了农民家庭经济生活方式。从社会效果看,它切断了自发流转形成的农户循环,消解了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农村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地的合理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湖南省宁乡县金洲镇以土地流转为龙头,形成城乡一体化"内源性"发展的"关山模式"。他们区别对待两种用地类型:对农用地实施统一整理、集体入社,流出经营;对建设用地实施节约指标、有偿转让,置换集居。保证农民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和"保障金"等稳定收入,通过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居委会协调土地流转并经营土地,保证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的土地规划以及政策引导和服务、企业投资保证了土地增值和经济发展。土地流转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升级、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等"三重效果"。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仍然面临"部分农民抵触、企业投资成本上涨、流转风险潜存"等障碍。总体而言,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现实,保证农民收益、进行城乡资本的联结。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制度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黑龙江省目前的农地经营规模还处于不合理的状态,与其适度的经营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进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推进过程中还受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农村金融等方面制度的影响。因此,黑龙江省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农地规模经营的相关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农地规模流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拓展农地规模经营的融资渠道,从而加快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本文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路,以土地流转为核心问题,对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社会保障、再就业的意愿,以及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最终给出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农地流转开展社会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对五大制度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市取向的制度惯性作用,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从而影响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通过对五大制度的审视,剖析了存在于其中的阻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诸多问题:就业制度中的地方劳资政策歧视、就业机会歧视问题;住房制度中的农民工无权享受城镇住房补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问题;土地制度中的导致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性差、所有权主体异化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导致农民工观望、雇主推却、地方政府消极问题,户籍制度中的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问题等。然后,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制度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地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出租为主,流转市场不成熟,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全省农地流转工作在制度、市场、管理方面遇到阻碍。农地具有农业生产使用和农户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户不愿轻易流转土地;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和所有集体的多样化,影响土地进一步确权,难以形成市场机制;农地流转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流转价格难以评估计量,缺乏市场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细则;农村基层组织宣传、服务、管理不到位。提出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真正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市场载体及市场机制各方面发展、培育农地流转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前、中、后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农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引用转出、转入土地两类农户各自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等方面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应实施明晰土地产权、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改革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一些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地流转日益成为能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尽管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政策的导向并没有引发土地大规模的流转。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镇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进行调查可知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流转面积小、期限短、形式不够多样、合同不够规范和缺乏中介组织。从土地供求角度进一步分析可知。农业比较利益低、非农就业不稳定、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强化、土地流转市场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农地流转的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 23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OLS回归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其中,社会化服务程度增强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削弱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转移,农民群体逐渐分化,农民分化导致农民在土地产权认知、流转意愿、养老保障需求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差异,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引导部分有条件的农户从农村有序退出成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农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享有,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权力,更与成员身份紧密结合的社会保障权。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需要保障农民的自由选择权和土地权益的实现,重点是建立多样化的退出模式、经济补偿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引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