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浩帆 《齐鲁学刊》2003,5(5):85-88
给作品配以绣像插图是中国小说的重要形式之一。商务印书馆创办的《绣像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份大量使用绣像插图的文学期刊,时代的影响使它在对中国小说传统回归的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近代色彩,成为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
从《二马》看英国文化对老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马》是老舍唯一的一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将中国国民置于英国文化环境中去表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 :英国文化是老舍批判国民弱点、建构思想人格的价值准则 ,也是他作品幽默风格的重要源头。但由于生活经历等的影响 ,老舍与徐志摩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同的是 ,他更注意吸收英国文化中务实肯干、追求知识与文化、保护弱者的一面 ,而对自由、浪漫、爱等个人主义文化观念未加吸纳  相似文献   

3.
刘文良 《江淮论坛》2004,(3):130-133
《战国策》蕴含着丰富的小说基因,特别是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刻画手段,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借重细节描写,生动再现人物形象;借重典型环境,渲染烘托人物形象;欲扬而先抑,制造波澜升华人物;展示矛盾冲突,凸显性格立人物;对比映衬,设置“底色”彰显人物。  相似文献   

4.
千夫长的《城外》在2004年以18万元被电信公司的运营机构竞拍买走以后,其它的手机小说作品相继出现。对手机小说的文学生产机制进行考察有利于认识这种文学类型的文学意义。市场催生了手机小说,手机作为传播媒介为手机小说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机小说的阅读群体并不是从传统纸质小说的消费群体中分化而来,只是聚集了以年轻人为主体喜欢时尚消费的人群。在手机小说的流通过程中,官方的作协为手机小说颁发了“文化象征资本”,民间的文学评论家为手机小说颁发了“文学审美资本”,媒体为手机小说作了免费的广告,这些都转化为手机小说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原则和审美原则的双重挤压下,手机小说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田国立  曹阳 《河北学刊》2013,33(1):112-115
《海》作为2005年布克奖的获奖小说,为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赢得了英国文学的最高荣誉。班维尔在小说中植入了诗的浓度与厚度,凸显了诗化小说独特的审美功能。同时,《海》秉承了班维尔关注"人类生存"的创作理念,彰显了小说内在的生命力度和诗学维度。基于以上两方面,本文力图从诗的透视、意象抒情及语言诗化三个层面解读《海》中蕴涵的诗化性和哲思性,以期在赏析这部经典小说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班维尔朴素的生命诗学。  相似文献   

6.
《绣像小说》共刊载“时调唱歌”二十一首,语言俚俗,感情真挚,具有晚清的思想启蒙色彩。作者劝告百姓及早戒烟,劝告女性不要缠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醒世意义。歌词还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及日俄战争时期朝廷的腐败昏庸、官兵的明哲保身、百姓的麻木不仁,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真实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7.
徐海容 《云梦学刊》2012,33(4):69-73
中唐诗与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联袂与分流的历史演变轨迹,这是俗文学潮流的推动所致,也是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考察《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可以见出,中唐小说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互动生发关系、传奇小说的诗化倾向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形法类,《隋书·经籍志》则归入史部地理类,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才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从《山海经》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归类可以看出,学缘与职事是唐以前人对载籍理解和知识分类的依据,真实和虚构则是宋以后人对载籍理解和知识分类的依据,而学术价值和政教作用则始终作为评价标准。这一现象与各时段的社会思想和知识结构直接关联,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相一致。《新唐书·艺文志》开启了将难以考质的史传退置于小说类的先河,突显了古代文献分类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四库馆臣对史部和子部的清理和总结并非解决了原有矛盾,而是进一步突显了这种紧张与冲突。从这一个案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小说并非一个亘古不变的文体概念,对它的认识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其核心内涵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必须具体地历史地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小说家对音乐的借鉴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弗吉尼亚·伍尔夫更以其对音乐的特殊理解力,为自己的文学作品营造出一个完美的音乐空间.伍尔夫创作的作品对音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运用语言时关注词语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二是借鉴音乐作品的形式为其作品构筑一个依存之所.后者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以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为例,剖析音乐作为形式要素在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并凸现其背后隐含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03-106
学界普遍认为《荷马史诗》是西方小说的源头和胚胎,它对西方小说甚至整个文学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结构方面,《荷马史诗》通过主人公个人的经历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情节,这种被称为一根绳子的结构方式也是以后其他叙事门类如骑士传奇、流浪汉小说等的最主要结构方式。可以说,《荷马史诗》直接孕育了后世的传奇和流浪汉小说。同时,《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传达了荷马时代对人的观念诉求,也影响了后世对人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4.
曾礼军 《兰州学刊》2012,(7):106-110
《太平广记》神仙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石"文化,石头是神仙生命的原生点,石髓是神仙修道的仙药,石洞是神仙居住的仙境。神仙小说的石文化意蕴,既是神仙道教对远古以来的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道教对于自然山石进行宗教审美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因曾经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而被否定。实际上,恽铁樵接任主编后就进行改革,登载了大量有价值的社会小说,其社会小说对政治思潮与社会变迁的反映、对婚姻自由与男女平权理念的张扬、对侨民问题与工人生存状态的关注等,均引人注目。从语言层面看,其早期白话小说语言尝试也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小说《无形人》是拉尔夫.艾里森于1952年出版的作品。虽然在时间上其被排除在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之外,但小说在多方面呈现出后现代的解构趋势,具体表现为非原则性、不确定性及无我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二战后的重要小说家拜厄特(A.S.Byatt)一直是当代英美小说批评界的关注对象.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占有>在近20年来国内外各路评论家的著述中已经成为一部"现代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该作品评论一直呈现为"维多利亚传统"和"后现代"各执一端的对立现象.<占有>在叙述形式方面表现出的"后现代"特点,恰恰是该作品予以质疑甚至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邱培成 《江淮论坛》2003,6(6):135-14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在不断地流变,在清末民初这个社会多变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尤其突出。本文以前期《小说月报》(1910—1920)为例,通过具体考察它对小说的理解,对小说栏名称调整的用意以及对言情小说认识,来审视、解读清末民初小说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二种《师旷》皆亡,然而传世古籍保存了较多关于师旷的记载。这些记载作为实证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以及汉代小说颇为重要。对此,前辈学者进行了辑佚、整理和研究工作,然而在对这些材料的判定中存有歧义。将先秦至汉古籍中关于师旷的记载都视为“古小说”和择取其中的数则以对应《师旷》六篇的做法都存在一定的偏失,以“师旷小说”来统摄这些记载中可能是佚文以及可视为“小说”的材料,是一种调和策略,对存世师旷材料进行梳理和辨析,当有裨益于古代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20.
神仙小说是<太平广记>的一个重要类目,白鹤则是神仙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仙化意象,它们或为神仙的化身、或密切关联着神仙,具有长生不死的宗教文化意蕴.白鹤能够成为神仙的典型意象,与神仙思想的原始生成、白鹤的形体习性以及鹤鸟所附载的民俗内涵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