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化资源配置是军民融合的本质,也是理解军民融合内涵的重要思路。军民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社会总需求的牵引,并兼顾多种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军民融合体现的是国家整体利益,需要把它转化为各利益主体都可以接受并能积极推进的工作格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要抓住优化资源配置,国家、政府、军队、产业、企业不同层级各有所侧重展开工作。国家注重顶层设计,政府部门按职能分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军队部门重在破除封闭体系,产业层面注重产业融合,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快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国家政策奠定军民融合的基础,法律法规规范军民融合运行,独具特色的国防采办法律制度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美国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通过立法加以推进,树立法律对军民融合的服务理念,不断增修法规,奠定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法律基础。美国军民融合法律机制未来发展既要坚持修改旧法与制定新法相结合,又要优化法律资源配置、推进核心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是国家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中国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政策法规.文章特定于从军工上市公司"股价变化"的角度,对24部国家层面的军民融合政策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实现了两个创新.在研究内容方面,把2013—2019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时期颁布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看作是"连续发生的同类事件",研究了事件的发生对十一大军工集团旗下的86家军工上市公司短期股价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军民融合政策的颁布并没有对军工上市公司的短期股价产生显著影响.在研究方法方面,使用了事件分析法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的结合,对军民融合政策进行了系统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4.
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打造以地方高校为承载平台的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重庆理工大学针对如何强化地方高校在军民融合制度中的定位,如何有效整合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资源,如何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和进一步提高军民科技双向转化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重点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为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外军民融合的经验是"军民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以军带民,以军转民。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是军工企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军民融合的体制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军民融合产业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军工企业对发展民品重视不够,军民融合度低。国外经验对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启示是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军民融合的制度创新;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制定法律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又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背景下,应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要坚持国家主导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扩大军工体系开放,推进军地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创新;完善军地需求对接,推动民用高端产业发展和尖端武器装备升级;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全价值链体系建设,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模式研究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分析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变迁的基础上,界定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原则,并从模式的概念出发,以资源为配置对象,设计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对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其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目标在于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由体制融合、机制融合、法制融合和资源融合构成。体制、机制和法制三大体系的融合,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存在着立法碎片化、立法层级低等不足之处,导致军民融合发展管理体制不清、职责交叉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缺乏强制力保障等问题,不利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国家通过制定军民融合基本法律,规范军民融合发展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等,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应当借鉴美国等军民融合较为成功的经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统一的军民融合发展基本法,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领导机制、具体措施和法律责任作出框架性规定,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统筹利用和管理国家资源,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而我国在经过"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等阶段后,也逐步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道路,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富国和强军有机统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机制的问题,我国军民各成体系的情况仍然存在,而在国防领域,计划的色彩依然浓厚,严重制约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军工企业而言,实现军民融合,必须摆脱计划体制束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思想,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充分融入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发展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立足世情国情军情,坚持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对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不懈探索,认识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拓展,确立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并在新时代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本文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形成、发展和深入实践,以期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军民融合度的测算一直是理论界和政策界面临的难题。以军、民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利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经济部门要素产出差值,构建军民融合度的测算方法。基于中国1952-201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结构计量的方法,对中国1952-2015年的军民融合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以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时期为参照点,中国的军民融合度在不断上升,其上升速率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2015年中国的军民融合度达到了90%。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变化,我国原有的"橄榄型"军工经济结构存在着军工工业不能充分利用民用工业的基础,军工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协作等局限.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立"哑铃型"军工经济结构的思想,其实质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要思想和实现形式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国防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体现.在建构"哑铃型"军工经济结构过程中,我国军工工业可以借助国际上出现的"虚拟经营"方式,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产业将促进军工产业融入地方经济,实现与地方的民用产业的对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由于缺乏良好的融资机制和政策支持,西安的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金融支持是军民融合产业降低融资成本,突破金融瓶颈;完善军民产业融合的顶层设计;加大商业银行对军民融合产业支持的力度;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军民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前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国防科技工业创建时期的平战结合探索;第二个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期间经历了冷战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时期的军转民和军民结合探索;第三个时期从新世纪以来至今,期间经历了新经济引发的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探索,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体系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首次运用资源依赖理论和互操作性理论,构建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项目实施体系。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解决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之间为什么需要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理论依据问题;从互操作性理论角度,解决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之间怎样实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理论依据问题。通过分析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运行机理,提出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的实施前提、实施过程和实施保障。同时建议成立国家标准化军民融合管理办公室及隶属于它的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管理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进行统筹和监督。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互操作性的实施可以使得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形成开放兼容、有机衔接的体系,实现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跨边界、多领域、高效益的技术协同和资源互用。  相似文献   

16.
从竞争、分工、社会适应性、标准确定、法制化五个方面阐述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深化军人福利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并指出深化军人福利制度改革的四项具体举措:一是建立以货币化为主,实物供给为辅的军人福利保障体系;二是以中央机关公务员作为参照系,以系数法确定军人福利标准;三是建立健全体现军人职业特点的津补贴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军人福利待遇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是将国防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理顺军民融合研究脉络,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4—2018年CNKI数据库中513篇学术论文为对象,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梳理军民融合研究的时间、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情况,利用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现与主题词聚类等方法揭示军民融合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从2011年后成为研究热点,2015—2018年是该领域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研究重点主要涉及协同创新、经济效率、技术转移等方面;与国防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军民融合的中坚力量;传统军工大省及政治中心是军民融合研究的主要集聚地。军民融合领域的主要聚类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航天”“协同创新”“经济效率”和“国防科技”;各聚类的研究方法仍以经验判断或宏观对策为主。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军民结合”是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而“产业集群”的突现持续时间最短,其研究趋势基本遵循着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8.
国防是最典型的纯公共产品 ,国家是这一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国防对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协调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防战略要求及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军工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国有军工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军工企业转型时如何实现军民分立、破产重组、转变职工身份、主辅分离及消化不良债务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深入贯彻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是全军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问题,对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关键是统筹好国家财力资源在军用与民用之间的配置.在综合考虑国民收入水平、国家战略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军费开支需求,这是贯彻主题的基础.坚持作战力量建设的协调发展,关键是统筹好国防资源在人力与物力上的配置,依据科技进步造成的武器装备相对价格变动优化,提高科技贡献率,这是贯彻主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