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张炜的<你在高原·西郊>是对自己创作立场的一次自我清理.通过文本的结构、意象及众多的隐喻,通过对于历史记忆、田园记忆的"记忆的理想主义"的返回、探寻,张炜在矛盾中建构了自己的"现实原则的理想主义"创作原则,从观念的写作走向了生活的写作,实现了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艰难的蜕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张炜是当代作家中"理想主义"的坚定持守者,他的"理想主义"在其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分别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生态理想主义,而《你在高原》对先前持守的两种理想主义形态有所修补、调整,梳理理想主义形态及其变化轨迹,对于理解张炜的文学世界,理解文学在当下人的精神格局中的存在状态,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张炜创作的众多小说构成其文学世界的四重境界:"芦青河"境界、"古船"境界、"野地"境界与"高原"境界。四重文学境界的建构汲取了道家水文化的智慧,虽历经形态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最终以"善"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四重境界如同四座山峰,标示着张炜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景致,从一重境界到另一重境界,张炜小说创作不断的超越并不意味着对既往境界的舍弃与否定,正是多重境界的营建与数峰并存,使得张炜的小说世界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张炜是当今文坛上成就大、影响广、创作实力雄厚的作家。三十年来,他坚守文学的理想家园,孜孜不倦地创作。2009年隆重推出《你在高原》,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1年茅盾文学奖评选,《你在高原》以高票获奖。今年5月,张炜应邀来聊城大学讲学,赢得学校上下的热烈欢迎。讲学期间,张炜被聊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和文学院名誉院长。张炜是聊大文学院师生敬重和喜爱的作家,他的获奖,使全院上下感到鼓舞和荣耀,"读张"空气更浓。为表示祝贺并推动张炜创作研究,我们特组织本栏目。张炜先生特赐稿件,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张炜的新作《独药师》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向读者展示了百年前"半岛"世界的风云变幻,侧面呈示了不同人在"革命"与"养生"之间的选择所透露出的看似悖离实则殊途同归的命运。同时指出,作者在沿袭以往叙事风格和创作宗旨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脉络的建构方式新变,以及对不同人物身上所负载的中西文化价值观的态度,体现出作者在中西文化精神立场上的包容心态。  相似文献   

6.
作为成长于齐鲁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张炜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张炜小说创作始终的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入世精神;张炜对道家的出世精神并不赞赏,但道家文化对本真天性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又使他在心理气质上本能地倾向于它,并在作品中自然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神韵;张炜还自觉地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其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大地母亲的礼赞、对民间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表现、对民间价值观念的提炼等方面。近年来,齐文化浪漫幻想的艺术精神对张炜的小说创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静 《南都学坛》2005,25(5):60-61
张炜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叙事体现出鲜明的反现代性特征。一方面,表现为他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弃、拒斥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持守,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现代知识分子和工商业人士现代文明败德的透视和开掘,而且,他还伫立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探求现代人性的救赎之路,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张洁的小说创作,不单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表现出意识深层创作心理的特殊性。从张洁作品的文本意义出发,结合她的身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其作品,就会发现其潜藏着的创作心理——“恋母”意识。这种深层次的“恋母”意识又在不断的嬗变之中,外在表现为多变的理想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自然”叙事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文章从阐述“自然”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体现以及迟子建的自然观入手,深入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对于灰暗现实的超越以及在超越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体风格和美学追求,进而触及迟子建小说叙事的诗学内核。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其多变的色彩,不同的风格,不断地超越自己而给文坛带来了求新求变的新质。她创作风格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文坛评伦家过去观点的挑战。王安忆小说以展示上海文化为审美对象,文中细腻委婉的笔触,对女性命运的历史关注,都标示出作家个人化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小说创作中透露出深切的悲剧体验,是作家理性感受的升华,封闭性的情景设置,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时空,体现了王安忆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对张炜的<古船>以及<古船>之前的一些小说创作展开论述:一是张炜小说中的"民间道德"是如何被"现代主体"所发现并成为小说创作资源的;二是"民间道德"在文学性的意义上为张炜小说的叙事提供了何种支持.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主义叙事贯穿在徐则臣的小说创作中,长篇小说《夜火车》是讨论徐则臣小说中的理想主义叙事时绕不过去的作品。陈木年这一理想主义人物并没有彻底地完成自我。陈木年的三个人生镜像,揭示了徐则臣早期小说中理想主义叙事的局限性;徐则臣只有克服和超越《夜火车》中的理想主义叙事模式,他所念兹在兹的理想主义才能产生落地感。  相似文献   

13.
从80年代走过来的诗人作家张炜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建造着他的"童话王国"。小说《我的田园》中就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乌托邦——这是一个由理想主义知识分子、流浪汉和乡村劳动者组成的大家庭——具有着张炜式"理想国"的普遍特点:主人公普遍具有的"大地情结";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童年记忆及主人公对理想国的宏伟蓝图。然而,由于主人公"漂泊——栖居——再漂泊"的命运轨迹,这个美丽的"童话王国"最终难以逃离毁灭的结局。主人公带着流浪的天性依旧行走于荒野。  相似文献   

14.
与许多新时期作家相比,张炜的创作带有更多本土文化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外国文学隔膜,张炜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创作中留下了神似的印痕.他对大自然的深情礼赞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托尔斯泰则启发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内蕴丰厚的大家;他简约的风格与对"硬汉"性格的塑造透着海明威的神韵;而<九月寓言>中神奇的现实又令人想起马尔克斯.  相似文献   

15.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必秦汉"说的复古派文章学观念,这一点上,王世贞可谓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中坚。一是学者型的文章创作风格,"沉思翰藻"是王世贞文所体现出的最为典型的创作风格。一是量大质高的实用文创作,这也为后七子的文章创作赢得了"文盛于吴"的盛名。  相似文献   

16.
张炜在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中,把自己融入野地并以独特的姿态坚持在大地上行走,凭借坚定的文学信仰和独立精神抵御横流的物欲侵袭,探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他的创作过程和他所创造的文学形象之中,也就处处体现着这样的"坚守"、"行走"和"寻找"。  相似文献   

17.
想像对现实的征服--赵树理"问题小说"内在结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的世界和想像的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的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的矛盾性,想像的世界是为了解决问题,突现主流政治的光明性.赵树理这一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性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再创造他通过对现实矛盾与现实黑暗的理想主义超越,用意识形态的逻辑建构出一个想像的世界,以想像世界征服现实世界,来突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力量,最终使现实世界与想像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这一创作理路也在赵树理文本的艺术形式层面表现出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出集体意象和个体群像统一的艺术特色,同时它的突显也造成赵树理文本中不可避免的创作缺陷.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文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文不适合仅作为纯文学文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相似文献   

19.
理想主义是当代文学最重要的精神价值。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与追求理想的社会制度相关,它是真实的,但又难免带上乌托邦色彩;文革中的理想主义被扭曲、异化之后堕入现代宗教迷信之中,其狂热与虚幻是其特征;新时期文学在对前两个时期文学中的理想主义精神的扬弃与超越和短暂的迷失之后,其理想主义精神体现为对个体生命关注与对社会理想关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而最终体现为对人生终极关怀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0.
"半岛哈里哈气"系列是山东作家张炜的最新力作。风格淳厚、清新、唯美,故事性强,地域文化色彩浓厚,是他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的一次文体冒险;虽然属于儿童文学范畴,但它与张炜阔别了20余年的早期文学创作风格相接续,应当归于"芦青河"系列,是作者童年和童心的一次集中回放;它既显现出"纯文学"的审美风格,又与其当下的严肃文学创作有着可以互相阐释的互文关系,文学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