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实习的一段时间里,从备课到讲课,使人感到“多重复句”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尽管自己作了很大的努力,教学效果仍不够满意.“多重复句”,主要是讲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层次.所谓“重”就是层次,“多重复句”就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它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由于它包含的分句多,层次多,结构层次和意义关系也比较复杂,不是一看就能把  相似文献   

2.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复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大多由两个分句(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因为……所以……”(一)课文内容(1)因为他工作很忙,所以我不愿意为这件小事情去打扰他。这是个偏正复句。前一分句说原因(或理由、根据),是偏分句,后一分句说结果,是正分句;用“因为”和“所以”联结起来。这种复句,反映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叫作因果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有时也可以不用“因为”和“所以”,如上例就可以省去不用;也有时候,只用“因为”,或者只用“所以”。表示原因除用“因为”外,还常用“由于”。表示结果除用“所以”外,还常用“因此”等。有时候,先说表结果  相似文献   

4.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语法著作,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承接复句的切分采用多分法;对一些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的切分,则往往采用多分法。对上述的承接复句采用多分法切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分句之间上下相连,呈鱼贯式排列,只有一个层次;对上述的并列复句采用多分法切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分句之间左右平列,呈雁式排列,也只有一个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类复句中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可以采  相似文献   

6.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练习四第三组答案认为: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是转折的,用“不是……而是”能正确地表达这种关系,原句如下:“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我认为,编者单从字面上出现了一个“不”字,就断定此复句是转折复句,是错误的,它是并列复句,理由是。①两个分句意思一致,语义上并无转折,“不单凭热情工作”与“把气概和求实精神结合”在本质上、内涵上一致。②转折复句在形式上可加“但是”、“却”等转折连词,而本句不能加。 《反对党八般》一文练习二答案有两处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7.
和否定判断句有关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否定判断句有关的歧义现象李大忠(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本文所说的否定判断句,是指以“不是”连接主词和宾词的判断句,如:“他不是大夫”。但是本文所讨论的不是否定判断句本身,而是否定判断句带后续分句时的整个语段。否定判断句带后续分句所构成的复句...  相似文献   

8.
1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单句表达,也可以用复句表达,单句和复句能够相互变换。单句和复句的相互变换可以说“是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的研究,是不仅仅满足于找出一些静止的格式,而是要进一步观察这些格式结合和变化的规律”(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变换前后,语义基本相同,但有一定的差别,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可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2 一个简单的单句,如“大家笑了”是不能变换成复句的;一个复句也需要具备某些条件,才能变换成单句。根据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变换方法有分合法、出纳法、代替法、伸缩法和标点法等。2.1 分合法。“分”就是将单句的某些词语拆开,分解成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分句;“合”就是将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分句合并成一个单句。又可分为并列式和连带式。  相似文献   

9.
《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一句,虽然意思不难理解,但句法却不好分析。有的说是复句,有的说是单句。 我们认为这句莫若于“故”字之前断句,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样便成了一个上下分句关系很明确的因果复句,用“以”、“故”两个连词连接起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紧缩句,从结构来说,它是单句的形式,如:前后分句只出现一个主语,后一分句没有主语;至少有两个谓语合并为一个整体,中间没有语言停顿,书面上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一般有关联词语联结两个谓语等。但是,从意义来说,它却育着复句的内容,如:表示假设、条件、转折、因果等关系。对于紧缩句,可以概括地说,这是复句的特殊现象,用单句的形式表示复句的内容,是复句的紧缩。不过,概括的认识毕竟只是概括的认识,有若干问题还需进一步分忻研究,其中之一便是紧缩句与单句的复杂谓语的区别和辨认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句看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不仅与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规律大不相同,而且与文言散文也有珠异的一些句子。我们读新诗,说快板,念顺口溜,尽管它们也五个字一句或七个字一句,也讲究押韵,但总觉得与读古代格律诗韵味不同。这除了格律诗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粘连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还因为格律诗中有不少的连文言文中世罕见的句式——特殊句。然而,就是这些特殊句使诗味增添不少。杜甫的诗歌,如唐元镇所云,是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来,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的①所以其…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中的偏正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正复句”中的分句,有正意所在的分句与非正意所在的分句的区别。正意所在的分句为正句,非正意所在的分句为偏句。 偏正复句中,有时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例如: 缘他气禀有善恶,故其才亦有善恶。(卷59) 虽说意粗了,其文义却不错。(卷52) 有时是正句在前,偏句在后。例如: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目前语法学界对复句的界说看法不一,但对其主要特征的归纳,大体上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联系紧密、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分句与分句之间有较小的语音停顿,句末停顿较大且表示某一种句调,分句内一般有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几个分句共同表示一个复杂而有关联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4.
多重复句     
一课文内容(一) 什么是多重复句具有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例如(①表示第一分句,②表示第二分句,余类推。|表示第一个层次,||表示第二个层次,余类推。下同。): (1)①我赞美白杨树,|因果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递进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并列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因果③教人活泼不得;|并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条件⑤才可以笑几声⑤,||因果⑥所以至今还记得。例(1)中的①分句和②③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是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②③两个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一联句诗是中国古代格律诗中一种特殊的体裁。它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它的作者起码不能少于二人,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赋诗者人各一句或数句,多人联缀而成的一种联合体式。第二,讲究字句的对偶。第三,讲究语言的声律。在以上三个特点中,前一点是联句诗所独具的,而后两点则是一般格律诗所共有的。所以,联句诗实际上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缀而成的律诗或排律。  相似文献   

16.
1 解说复句是先秦出现十分频繁,使用相当灵活的一种复句。先秦解说复句的基本形式,总是被解说分句在前,解说分句在后,这与现代汉语相同。按照结构形式,先秦解说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后句仅仅解说前句的某一成分;(二)后句对整个前句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解说。以下分别讨论这两大类型的结构形式和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多重复句”几经修改,但还有不太严密的地方.为了更准确的理解,就其不妥之处作如下浅析.教材以例句(3)为依据,说:“例(3)的情况不同,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又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这样,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就包含了两种逻辑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一层套一层.这样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这两句话有两个疑点,容易造成错觉.“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又都是表示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法律法规性文件中由两个陈述性单位X、Y和“的”构成的“X的,Y”句,得出如下结论:“X的,Y”宜分析为假设类复句;前分句有拟设性陈述和概念划分双重功能,是对确实可能出现的条件或划分依据的预先拟定;后分句表示针对所拟设条件作出的主动应对,不是客观的必然结果;“的”字附于X之后取消其自足性,标记其双重功能,显示或强化其原因或条件分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复句的句式构成对让转类复句的使用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当复句前分句为“主谓完整小句”时,关联标记可多视点分布,使用频率要远高于“非完整主谓小句”;当小句主语与关联标记语序为“主语居前型”时,使用频率要高于“标记居前型”,体现了汉语话题优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which,as引导的分句,which,as所指为词组、分句、句子、复句或一系列句子的,语法学家一般将其处理为关系分句。本文从形式、语意、结构以及先行同概念等方面.对这类句子进行了剖析,揭示出了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分句的特点。认为应把这类分句从关系分句中分离出来,处理为构成并列句的一分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