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交际》2008,(9):4-4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又一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三个月后,陆宗达又将一本看得很破的《说文解字》拿来,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2.
王朔 《中外书摘》2000,(5):63-64
一九九二年《动物凶猛》发表,我送了一本《收获》给姜文看。当时他正在争夺《红粉》,我在他家见到苏童。有两个导演说,不知道《动物凶猛》怎么拍成电影。有一个导演说,姜文拍不了这个东西。  相似文献   

3.
正我留学哈佛时遇到一个留学生,那名学生在万科做过,当时正在哈佛读博士。有一天,这个学生对我说:"王总,我想上《非诚勿扰》。"我知道《非诚勿扰》是个找对象的节目,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我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档娱乐节目,我说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哈佛博士生要上《非诚勿扰》找对象。结果他跟我讲了理由,他说他毕业之后准备回国创业。我说你回国创业和上《非诚勿扰》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4.
冉晓仲 《老年人》2012,(3):20-21
不久前,周克臣先生送给我一册他的书法集《周克臣练笔》,附带送我一本《县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后者是一部课题专著,属国家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他是课题组组长。我说:"您24岁在农村当公社书记,64岁到京城当课题组长,真是40年勤奋不已呀!"他笑笑,回答说:"不然,怎么对得起你封给我的‘三栖文人’这顶帽子咧!"1946年,周克臣出生于新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回家,无意中发现父亲居然有本"葵花宝典"——那是本《皇历》。难怪每到新年前,父亲总要设法买一本,谁知他却在《皇历》上记流水账了:全是儿子们某月某日谁来看他,用了多长时间,说的什么话题,琐碎而具体。那一刻,我的心针刺般痛疼而又震惊。父亲是真的老了,无时无刻都  相似文献   

6.
正昨天我接到一笔汇款,购买十本《养生三记》。沈阳大东区的郑先生寄款后特地打来电话,说他下周过生日,用这本书作为礼品赠送亲友,希望用快递投寄。这使我想到另一位北京读者,每次来哈尔滨探亲,都要购买十几本《养生三记》,带回去送给晨练的伙伴。还有北京西城区文化养老中心的唐主任,因《养生三记》而与我相识,她是退伍军人,热心公益事业,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她直爽,快人快语,她说:"《养生三记》写得真实,可信,可读性强,一  相似文献   

7.
许乐 《现代交际》2005,(3):50-51
第一次发现《绝色两代男》 (那时叫流氓家族》),既不是在天涯,也不是在榕树、新浪等知名文学社区,而是在一块"秧地",用我家乡土话形容当时的感受就是"秧地出老虎"。 故事几易其名,计有《好色两代男》、 《流氓家庭》、 《风情两代男》以及最后版本《绝色两代男》。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自觉2003年最优秀的网  相似文献   

8.
P289/L20     
1看到一本淘书之书,那人写道:听人说,"悲伤逆流成河。"本人愚钝,不知道这话什么意思,看一本同名的书又看不懂。所以,……所以他改看《退步集续编》。我觉得他说的好冷,好"黑色XX"。明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摩的侄儿》有很高的评价。马克思在1869年4月15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赞它为"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在回信中说:"它(指《拉摩的侄儿》)定会给我很大的享受",《拉摩的侄儿》同时给了我们很大的享受,这种享受就是书中丰富的辩证思想,也可以说是两种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本论文以小拉摩为切入点分析其中存在的辩证思想,试图探究这些辩证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面前放着两本《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一本是1994年的版本,一本是1999年的增修版,作者均是李天明。原版书上给我签名的是作者本人,增修版书上给我签名的却是他的夫人张敬知。1994年12月,我要到美国去工作。赴任前,我去离休在家的外交部礼宾司老领导李天明的家,既是问候,又是辞行。那天,我们都很高兴。李老告诉我,他在写点东西,已出版了一本书。说着,顺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递给我,书名叫《现代国际礼仪知识》。我在礼宾司工作多年,出于职业敏感,一看到这本书,就被吸引住了。他提笔写上赠语,签名后送给了我。我知道李天明同志…  相似文献   

11.
正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各种思想、言论相互碰撞激发,各位说客、游士唇枪舌剑、百家争鸣,由此"纵横之术"名扬内外。而如此精彩的外交沟通说服之术得以流传,无疑归功于两本"教科书":作为理论指导的《鬼谷子》和作为案例库的《战国策》。笔者很惭愧自己只读了两本书的部分内容(主要是《战国策》的前七篇,结合《鬼谷子》相关篇章),而且也缺乏对当时历史背景知识的积淀,所以所得的结论可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理解演绎也可能趋于片面,不够深入。笔者尽其所能,试着去剖析、发现《战国策》中的每个精彩故事中的公关思想与技巧。几经斟酌,我最后选定并根据  相似文献   

12.
彭国梁 《老年人》2008,(9):32-33
某日,我忽然接到益阳市政府一位退休干部的电话。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魏斌,在《老年人》杂志上看到我写军旅作家柳炳仁、书人老萧、杏林妙手李肇夷的文章,很有感触。他很想来长沙,和我聊聊天,交个朋友,为增进了解,他拟寄我两本他的著作。我当然很高兴,这说明我发表在《老年人》杂志上的文章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热播荧屏的电视剧《贻笑大方》和《沉星拍案》以艺术形式披露演艺圈的内幕,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本来演艺圈就是人们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和绯闻轶事的地方,有人说演艺圈是万花筒,变幻不定中夹杂着光怪陆离;有人说演艺圈是大染缸,能使清纯变污浊,让美丽变丑陋。如果说《贻笑大方》和《沉星拍案》演绎的故事和人物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那么本文要告诉您的则是如实记录下来的、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修饰与润色的真人真事。这里所叙述的人和事,绝无贬低和损害谁的恶意,更无抬高和褒扬谁的吹捧,而仅仅是想让那些善良的读者与痴迷于明星大腕的观众,看看那些光彩照人的偶像们的另一副面孔,以及他们心目中绚丽浪漫的演艺界幕后的不平静。事情要从2001年底说起。笔者在圣诞节的晚上,采访了一位走红的青年演员瑶瑶,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在我成文时想请近期与她合作的著名演员武豪评论一下瑶瑶的演技,于是我拨通了武君的手机。电话里传来的是我在多部电视剧中听到过的十分熟悉的"男中音"。我说:"你与瑶瑶刚刚联合主演完电视剧《美丽的月光》,请你谈谈对她的印象和她的表演好吗?"出乎意料的是,武君十分冷淡地答道:"这没法说。"我又说:"听瑶瑶说,是你亲自选她做主演的,你们的对手戏又多,应该是很有的说呀。"武君十分不耐烦地说:"没法说就是没法说!你去找别人吧!"随后关掉了手机。挂上电话,我怅然若失,百思不得其解。这位武君前两年因主演一部轰动全国的反映婚姻与家庭方面的电视剧而一炮走红,笔者曾三次在公共场合见过他,他给我的印象跟荧屏上一样——帅气、文雅、彬彬有礼。为何面对一次很普通的电话采访他竟然如此冷漠且不予配合?怎么电话里的他与我每每见到的笑容可掬的武君判若两人了呢?当我2002年夏天再次见到瑶瑶时,顺便提起了武豪的这件事。我问瑶瑶:"他为何如此,你们之间是否有什么矛盾?"瑶瑶沉默片刻,然后略显激动地对我说:"蒋老师,要不是您提到他,我决不会说起他,这个人真叫人恶心。"我说:"什么事让你生这么大气?"她说:"我真没想到他是这么次的一个人。我把他的事说给您听听,您就知道他的人品怎么样了。就从我们合演《美丽的月光》说起吧——  相似文献   

14.
正新疆昌吉一位读者,邮购了八十本《养生三记》,准备"三八节"发给学校教师。她汇来了一百本的钱,其余二十本,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此前,也有单位老龄委找我联系,给老人们集体购书。作为作者,书卖得好,我自然高兴。但我更多想到的,是要对得起读者。目前,我正在紧张地筹集资料,力图把书写得更充实,我一定会努力。问:我常来彭祖补品屋打蜂蜜,看到别人买《养生三记》,我也买了一本。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  相似文献   

15.
卫生之家     
前些天,居委会的大妈来敲门,说创卫生城的检查团过两天会来入户,各住户要灭“四害“,搞好卫生,别给我们这个卫生模范小区丢脸。说完,还发一本《市民健康知识》小册子,要求按上面说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老婆一回来,我忙如实转告居委会大妈的指示。并严肃地说,这事非同小可,你是我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本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虚构的小说,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一个一个人物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7.
书香碟影     
《我喜欢的女性》毕淑敏著,中国青年出版社书里收集了作者关于女性言论的散文,说朋友、说家人、说史上的女性,很随和,很体己。摘两段很喜欢的话:"我喜欢眼神乐于直视他人的女性。她的眼帘低垂余光袅袅,也会怒目相向入目三分,更多的时间,她是平和安静甚至是悠然地注视着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8.
朱明康 《老年人》2006,(3):49-49
与《老年人》杂志相伴走过了14个春秋,我觉得是一种缘分。至今,我还在订它读它,心存感激。若问为什么,是因为《老年人》杂志给我的“一等奖、两本书、三封信”,既拉近了我与刊物的距离,也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振奋了我的人生态度。一等奖是在2004年获得的。那年《老年人》杂志开  相似文献   

19.
六六 《中外书摘》2010,(5):95-95
最近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本好书,于是欣喜地推荐给朋友们。 最初,朋友们问我,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会答:“这是一本如何追求智慧的书。”发现市场不是很大,后来我修正了策略,我说:“这是一本如何保证你今生肯定会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书。”阅读者众(作者提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人生箴言》,  相似文献   

20.
与《老年人》杂志相伴十年有余,想起来感慨良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同龄人那些谈战胜疾病的文章。2005年4月,我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整整两个月不能下床,真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出院后,由于身体偏瘫,不用说走路,就是站一下也感觉困难。我悲观极了,整天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一天,老伴拿来一本《老年人》杂志,对我说“:你不是喜欢《老年人》杂志吗?上面刊登了许多老年人战胜病魔的文章,我读给你听听。别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她给我念了一篇题为《战胜癌症的体会》的文章,我听了后,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这篇文章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