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是受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一手操纵的;媒体精英与政界头面人物联系密切;媒体及从业人员受各国政府严格控制;歪曲报道和散布虚假新闻是西方新闻媒体的一个共同特征;当代西方媒体是超级大国推行信息霸权主义的舆论工具;"新闻自由"是超级大国推行强权政治和军事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苏联干涉"布拉格之春"的重要原因有:东欧领导人的支持增强了苏联政治局中"军事干涉支持者联盟"的力量;克格勃夸大、歪曲、捏造情报的行为对苏联决策层产生了误导;美国的不干预态度打消了苏联入侵的顾虑.  相似文献   

4.
"三农"语境下媒体的农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于媒体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媒体要想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首先要面临的是农村受众信息消费能力相对低下、选择媒体具有较强的倾向性等不利因素,以及对信息的需求加大等有利条件.从目前媒体对农村的报道来看,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对农村关注不够、报道方式陈旧等.为此,媒体应积极实施相应的农村战略,争取政府从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给农村受众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求得农村受众和媒体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发生的中日"春晓油田"事件中,日本媒体歪曲报道和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言行单方面升级了中日东海资源争议.文章从中日"春晓油田"事件人手,分析此次事件的真相和实质,并以此为基础对中日两国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进行国际法分析,以澄清事实.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高校学生在"非典"这一特殊时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从情绪、行为反应、态度、心理支持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非典"时期高校危机干预与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各级媒体及时的、真实的报道,有效地避免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媒体由以前的"及时上报"到如今的"主动播报",在危机传播中担负起引导舆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传播中的形象,是舆论引导方式的一种巨大进步和革新。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让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害,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重创.这些受伤的心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由于时间紧迫、专业人士有限、持续时间长,心理干预急需媒体的参与,媒体通过传递政府和灾区信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正面内容等途径,帮助心灵受到创伤的群体恢复心理平衡,重建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主义"政治文化"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出发,考察美国对外宣传,特别是战争宣传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美国政治文化是其媒体战争宣传的惯性思维系统,恪守舆论服从并服务于战争观念.崇尚强权和武力解决危机,全方位塑造"唯美独尊","唯美至上"的世界领袖形象.控制和垄断战争报道权,开辟军事战线的"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10.
"纯文学"源出十九世纪西方的"纯诗"、"纯艺术"等唯美主义思潮.中国古代文、史、哲统称为"文";"五四"时期提出"纯文学",旨在与"史"、"哲"分家以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新时期再度提出"纯文学",旨在与"政治化"分家以摆脱文学的"政治工具化"处境.它在中国两度兴起,都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因此抹煞其特定时代、特定思潮中的这种属于特殊美学范畴的特性.而文学则是具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纯文学"远较文学的内涵要狭窄得多.因为它并不具备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品格.把它当作具普遍性与科学性的美学范畴并取代了文学,使文学"纯"到脱离现实时代与人民生活的地步,必然会因取消文学的"人学"本质而导致文学自身的生存危机.文章指出"纯文学"的生存危机源于这个"纯"字.并列举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实论证了过"纯"的危害性.据此呼吁"文学就是文学";必须抛弃这"纯",回归"文学是人学"这一本质自身.作为"人学"的文学,只要真正关注时代,关心政治,关怀人民及其命运,必然会得到人民热爱与支持,永葆艺术的青春.不会产生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