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地被陈梦雷诬告,又经名家全祖望、章炳麟等人不公正的评价而坏名。全祖望在《鲒琦亭集》中说:李光地“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足称三案。”章炳麟在《言》中说:李光地“习业因时转移……傅会得人主意”。现今之清史研究者仍然未能突破全、章的偏见,使其至今仍蒙受不白之冤,故特撰本文为其翻案。李光地的荣,非卖友亦非善伺人主意而来,而是来源于他的历史功绩。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避。十二年,乞省亲归安溪。十三年,耿精忠反,郑经据泉州,李光地拒绝他们的招聘。十四年,上  相似文献   

2.
福建师大马列室郭金彬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今年第二期发表的《清代八闽数学略论》,对福建数学家的贡献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清代八闽数学家的主要工作是在吸取中外数学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安溪李光地、侯官张经纶、南靖庄亨阳、晋江陈万策、侯官陈平瑛、建宁游艺、晋江丁拱辰、李光地之弟李光坡和次弟李鼎征、李光地之子李钟伦和次子李钟佐等.最有影响的当推李光地家族.李约瑟认为,中国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历法有关.李光地继承了这个传  相似文献   

3.
史志读札     
常修《恭城县志》中的奇文恭城县保留了一座结构完整、富丽堂皇的孔夫子庙,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因为在那“史无前例”的十年,它叨了所谓“批孔”和“评法批儒”的光。但是,在民国二十六年常存诚等纂修的《恭城县志》里,收录有两篇尊孔的奇文,不用说许多人不知道,就连当年那些“批孔”、“批儒”的秀才们也未必看过。  相似文献   

4.
<正> 齐鲁书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由山东省博物馆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的《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版一五七,第350图(据该书介绍:“石高二尺一寸五分,广三尺三寸二分。对鸟衔双鱼,鸟身上一圆轮,轮中有物不清,右有三人挽车),系据《续滕县志》为底本翻印。原画像石出土于滕县黄家岭。《续滕县志》卷五、金石第六载:“民国二十二年,邑治北三十里黄家岭出汉画像二十二石,兹选录九石”。此图即黄家岭出土二十二石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何景明的两篇逸文傅瑛近日翻阅方志,偶然在明嘉靖《真阳县志》和嘉靖《太康县志》中发现何景明的两篇逸文,现介绍给大家并相与析之。收录在嘉靖《真阳县志》中的一篇逸文是《送陈子令垣曲序》:真阳陈子为乡举士,绩学待用者二十年矣,不矫不附,不害不干,不矜不渎...  相似文献   

6.
记载合肥地方史事的方志,流传最广的,当首推嘉庆九年合肥知县左辅纂修的《嘉庆合肥县志》。左辅,江苏阳湖人,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嘉庆五年以知县官合肥。左辅很重视县志,认为“时盛时衰,治之流也;何以盛,何以衰,治之源也”,而“教养之术,因时地而异,其施以求得所宜,必知其邑古今受治之盛衰、得失、沿流、积渐之故”。他的这种和方志名家章学诚一脉相承的“史为经世”  相似文献   

7.
《史记·秦本记》在追述秦文公三年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后发表了一番重要的讲话,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这个“昔周邑”虽然出现在《秦本记》里,对于研究秦的历史至关重要,但它却需要在周文化的研究中探讨其文化属性和地理区域,从而弄清秦文公徙都汧渭之会这个历史悬案的史料依据和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周的都城有岐周、宗周和成周,这三个西周的邑城都很明确,它们分别是岐山和扶风交界处的周原、长安区的沣镐地区和河南洛阳,与《史记·秦本记》中的“昔周邑”没有什么联系。那么这个…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序志》有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赵仲邑先生译为:“本书称为‘文心’,是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而这“为文之用心”不期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思”条的解释——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  相似文献   

9.
旬邑沿革考     
旬邑,地处古雍州,因系公刘迁豳之地,故有“公刘旧都”之称。据《路史·国名纪》载:“邠之三水东北二十五里栒原上有古栒城”,可见栒邑由栒原而得名。 早在夏太康(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时代,后稷的曾孙公刘为避戎狄,由庆阳迁豳,国号曰“豳”,其地就在今旬邑县。到古公亶父时才由豳迁往岐山县的周原地区。 西周时,文王第十七子姬荀,封豳地,为郇侯(郇是旬的同音),故为豳国,都城在今之职田镇。西周时置邑·属王畿,为栒邑,这就是旬邑名称的由来。周平王东迁,以豳地赐秦襄公,承郇侯之封,仍置邑为郇邑。 春秋战国时旬邑属秦。秦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据《史  相似文献   

10.
披阅明弘治、清乾隆、光绪三部《句容县志》的续纂经过,对编修新志有所启发,特记叙,供参考。句容,从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党为句容侯(公元前129年)至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侯甍,遂置县,属丹阳郡(今安徽宣城),至今已二千一百一十一年。但县志始修于何代、先后共有几部?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弘治句容县志·序》(以下简称《弘治志》)说:“……句容之地,密迩南畿,自吴至陈,世历六朝,其间或华夷竞起,或南北对立……”,“句容虽旧有志,誊本差讹,载事简略,观者憾然”。由此可  相似文献   

11.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学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感化里(今安溪湖头镇)人,康熙三年(1664)以试策论举于乡,九年(1670)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工部侍郎、吏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宦海生涯近50年,是康熙一代具有影响又有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由于对他贬斥过甚,妨碍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1992年9月底在福建省安溪县召开的有北京、湖北、福建等地学者参加的“纪念李光地诞辰150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李光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特予综述,供作进一步研究李光地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经》漂榆邑地望,胡渭《禹贡锥指》以为在静海县北,《大清一统志》以为在天津县北,近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以为在天津。近期《天津社会科学》刊载常征《漂榆邑并非天津古邑落》一文,以为在黄骅县歧口西50里的乾符村。此文涉及天津古地理颇多,然多有可商榷之处,兹试辨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漫长的阶级社会里,虽然产生了丰富而瑰丽的民间文学作品,可民间文艺学却并不发达,对民间文学特征的认识和总结,往往是点滴的,远不完备的。《诗大序》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汉代的《毛诗传》曾说:“曲合歌曰歌,徒歌曰谣。”这都包含着对民歌口头表述的认识。明末的冯梦龙在其《序山歌》中认为山歌是“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清代的杜文澜也在其《古谣谚凡例》中说:“谣谚之兴,  相似文献   

14.
近代广东词人辈出,凌迈以往,形成“岭南词派”。由于去今毕竟未远,故大多事迹可考。只有少数词人生平仍模糊未清。这里谨纠谬一二。一、黄玉阶,字季升,号蓉石,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详同治《番禺县志》卷四十八。他有《游仙唱和词》,见许玉彬编《粤东词钞》(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县志》未言其生卒年岁,陈永正先生认定为1803-1844,见孙文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黄山书社1995年)页857。按,陈说误。考玉阶之《黄蓉石先生诗集》(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仲夏南海谭颐年刊本),卷首有潘飞声《序》云:“吾县黄蓉石…  相似文献   

15.
说“都”     
许慎《说文解字》“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左传》注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载师》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也。”《周礼·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大宰·八则》曰:  相似文献   

16.
陈琳墓考辨     
唐温庭筠有《过陈琳墓》诗,称“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不确。虽然,陈墓在邳志乘也有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魏陈琳墓在邳州界。”《咸丰邳州志》载:“陈琳墓,在旧城,见《元丰九域志》。”但现在旧城却无任何遗迹或有关传说。《邳州志》也未敢肯定,故在“陈琳墓在旧城”加上“今无考”的按语。清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亦曾提及此事。据《三国志·魏书》,陈琳为“广陵人”,《嘉靖维扬志》、《康熙宝应县志》和《乾隆盐城县志》均称为“广陵射阳人”,即今扬州宝应县射阳镇。此镇不仅为陈琳出生之地,亦为其埋骨之所。据《嘉靖维扬志·公…  相似文献   

17.
冼波 《河北学刊》2004,24(1):207-208
明代学者杨士奇《东里文集》的整理出版 (中华书局 ,1998) ,为读者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学等提供了方便 ,厥功甚伟。但细读之后 ,感觉《东里文集》的标点颇有值得商榷处 ,兹不揣浅陋 ,举出数例 ,以便再版时参考修正 ,形成更为完善的版本。1 第 54页“子敬氵存历艰险 ,道万里而归 ,授鸿胪 ,序班”。按 ,鸿胪即鸿胪寺 ,乃明代一政府部门 ,“序班”是鸿胪寺中的官职。故后两句中不应有逗号 ,而应为“授鸿胪序班”。2 第 54页中有一校对错误 ,“明侪一语不合 ,不能容”之“明侪”当为“朋侪”。3 第 63页“《诗》以理性情而约诸正而推之 ,可…  相似文献   

18.
新编《安阳县志》于199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全国20位专家、学者相继撰写书评给予肯定。他们是:山东师大:孙良明,黑龙江省:梁滨久。北京大学:于希贤,中国人民大学:胡惠秋,浙江省:孙平,江苏省:李明、吴福林、宋词,青海省:华一之,安徽省:欧阳发,河南省:鲁德政、单家祥、于平天、王世恩、孙晓奎,山西省:祁明,华中师大:黄道立,陕西省:解师曾,江西省:王田有等。 以上专家、学者均对《安阳县志》作了很高评价。认为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繁简有度、特色鲜明、文风端正,并富有美学的追求。既坚持了“三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又体现了“六性”统一(思想性、时代性、地域性、科学性、资料性、整体性),并且从整个县志的编写过程,包含有修志工作程序的宝贵经验和处理修志各个环节的艺术。所以,《安阳县志》堪称“郡邑良史,方志上品”,“是一部严谨有序的志书”“是富有美学追求” 的“社会主义第一代方志园地里的新葩”  相似文献   

19.
黄震 《学术研究》2002,(7):132-133
一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秦始皇本纪》第275页)①案 :此句“杜南”下专名线只应标出“杜”字 ,“南”不在其内。《高祖本纪》叙“汉王之国” ,曰“从杜南入蚀中。” (第367页 )正义 :“韦昭云 :‘杜 ,今陵邑。’《括地志》云 :‘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 ,宣帝陵邑也 ,北去宣帝陵五里。’《庙纪》云 :‘故杜伯国。’”此说甚明。今考《汉书·地理志》 ,②京兆尹属县有杜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③卷五十三陕西二下有杜陵城 :“府东南十五里 ,周杜伯国也。秦武公十一年初置杜县。汉宣帝元康元年葬…  相似文献   

20.
<正> 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仿《左传》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史记》全书,序二十三篇,赞一百六篇。二十三序,即十表九序,《将相表》无序;八书五序,《礼》、《乐》、《律》、《历》、《封禅》五书有序;世家中有《外戚》一序;列传中有《孟苟》、《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货殖》八序。一百六赞,即十二本纪缺《今上本纪》,有赞十一;八书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