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宣资料有其内在的特点与功能,德国功能派译论的支柱——目的论对其翻译具有可行性指导作用。外宣资料的翻译应充分考虑目标文本潜在的交际目的和功能的实现,采用基于原文的增删法、解释法和重构法对原文进行编译,以迭到最大的宣传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指示型旅游资料的编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翻译理论翻译过程中存在两种非理想状况,编译行为存在普遍性和必然性,在译文信息负荷中进行适当调整,是对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料及不同功能的必要,信息论与指示型旅游资料的基本编译原则是存在一定的关联度的;在实际中与增补、交通、删减3种有效的具体编译方法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
外宣资料中的文化差异阐释及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英译外宣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分析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其中所蕴涵的中西价值观念、中西思维模式、中西审美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尝试性地提出翻译外宣资料可采用的方法:如增词释义、译前编译、虚实互化、类比模仿等,以提高外宣资料译文的质量,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编译是新闻翻译的主要策略。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时政新闻平行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编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编译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删减、调整文章顺序、合并段落、在译文中另设标题、在标题与正文之间增加题外议论和替代等。研究结果对编译实践与编译教学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指示型旅游资料的编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翻译过程中存在两种非理想状况,编译行为存在普遍性和必然性,在译文信息负荷中进行适当调整,是对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料及其不同功能的必要,信息论与指示型旅游资料的基本编译原则是存在一定的关联度的;在实际中与增补、变通、删减3种有效的具体编译方法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对外宣传材料汉译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外宣传在促进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外宣材料英译对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我国与其他各国在政治上、文化上相互了解,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起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外宣材料英译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译文中的中式英语(Chinglish)严重影响了对外交流,削弱了对外宣传的效果[。1]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地跨文化交际,译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作为对传统的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重大突破,功能理论对外宣材料的英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译者在编译时通过语言层面的改动将原语新闻本土化,使之变为符合译文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要求和译文读者认知期待的新闻。其中,互文性选择的编译改动是新闻译者用以实现译文对原文意识形态转换的最常用方式之一。译者通过扬内抑外的认知模式对原文中原有的不均衡权力关系进行干预,建构了具有译文特点的权力关系,使译文蕴含了具有译文特色的扬内抑外的意识形态内容。   相似文献   

8.
结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探讨,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译英的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译者在把旅游资料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有娴熟的驾驭能力,而且要有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翻译目的论和翻译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了经贸外宣资料的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指导经贸外宣资料翻译的三条原则:即选择适量的信息,文本功能语用对等和概念术语译名统一,并用具体译例论述这些原则在翻译实践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对汉语新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汉语新词语翻译主要是将汉字中富有特色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读者,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要不断地进行动态顺应,既要顺应不同的翻译目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又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心理等具体语境,然后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汉语新词语的翻译能够起到传播中华特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变通”通常成为通往理想译文不可或缺的手段。文章从探讨变通的本质入手,进而分析了变通的理据以及变通的原则,认为翻译变通不可随意为之,必须基于语用推理,语用推理可以确保原文深层意义的延传。判断变通手段得体与否要依据使用该变通手段所产出的译文是否忠实准确,以及它所服务的读者对象是否乐于接受而定。  相似文献   

13.
电影片名互译的动态顺应与意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顺应论出发,探讨了片名翻译中对影片内容、目的语文化、消费者心理动态顺应的必要性,指出唯有三方面完美顺应的片名翻译,才能更好地促进影片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诗经》英译本为例,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原文和译本两方面,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因素;从译者翻译的历史语境中去发现其选择的可取之处,以丰富典籍翻译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6.
翻译适应选择论从生态社会学的视角诠释翻译现象,凸显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是译者在受制于多元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同时选择、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社会活动。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择当译之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目的语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考究了鲁迅早期译介域外科学著述的社会活动,指出鲁迅翻译科学小说的取材适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翻译社会环境,翻译策略的取向实现了汉语世界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17.
顺应性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概念,随着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语用学中的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翻译领域中,尤其是商务广告的翻译中。由于不同类型的商务广告具有不同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和广告功能,商务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涉及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译文最大限度地顺应消费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顺应理论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探讨了顺应理论对小说翻译的解释力。笔者认为,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交际者为中心,以语言使用者为指向,语境决定了语言的运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语言表达手段,须顺应原文的各种语用因素,最终体现语用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存在改写的策略,然而译者的改写自由是有限度的。通过对旅游文本翻译产生改写现象的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发现,出于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的考虑,需要对英汉文本进行平行文本对比分析。这一方法有助于译者实施改写策略和明确改写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语言顺应理论创始人维索尔伦所阐述的语言顺应论的三大特征中,变异性是其对口译"顺应"最具直接指导意义的核心特征。因此,"变异"在宏观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在交替传译中实现源语和译语间的整体"顺应";而"变译"作为一种最常被采用的具体方法,消解因文化、结构、句法带来的翻译障碍,实现源语和译语转换过程当中的自然过渡。对"变异"和"变译"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对交替传译活动做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