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梦,揭示中国爱情思想的发展历程,认为发端于《诗经》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自然主义爱情梦纯粹而短暂。在漫长的中国古典爱情文学史上,以死证爱的爱情实践激发了对于爱情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追问。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题记毫不掩饰地宣扬爱情形而上的精神本质,成为中国爱情精神发展史不可忽视的一页;而曹雪芹寄寓在红楼古典爱情悲剧中的深切悲情与深刻的文化反思与探索,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旧文化世界生长的古典爱情的精神终结和中国新文化世界生长的现代爱情的宝贵萌芽。  相似文献   

2.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看似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古典话语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了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3.
分析指出,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中女主角华蓉的遭遇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在爱情问题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错位;她的爱情悲剧,折射了具有古典理想爱情观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坚硬的现代现实之前的溃败,和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对古典理想爱情观的坚守。  相似文献   

4.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5.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6.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看似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古典话语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了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7.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8.
《古典爱情》和《爱情故事》都以“爱情”为主要词汇命名,都以先锋小说著称,创作时间前后仅相隔半年,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关联。《古典爱情》通过“虚伪的形式”,渲染了暴力血腥、人性之恶及神秘宿命,显示出明显的先锋元素;《爱情故事》则注目于世俗生活,通过现实事象直指人性的麻木与生活的无奈,属于典型的民间叙事,从《古典爱情》到《爱情故事》,暗示着余华从现代到传统、从先锋叙事到民间叙事、从虚伪到真实的创作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视角下 ,以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观照东西方爱情神话 ,可以发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因而 ,这种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在东西方爱情神话中就有所反映。相同的原始社会状态 ,决定了东西方爱情神话也具有相似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上一位素有"才女"之称的畅销小说家,她的<胭脂扣>写了一个"人鬼之恋"的传奇爱情,但是作品超越爱情的"非纯情"的意义在于:她让如花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从一个妓女对爱情的坚贞执著中来体现对传统古典爱情价值观的迷恋和渴望,以此来映照现代香港人精神中所缺失的一种情结,并在对香港历史的追寻中,再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爱情中的情感的发展历程为视角,通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对比分析,展现了一幅风格迥异又纵横交错的爱情世界的全景图。研究发现中英古诗中都包含大量讴歌爱情的激情诗句,但由于作者彼此情感经历的不同、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使二者在内容与形式的表述上各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受时代风潮的影响,中国现当代作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创作了五先十色的爱情小说.中国现当代爱情小说在价值观念、主题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形成了同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明显差异.以家族为本位的爱的观念转变为以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为目的的爱的观念,人成为思考一切问题的中心和判断一切问题的标准.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男权中心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和动摇.爱情小说开始由古典的故事情节型向现代的人物塑造型转变.作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对人物婚恋心理和动机的发掘.  相似文献   

13.
《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取材于西班牙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的著名五幕诗剧。它以谨严的题材情节和严肃的贵族性,彰显了英雄罗狄克持守着"尊严"、"荣誉"、"义务"、"职责"的使命感,理性地作出战胜个人"爱情"的种种抉择。《熙德》正是围绕着"尊严"、"荣誉"与"爱情"核心展开描述,强而有力地折射出古典主义文艺创作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贵族男女冲破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并争取自由恋爱的催人泪下的浪漫悲剧,但折射出中西方在思想意识领域悲剧审美情趣的差异。本文就这两部剧作所展示的中西方悲剧心理作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的深层窥探《聊斋志异》之人狐恋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文学情节的表象下都蕴藏着一定的原型,<聊斋志异>的人狐恋故事正反映了荣格所提出的"人格面具"、"阿尼玛"、"阴影"等原型,通过对故事中几种原型的窥探可以解析出故事深层的心理构架.封建社会后期的一否意识体制严重禁锢了士子们,他们的人格面具的膨胀导致其心灵的困顿与人格的失衡.在处于人格面具中心的自身的调节下,狐女作为阿尼玛的幻化意象及时来到,起到补偿与修复的作用,而包含着激情与背疾的阴影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使士子们的人格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 ,种类繁多 ,而绝大多数民歌为爱情题材。不论是精彩绝伦的歌词 ,还是优美动情的旋律 ,无不闪耀着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爱情火花 ,放射着璀璨的艺术光芒。我们应通过学习、归纳、总结 ,扬长避短 ,让这朵民族的、民间的、传统而又经典的艺术之花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7.
《一把酸枣》、《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属于舞剧,但是一个舞出了民族特色,一个舞出了人文精神。两部舞剧虽然都演绎了人间的爱情悲剧,但两部舞剧通过题材与情节、主人公的死因与结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这两部艺术经典,对世人处理爱情与财富、亲情与权势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压卷"之作,它演述了崔张爱情故事,崔张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樊篱,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下结合,崔张爱情最后以大团圆而告终。如果我们从佛教"有漏皆苦"的角度来解读崔张爱情,不失为对崔张爱情、甚至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崔张爱情能够较好地体现佛教"有漏皆苦"中"求不得苦"、"苦苦"、"爱别离苦"、"坏苦"、"怨聚会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古典小说的结构偏重于时间的相续性 ,现代小说的结构则侧重于空间的广延性。《红楼梦》是古典小说 ,但在空间结构上却表现出现代小说的风范。宁荣两府处处声色货利人欲横流 ,可称之为“欲场”。大观园却不乏清纯本真相悦相爱 ,乃是一个“情场”,但是它处于“欲场”的包围和侵袭之中。不愿堕入“欲场”之中 ,惟一的选择就是逃往虚无 ,这是《红楼梦》叙事的宏观形态。大观园内部的空间差异 ,则呈现出人格象征的微观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大学治理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政府、大学、市场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与互动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巴西大学经历了三种治理模式的时代变迁,分别是联邦集权下的双元治理模式、民主浪潮下的集体共决模式和新公共管理下的治理模式。在巴西大学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中,政府与大学、行政与学术以及大学与市场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当前巴西大学治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过度市场化对大学理念的侵蚀、极右政府对大学自治的损害以及财务模式单一对大学发展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