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四川南部地区泸县境内石室墓葬中发掘出大量南宋时期的花鸟兽石刻浮雕画像,其中花卉雕刻内容有:莲花、菊花等;鸟类有:双凤、双孔雀等;兽类有:狮、鹿等(图1).这些石刻浮雕画像表现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体现了南宋时期川南泸县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部泸县出土的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浑厚、雕刻精美细腻。而作为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征之背景"留白",更是使石刻突显出了一种韵味悠远的空灵意境,具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文章围绕这一问题,从泸县石刻"留白"形式的技法渊源、审美追求、实现可能及其精神内核等4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古越人平安海航祈祷图─—宝镜湾摩崖石刻探秘之一姜永兴近几年来,珠海市博物馆在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珠海南水高栏岛风猛鹰山坡和宝镜湾海边等地,发现了罕见的6幅摩崖石刻图象,图象以阴纹线条,浮雕造型,在花岗石面上,敲凿出各种图案。符号。在已发现的6幅摩崖石...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是一种具有"纪念碑性"的文化风物,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济南大学珍藏的汉浮雕与汉画像具有重要的价值,羊瑞浮雕象征吉祥、体现人伦、代表祈愿、呈现图腾;鱼画像象征多子多孙,双鱼图领先太极图,白鹭衔鱼图引发性的隐喻;朱雀图、白虎图、青龙图表现出传统的"四灵"或"四象"信仰。汉浮雕与汉画像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图像文献,既是艺术珍品又是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5.
在位于四川南部地区泸县的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大量南宋时期的墓葬石刻,其中世俗生活题材的石刻在创作上的立意构思至为巧妙,如扑朔迷离的男侍石刻、精巧空灵的侍女石刻等等,均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中国历代墓葬艺术中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6.
1975年年,成都市文管处在市西郊曾家包的两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和画像砖。其中二号墓葬出土的两扇墓门,内外均有石刻画像。这些画像为我们了解、研究汉代的风俗习尚和墓主的身份及生前生活的情况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现试就画像的内容作一简略的考辨;  相似文献   

7.
狮河 《新天地》2016,(12):20-21
"先用小牙刷扫除碑刻上浮土,后用棕刷刷上宣纸,再手持剪刀沿浮雕高处与低处交界部分剪开……"深秋的深山里,李仁清在一处清代浮雕石刻前,时而站立、时而半蹲,手把手为学员传授高浮雕传拓技艺.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画“嫦娥奔月”图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怡村 《南都学坛》2006,26(5):14-15
在南阳汉画像石天文图像中,对于“嫦娥奔月”图的定名存在争议,从画像的故事象征意义、画像造型、墓葬图像配置、古文典籍等方面考释,该幅画像仍应维持原名。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内容广泛,涉及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诸多方面,并为国内外文学、历史、考古、绘画等多学科专家学者所重视。本文虽以《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画像》为题,但难以概全,仅述及刻勒较多的天体方面,并把重点放在过去一些有关著述中定名失当或释错的神画像上,略作谫探。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其中南宋孝宗朝桂林石刻文学最为兴盛.励精图治的宋孝宗、务实能干的广西地方官员共同营造了桂林石刻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张孝祥、范成大、张栻等名家在桂林创作的石刻诗文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使得当时的桂林石刻作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南阳汉画与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王玉金,李建河南省南阳地区有大量反映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的画像石刻,截止1990年,南阳汉画馆共收藏汉代画像石1260多块,画像1700余幅,其中,谶纬迷信类的画像就有410多幅,约占四分之一。一、汉代谶纬迷信思想对南阳汉画...  相似文献   

12.
川南泸县宋墓石刻在图像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框形结构"的运用.人物、鸟兽或花卉等内容被放置在一个框形结构中,运用在假门石刻、侍仆石刻、乐舞石刻以及仿木结构建筑部件上,通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框"分割空间,形成有序而丰富的视觉层次.  相似文献   

13.
数字拓片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拓片艺术的一种新途径,是保护石刻文物的一种新思考。本文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学科的优势,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套将石刻浮雕物图像转化成"数字拓片"的方案,实现了数字拓片的自动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方便、快捷,经处理的图像效果较理想,是制作数字拓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明代石刻儒家《二十四孝》浮雕是普陀山佛教文化会通儒家文化的历史见证.这一事件,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暗合儒家文化主张的内因表现,也是普陀山高僧在明代皇家崇佛、明末高僧隐士倡导儒佛融合与会通思想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董永传说流传两千余年,武梁祠董永事父汉画像是现存研究董永传说的最早图像资料。此画像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画面故事虽然已基本阐明,但对其中部分图案的解说仍存在争论。对比南阳汉画像以及武梁祠画像中的各种熊图案可知,汉画像石熊形图案有固定的造型图式,武梁祠董永图中左侧之兽不符合汉画像石里常见的熊图式,可识别为大象造型;结合汉代仙人羽化的观念,可论证武梁祠董永图中董永右上方之图案虽是仙女,却以飞鸟的形态出现,此鸟配合董永左上方的大象,组成了董永孝行感天,"象耕鸟耘"的图案。  相似文献   

16.
郪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郪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郭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郭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尽量摒弃明皇陵石刻附加的历史意义及政治意义,把其首先作为雕刻艺术来研究,从单纯艺术本身的立场对动物石刻部分造型以及动态特征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表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作者对雕刻行业CAT/CAD/CAM系统进行研究开发所发取得的部分成果,其中包括浮雕轮廓仿形CAT装置的实现,测量数据的筛选与处理方法Dmax浮雕曲面造型算法及数控加工文件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文孝经》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范祖禹书、南宋所刻的大足石刻《古文孝经》是目前最早的《古文孝经》宋本 ,对认识传世《古文孝经》的文献价值、考察日本流传的《古文孝经》及《孔传》之真伪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石刻《古文孝经》上石时代、历代著录情况、石刻本面貌及其在经学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