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初期使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民族概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汉文“民族”一词的涵义是什么?何时出现于中国?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期,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使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求得指教和提供一点参考,我们把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分为“开始使用”和“开始普遍使用”两个时期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芭蕾基训是舞蹈基本功的必修课程,是我国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基础课程。标准化的芭蕾基训涵盖全身每个部位的训练模式。本文从基训的课堂教学内容分析,针对基训中"开、绷、直、立"四大要素的内涵、训练方法和要求以及如何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让广大舞者进一步理解芭蕾基训的重要性和正确的训练方法,以提升舞者专业舞种的训练基础。  相似文献   

3.
神话学二题     
扶桑(扶木)释扶桑是神话中的名树,见于《楚辞·九歌·东君》、《山海经·海外东经》、《淮南子·天文训》等;又叫扶木,见于《吕氏春秋·为欲》、《山海经·大荒东经》、《淮南子·墬形训》等.扶桑是怎么样的桑树,就看“扶”字什么意思.与“扶”古音相近的词“丰”、“般”、“(魇)”、“丕”、“溥”,都可表示大义:《方言》、《玉篇》“丰,大也”;《方言》“般,大也”;《尔雅》、《方言》“(魇),大也”;《说文》“丕,大也”;《说文》“溥,大也”.这些词意义相同且古音互近,必从同一个词分化而来.“扶桑”的“扶”若与这些词的任意一个相通而也表示大义,均无不可.证据表明,“扶”与“溥”通.  相似文献   

4.
日语动词的自制性与非自制性卜庆霞(哲里木畜牧学院)日本语谓语有“动作型词”与“状态型词”之分,但两者尚存在着动作,状态是否能靠自己的意志控制的问题,既谓语中的“自制性”与“非自制性”,也就是“意志性’与“非意志性”的问题。如:、来、死属于“自制性词”...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一词的出现及使用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五个兄弟民族."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就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少数民族."(《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那么,"少数民族"一词在我国何时出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一词的使用情况如何?"少数民族"一词开始使用时所含之意,所指范围情况如何?我们根据现在所了解到的材料,对这些问题以及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些介绍,并谈些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民族"一词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已有不短的历史.根据现在民族理论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广角镜     
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与台湾“统联”访问团共话祖国统一时,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到中央工作以后,从整体上对一些问题作了些研究.我感到,‘中华民族'这个词,比我们过去常讲的‘炎黄子孙'的概括性更强,它包括了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意识的定义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民族意识的定义问题吴应辉民族意识一词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术著述中都已为人们广泛使用。然而,究竟什么叫民族意识,学术界众说纷坛,至今尚无定论。为此,笔者也想就民族意识的定义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拟分“民族意识的定义回顾”、“民族意识定义应包括...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特有的语流音变现象,普通话轻声词是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对数以千计的普通话轻声词进行梳理归类,定性分析普通话轻声词的韵律类型、构造类型、语意类型,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帮助人们多角度认识和学习普通话轻声词.  相似文献   

9.
一、定量分析尝试对不同国家所开展的印第安工作进行定量分析,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它需要一支足够的专家队伍和充分的时间来整理和综合各种资料。但这两个条件我们目前都不具备:既无专家队伍,又无充分的时间。除这些困难外,我们还缺少各印第安机构的专门统计材料。因此,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在个人观察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对参数进行十分肤浅的评价。这些参数是经过那些十分熟悉本国印第安现状的人类学家讨论过的。我们以下述分数标准为依据:一体化——100分;组织——100分;财政——100分;政治——100分;教育——100分;经济——100分;卫生——100分;社会进步——100分:总  相似文献   

10.
李丹 《中国民族博览》2022,(14):207-210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吕坤任山西按察使期间,刻《近溪隐君家训》于石上,其内容极富哲理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对《近溪隐君家训》碑刻的研究,使人们对吕坤的思想、移风易俗、《近溪隐君家训》碑的作用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近溪隐君家训》碑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汉字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由于汉字或汉语传入日本的时期、途径不同,以及汉字原音在中国地区存在差异性等原因,音读又分成吴音、汉音、唐音三种读音。此外还有一种与汉字原音没有关系的“惯用音”。训读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正训和熟字训两种。另外,还有一种“当て字”,形式上利用了汉字的音读或训读,而内容上却与汉字的本来字义无关。日语汉字的读音具有多样性,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2.
芭蕾基训是舞蹈教学的必须课之一,钢琴伴奏是基训课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近七十年的舞蹈教学中,随着办学层次的细化及教学方向的细分,对基训课的伴奏曲目的要求也有了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由此,基训课的伴奏曲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伴奏曲目对舞蹈教学有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基训课伴奏教材、曲目历年来的变化,分析并思考怎样更好地为舞蹈教学服务,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舞蹈基训伴奏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维吾尔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问题,从性质形容词意义类型的角度阐明了什么样的词是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并简单地分析了兼类词的语法特征。最后对于学界是怎么看待维吾尔语形容词和副词兼类词问题,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希望本文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古代侗族社会是一种“款组织”社会,人们的行为为一整套款词所规范。这套款词以各种约法性的规定为核心内容,对侗族的家庭、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着约束力。我们把款词里的约法性的规定称为约法性款词。侗族约法性款词主要有“六面阴六面阳”、“九章九条”、“六章六条”、“四层四步”、“三层三步”、“十二条款”和各种起款誓词等款项。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从政治到民事,从集体到款民个人,从生产到生活,等等。本文试图就侗族约法性款词的约法性及其给当代侗族人的意识观念带来的影响,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塔志圣训集》近现代伊斯兰教圣训学名著,又名《圣训之冠》,回族经堂教育及经学院校选讲教材之一。曼苏尔·阿里·纳绥夫·侯赛因编著,辑自五大驿训集。共分5册、30卷,辑圣训600G余段。内容概括“先天、中天、后天的各种知识”,分3集,三大单元,第一单元是...  相似文献   

16.
中医和西医对人们来说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提起蒙医蒙药就让一些人感到陌生了。怀着几分探秘的心情,我们走访了早已名声在外的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采访了所长兼书记吴力新同志。 “蒙医蒙药是个宝”这是吴所长展开话题的头一句话。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仪表堂堂的中年蒙古族男子,讲起蒙医蒙药来真可谓滔滔不绝,足以让我们相信他的魄力非凡。也难怪他能在1987年任职以来,把研究所在攻克人类慢性疑难病症等方面的蒙医学研究搞得红红火火,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他  相似文献   

17.
二、俚僚关系1、俚人在历史上的分布在第一部分里,我们说过史上俚人的"俚"是由"?"转音而来的."?"是古越人自称的近音译字,近于今布依族和部分壮族的自称词"pou~4?joi~4"的"?joi~4"."?"古音在鱼部,"于"、"於"古音同在鱼部,因此在汉文典籍中,特指古越人的称谓也可写作"于"或"於",甚或可以写作"瓯"、"呕"、"欧"或"区"等的.诚如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里说的"东瓯,即欧越,即於越";"区,区越也,犹言於越.瓯越、欧越皆同,不必定读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気持ち"与"気分"两个都可反映人的内心感觉的词,从意义和用法两点出发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Sart一词,在中世纪以来的中亚一直被广泛使用着。十一世纪以后,这个词在中亚具有了民族的意义,确指一个民族实体。蒙元以来,居住在我国甘肃中部被黄河、洮河、大夏河、广通河环绕的山地上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人们,也曾自称撒尔塔(Sart),这个词实际上是这部分人的族称。但由于种种局限,我国史学界把这个词译作“回回”,用以指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以后以讹传讹,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把甘肃中部自称撒尔塔的那部分人识别为东乡族,又一次使撒尔塔这个词失去了作为民族名称使用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正本清源,还撒尔塔以本来面目。本文认为,撒尔塔是十一世纪以后形成于中亚的一个民族,由于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用兵西夏,安西王阿难答屯兵唐兀之地和传教等原因,中亚撒尔塔民族的一部分来到今甘肃东乡地区,以后逐步形成了以他们为主的东乡族。对此,我们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据记载,Sart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作家纳沃伊的著作中,而在更早的史料中,仅有与之同义的、显然是这个词的更完全形式的Sartaqti和Sartaul这两个词。此外,它还有一些写法,如Sartavax、Sartaqtai等。对这个词,古今中外的学者解释五花八门,迄无权威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维吾尔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问题,从性质形容词意义类型的角度阐明了什么样的词是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并简单地分析了兼类词的语法特征。最后对于学界是怎么看待维吾尔语形容词和副词兼类词问题,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希望本文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