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藏志考·历代事实》是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中的一篇。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志考》抄本虽均抄自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的《西域全书》,但《历代事实》篇只见于前者。在原本《西域全书》未发现的情况下,纵向简要记西藏历史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原王朝关系的《历代事实》篇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通过简要的比较与分析,可发现成书在其后的《西藏见闻录》《西宁府新志》之"西藏"篇、《西藏纪述》及《西域遗闻》在编纂中均受其一定影响。这说明,包括《西藏志考》《西藏志》在内的雍正时期及乾隆初年成书、刊印的多部西藏方志18世纪30-50年代已在西藏及四川、青海等地迅速流传,对后之西藏地方志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清代西藏地方志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乾隆末年成书刊印的《卫藏图识》是一部具有特色且影响较大的清代西藏地方志。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专设"藏语"一卷,对所收藏语词进行词汇分类、标注读音及研究,这在清代西藏方志编纂中均可视为是首创。《卫藏图识》"藏语"卷所载资料既具有藏语史、藏语方言研究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志和清代藏汉文化接触与交流研究的价值。专记藏语的《卫藏图识》"藏语"卷在清乾隆末年出现,以方志文献形式有力证明了这一时期内地与西藏地区关系更趋紧密及人员往来已得到进一步增强,也反映了此时藏汉文化接触的日趋频繁。虽然《卫藏图识》"藏语"所收词汇量有限,并未涉及藏语语法,对藏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也显得十分有限,但反映并代表了清代西藏地方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沛翘所纂《西藏图考》由于编纂时旁搜博采,探厥源流,故光绪十二年刊印后即引起国内外注意。此志卷之二首篇即《西藏源流考》,著者在"自记"中明确指出了此篇在《西藏图考》全志中的"括总"地位与作用。乾隆末年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识略"上卷首篇亦为《西藏源流考》,《西藏图考》中的《西藏源流考》虽然编纂在后,可以说借鉴、参考了前者,但二者所记区别很大。记述西藏源流时大部分内容及看法已不同,重要的是此篇不仅将清代藏事写入,而且还将其作为重要部分写,充分说明黄沛翘对此篇材料、内容及重点有过全面的思考。从内容的安排、详略及记述方法等看,《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具有详今略古,重心放在清代;突出康熙末年至乾隆时期几次出兵西藏的军事行动;纵横结合,内容兼及西藏自然、社会诸多方面;既尊重前人的研究,又明确写出自己比较分析后的看法等几个特点。《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的价值是:较为系统地记述西藏历史及各方面情况,有助于当时留心边务的人们了解、认识西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编此志撰此篇,对藏族起源及西藏历史上若干问题提出看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从《西藏图考》作为方志著作横排结构来看,《西藏源流考》在志中总摄全志成为一志之经,具有此志其他各篇所没有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在重视西藏研究的今天,《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清政府驻藏大臣联豫在英国对中国西藏虎视眈眈、中央政府推行治藏“新政”、西藏地方政局复杂化的背景下,在西藏拉萨创办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的汉、藏双文《西藏白话报》深受西藏地区各族同胞的欢迎。《西藏白话报》在倡导“反帝爱国”,维护祖国的统一、倡导“通用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倡导“发展西藏”,加强西藏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倡导“开通民智”, 形成西藏社会新风气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乾隆《打箭炉志略》是以打箭炉厅 (今康定一带 )为对象的第一部地方志 ,也是四川藏区成书较早的地方志之一 ,对康定及周围地区的历史以及清王朝前期用兵西藏军事行动等研究都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从清代地方修志的有关规定及成书时间来看 ,是书著者应是乾隆末年在任的打箭炉同知衷以 ,其资料来自三个方面 ,主要摘抄自乾隆《雅州府志》  相似文献   

6.
作者署名为“洛桑然巴”的作品《第三只眼睛》曾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西藏的权威性著作。但是这部“西藏喇嘛的自传”因作者虚构的藏人身份导致其“事实的真实”基础被拆解,但在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叙述的真实”却往往使读者落入“事实的真实”的陷阱,其深层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虚构的神秘的西藏形象切合了西方社会对西藏的集体想象。  相似文献   

7.
李斌 《社区》2013,(20):9-9
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十三经刻石”,亦称“乾隆石经”。“十三经”指的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包括《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和《孝经》。  相似文献   

8.
本编 《社区》2013,(14):32-33
清官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9.
李麟汉文摩崖位于拉萨布达拉宫所在红山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1720-1722年)入藏驱逐准噶尔部的清军将领李麟所刻。本文依据清乾隆初年成书的《西藏志考》所录碑(摩崖)文,结合仵军魁、邓锐龄二位先生的识读与考证,对此摩崖内容及时间等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地位不高的李麟当时为何能立碑刻铭,并指出了此摩崖的资料价值,尤其指出"西藏"一词作为特定地域名,康熙末年已在入藏清军中大量使用,在康熙《平定西藏碑文》前已见于碑刻,之后逐渐流行并固定化。  相似文献   

10.
《宋诗钞》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其版本现存尚可考知的共有七种。其中清康熙十年(1671年)三余堂藏板的《宋诗钞选》,迄今学界尚无人提及,其刊刻年代,据考证大致应在乾隆以后。  相似文献   

11.
古医籍《外科选要》 ,清道光癸卯姑苏刻本 ,常熟徐德钅圭编 ;而《中医外科医籍存佚考》称此书乃昆山人徐德钅圭撰于乾隆四十一年 ;常熟市地方志未载《外科选要》一书。经查考剖析 ,《中医外科医籍存佚考》有误。而徐编此书 ,选集前贤医论、医方、学术见解、临证经验等 ,不详注出处 ,不列凡例 ,这种编辑体例上的不严谨 ,后学者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2.
从驻藏大臣的设置看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施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对西藏的统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顺治、康熙时“政教分立”的间接管辖时期 ;(二 )康熙末年开始向西藏派遣官员至雍正五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由间接管辖过渡到直接管辖的时期 ;(三 )乾隆时“政教合一”的实行与各项管辖措施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乾隆对西藏的治理是康乾盛世一项主要的内容,它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进步谱写了动人的乐章。本文从乾隆治理西藏的做法和特点入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乾隆治理西藏的内容及利弊得失,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藏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族地域特色 ,构成了西藏特有的“神秘” ,这种“神秘”成了西藏作家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丰厚的创作资源和素材 ,为西藏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文学土壤。  相似文献   

15.
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体现着与乡邦人文、潮州文化紧密相关的三个联系:修志的规模及条件与人文环境的联系;特殊历史时期与历史的制高点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革与方志冠名的联系。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客观上更是跟乡邦文化紧密相关甚至是乡邦人文因素起支配作用而推动的一种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最早当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新疆赋》,从作者、版本、内容、文学特色、价值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和平解放西藏与"一国两制"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指示 ,邓小平拟定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解放西藏公约十章”。中央政府以此为蓝本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总的原则是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统一管理国防与外交 ;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不变。这一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但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于 195 9年发动叛乱 ,“一国两制”政策被迫中止实施。  相似文献   

18.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解决西藏发展问题的关键。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之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兄弟省份的帮助下,西藏自我发展能力逐年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组织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保证、切实有效的援藏机制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明舒载阳刻本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二是清乾隆时编篡的《传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题解云:“《封神演义》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近数十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坚持陆西星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这一说法,但仍缺少强有力的论据以证此说。本文一方面借鉴柳存仁的论证方法,通过《封神演义》与陆西星的著述进行文本的细读和互勘,找出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推断出于一人之手笔;另一方面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中分析并推理与《封神》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连续三年图书借出量前10名学生读者的统计分析,得出图书借阅学生主要集中在本科一、二年级和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他们所需的图书分类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图书持有天数以及分类借阅次数与获取知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