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诗坛并未因九七回归而导致香港新诗主体性的消失和创作自由的失落,反而由于有了"艺术发展局"的资助,致使诗刊、诗集的出版显得更加丰富多元.在诗体建设方面,颂歌的勃兴和散文诗的崛起,是最值得重视的现象."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香港新诗,就这样以自由的独特风姿屹立在新世纪的两岸四地诗坛中.  相似文献   

2.
张立群 《人文杂志》2008,(2):113-117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的生存环境及其诱发的情绪有关.本文是从所谓南方的"水"意象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的.经过深入的阅读,"水"意象不但是格非小说中描写的现实之物,同时,也与格非小说中表达的记忆经验和时间认识有关,而从更为深层的角度上讲,它还关乎一种生命和欲望意识.上述内容构成了"水"意象在格非小说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与香港九七回归郑汕黄成志赵康香港九七回归,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上的第一站。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清末到"五四"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少学者从多种角度描述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和特征,但对推动转型的动因没有给予充分观照.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民性改造对文学格局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的"新民"小说到"人的文学"的演变,带来了域外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变化,最终推动了中国文学格局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是个多元化、个体化的时代,"新生代"小说作为文坛的热点,它与过去的文学传统决然"断裂",构成了一种叙事伦理个体自由伦理现.文章选取"叙事伦理"这一独特视角,从个体自由的身体叙事、面向虚无的狂欢等层面深入阐释"新生代"小说的深层伦理内涵.新生代小说总的倾向是滑向虚无而难以回返.这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新生代小说"写作本应有的深度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莉 《社会科学论坛》2007,(16):188-191
作为小说类型之一种,"乡土小说"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常以属概念身份涵盖与乡土相关的诸如"农村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乡村小说"等概念,从而遮蔽了这些文本特有的时代个性,产生指称混乱.为了准确地概括这类小说的共相,确定"乡土小说"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有必要给"乡土小说"正名.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香港经济的支柱,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其战后最为重要的经济成就。金融的繁荣和稳定是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一环,维护和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保证香港平稳过渡以及“九七”后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内容。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地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强大后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体化的格局。在“九七”回归前后,“中国因素”将对香港经济金融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香港“九七”回归后的社会若干变化探析张广芳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自鸦片战争以来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对香港来说,这是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也是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9.
"三言"对人的本真情感和世俗欲望的张扬引起了小说审美机制的一系列变化,促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使反讽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策略."三言"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叙事文本因内容自身的悖谬而生成的反讽和因本真情感与因果报应的结构形式之间的不协调而生成的反讽."三言"反讽效果的生成,是与晚明独特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它体现了作者非常矛盾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革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与文学生产的"一体化"和"制度化"有密切关系.意识形态色彩比较突出,文学的审美价值不高,但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文革"结束后,鲜有人提及,甚至被"集体遗忘".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不能一概否定它,不要政治定性,要用理性的态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分析不同类型的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它对文学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女性的先锋性在晚清小说中以一种被扭曲的状态呈现,清末小说中指称的新女性,多数含有贬义,内含的评价是一种道德批判,并有着明显的男性视角特征.但这些"新女性"是近代最早争取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女性.虽然她们的行动未必适当合度,但却用肉身冲击着陈腐的礼教,为女性走向个人解放做了最初的尝试.此后鸳蝴小说是以对"新女性"的否定,重拾旧女德,开始新一轮的言情.而五四文学又通过对鸳蝴小说的清算,去除了清末"新女性"的狭邪和颓废气息,重塑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理想形象,重新为新女性正名,从而树立起更为成熟的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论"文革"期间小说的"潜在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期间小说的"潜在写作"包括手抄本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以手稿形式放在自己抽屉里两种类型,它具有非公开性、非共名性和非功利性特征;挖掘和研究它对于客观认识"文革"期间小说作品的全貌和真正的艺术水平,认识作者可贵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和个性化的创作特征,认识"非常态"背景下"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张扬以及小说创作的美学审视等方面都具有文学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剖析派"的乡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伊始,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社会剖析派"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对社会人生世相加以冷峻剖析的作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笼罩中,他们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及"异域情调"的风景画、风俗画的多种艺术方法的描写,既是对早期"乡土写实派"的历史回应,又开创了新的乡土小说范式,为20世纪40年代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和发展路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今所说的"好小说"是一个时尚的炒作概念,是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好小说"概念.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具有先锋性;二是创作源于创作主体的写作冲动;三是私人性层面与社会性层面的统一;四是在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中顿悟、升华出异质.  相似文献   

15.
版画是明代后期书坊主推销通俗小说的重要手段.从创作主体看,版画是画工、刻工和书坊主共同创造的产物.从通俗小说版画"话语"功能的多声部特征看,一是辅助读者结合文本阅读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具有叙事功能;二是寓含着画工与刻工对小说文本的艺术理解和再创造,具有再现和隐喻的功能;三是体现着书坊主的商业意图,具有推销产品的广告功能.明代后期金陵版画结合建安派和徽派版画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派版画,在刊印质量和艺术成就上与苏州、杭州等地小说版画一起代表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画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6.
"迷惘的一代"文学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司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主义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微关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包蕴着深刻的叔本华哲学思想,而海明威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尼采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废名小说是一种哲理小说,它往往"脱离形象而沉湎于抽象",致力于去表现"至人无我"的精神境界,老庄思想对他的影响十分明显.废名小说在阐释道家的生命哲学时,有三大特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以道家的"自化"说去否定儒家的"教化"说,认为"教化"是束缚人性自由的一大恶德;二是主张顺从自然规律、不违"天道",尽情去释放人的个性并令其获得绝对自由;三是超越"生死"去探索"无"之境界,并将死亡看作是灵魂解放的真正起点.正是由于这种深奥的思想探险,才使废名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8.
嘉靖壬午本 《三国演义》 的序跋者和评注者确实是将其视为一部"羽翼信史"的通俗史书,但那是在章回小说尚未被视作"文家小说"的时代做出的价值判断."羽翼信史"之论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影响深远,但历史演义小说本身"史实"与"虚构"的二元对立应是其陷入创作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城市,其经济技术十分发达,被誉为“东方明珠”。“九七”回归后,如何使香港经济平稳过渡,继续保持香港经济繁荣,尤其是如何继续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一、回归后,影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因素分析(一)新加坡日益成为香港的主要竞争者,但难于替代香港地位作为在亚洲地区金融发展仅次于香港的新加坡,一直是香港的主要竞争者,而且近几年来,新加坡的竞争力愈显强劲。从经济结构上看,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性城市,其经济的生命力就在于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经过二十…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为例,将"小说"放置在整个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中,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了"小说"与"杂史"、"传记"之问的种种联系和区分,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叙事类作品多方面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