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碧红 《探求》2007,(4):55-57
对于企业法人来说,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市场规律和法律的制约,但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当前我国应从法律上保护自由公平竞争环境,使并购过程规范化、法制化和专业化,其中法律顾问主要是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对企业并购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贾立 《学习与探索》2006,(3):215-217
并购防御存在不菲的成本,但防御所带来的微观收益及宏观收益也不容忽视。我国公司防御能力的提高,需要公司由内而外构建防御体系,包括改变目标公司内部结构、经营决策以及采取行动改变外界对目标公司的看法、尽早提供潜在收购者的预警信号等;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以及改善法律环境,赋予公司反并购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定位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企业并购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环境下进行的,政府参与企业并购有其必要性,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又必然影响企业并购的正常进行。因此,政府在企业并购中必须科学定位,发挥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功能。为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应有作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一是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创新,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三是财税制度和融资体制创新,四是法律制度创新,五是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熊亮  舒保华 《创新》2010,4(3):103-106
外资并购这一经济活动牵涉众多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在我国已经受到了法律规范的调整,但目前我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外资并购所涉法律关系主要有:行政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和总结本国监管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国家安全审查有其独立性和重要性,行业审查或反垄断审查均不能代替国家安全审查。现行关于国家安全审查的规定法律层级不高,内容较为简单且不统一。我国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应逐步落实为法律实体,成立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委员会,并围绕审查标准、审查对象、审查程序等内容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蒲昌伟 《社科纵横》2007,22(11):99-101
本文针对现有的外资并购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如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产生垄断、审批和监督体制不完善、内外资并购的法律缺乏统一性等缺陷与不足,一一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 《社科纵横》2008,23(5):74-76
企业并购重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一个全新内容.在市场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推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影响下,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正向动态开放式转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中国企业应该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珍 《社科纵横》2007,22(5):46-48
国有民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民营经济的参与和发展,国有企业很难走出困境。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存在着观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上有歧视现象等因素。因此加深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营造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环境、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强化资源整合是做好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法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 ,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并购投资中的垄断行为的规制及衡量准则 ,对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管制 ,以及对外资并购的特殊限制。本文认为 ,认真研究美国对并购投资的监管法规 ,不仅有利于中国完善并购投资监管的法律体系 ,主动应对目前外资在华并购所带来的挑战 ,而且有利于中国企业正确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在跨国并购投资中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在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垄断,从而损害民族工业利益,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当前反垄断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才可以对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进行反垄断规制,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反垄断认定程序、建立反垄断执法机构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振娇 《求是学刊》2007,34(4):78-8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充分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教育需求分析及政策导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俊兰 《学术交流》2003,(2):153-157
渴望教育、追求知识是广大农民自发的心态 ,但它在与家庭经济状况、巨额教育投资、微小收益回报等经济因素相联系 ,在与教育动机、内容、体制等现实教育状况相联系 ,在与农村政策环境及相关人群收入等社会现实相联系时 ,内驱力、外压力明显不足。因此 ,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构建社会化的开放的多样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从体制和机制的结合上建构面对市场经济、迎接知识经济的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就成为重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断致力于宏观调控原则和措施的法律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有必要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先例,加快构建中国完备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妍 《学术交流》2001,(1):50-52
在我国,私营企业是相对于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而言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另类,它在法律地位和权利内容等方面与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有所不同,这种观念和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地位应当平等,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的做法应当摒弃.在某些方面,应淡化所有制,强化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平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将中国企业平等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放在市场经济取向改革之中加以系统分析。市场经济面前 ,法人企业一律平等。动态地看 ,中国企业平等程度取决于非国有企业比重的不断提高和所有制结构的转变。静态地看 ,中国企业平等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经济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婚姻财产制主要包括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方面内容 ,现已不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存在着一些缺陷。应该借鉴国外某些立法经验 ,进一步地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反商业贿赂立法的反思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年来,我国市场上的商业贿赂现象较为严重,且通常得不到应有的查处,甚至发展成为部分行业的市场“潜规则”。商业贿赂的泛滥必将损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存在条文散乱、范围狭窄、主管机关不统一、会计规则不严格、控股人责任缺失等问题,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是根治商业贿赂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 ,但信用缺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现实。政府行为不规范 ,法律制度不健全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以及经济主体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诚信 ,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增加了交易成本 ,导致了需求不足 ,国际竞争力下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披露向来被视为证券立法和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石 ,但在我国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却频频发生 ,世纪之初的股市大崩盘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即有着直接关系。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成因可以从法律、经济与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去考察。针对法律和经济层面的成因 ,治理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可相应采取完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严格信息披露监管与司法、健全证券市场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责任和国家机关侵权民事责任制度自确立以来,两者的界线一直比较模糊,在司法实践中混为一谈,国家机关侵权民事责任诉讼空置。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论证国家赔偿责任和国家机关侵权民事责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法律责任。在理论上厘清国家赔偿责任和国家机关侵权民事责任的区别,对于在司法上落实国家机关侵权民事责任提出对策。即首先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其次加强国家机关侵权民事责任和民主与法治的宣传教育;再次,不断加强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