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将我国各省市根据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横截面,利用2001至2009年九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集中对我国FDI与出口间关系,东、中、西三地区FDI与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区域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函数,运用我国1986-2004年期间的省际Panel数据,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利用两个不同的估计模型,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结果表明,出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推动了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出口贸易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性差异,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较弱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使用1995—2015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基础上加入时间因素,构建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使用经济距离和经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两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两因素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中均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累积效应。前者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空间溢出,后者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空间负溢出;(2)两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同时受地理距离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3)两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速度提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城市化经济对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反映城市化经济的人口密度和GDP密度为模型的解释变量,采用静态面板回归、工具变量法回归、两步系统GMM回归等计量方法,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经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经济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的表现更为明显。据此,我们应该着力发展多样化的城市,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97-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变截距和变系数相关模型对工资差异的增长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每提高1%,其职工平均工资就会提高0.18%左右;一些控制变量如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等对工资水平也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削弱,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优 势,设置技术壁垒,保护国内产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分析国际技术壁垒的新趋势,通过理论与实 证分析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影响,提出中国跨越国外技术壁垒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导入生产过程促进了制造业升级,其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充分有效利用服务业资源已成为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进而扩大出口贸易的必然选择。从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结合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是否影响辽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和商务服务业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影响较为明显。据此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辽宁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FDI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 I)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FD I对我国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外贸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利用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和误差纠正模型(ECM)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分析FD 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FD I对我国出口贸易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1980-2007年相关数据,就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状况、技术水平以及贸易开放度均为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国内产业结构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最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对提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显著正效应;贸易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对要素投入比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其弊端是往往忽略各地区由于不同发展水平而造成对货币政策反应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连带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1994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模型的选择标准对各省的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建立变系数模型,以此来考察各省经济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出口贸易是现代经济的动力,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最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随着近年的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方法无非是通过出口贸易,加强国与国、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近年来,安徽省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本文从安徽省的总体经济增长状况等方面探讨安徽省的出口贸易现状,指出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如商品结构不合理、以一般贸易为主等.最终提出安徽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发展、优化市场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使以自由贸易为特征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从形式上看,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我国是近年来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的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始终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两个基本方向,在世界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就有可能抬头。因此,我国不但要有长期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思想准备,更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和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利用多边和双边协调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建立和完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机制;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形成内需外需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辽宁对外贸易应如何正确把握方向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入世以来,辽宁出口贸易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出口贸易额增加的同时,出口贸易伙伴国的地位变动很大,出口主要贸易产品的比重下降。造成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人民币升值、“入世”后竞争压力增加等,而贸易依存度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通过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据此分析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中国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而我国出口又集中于美、日、欧盟等TBT措施发源地,同时对TBT的了解和重视不足以及基础性工作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TBT,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应对,企业则应提高创新能力,主动申请合格认证,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指出我国在制造业上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才是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的根本因素。并对未来我国的进口倾向作出判断,分析了资本外逃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加入WTO能够提升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资本外逃和进口增幅都将减缓,我国外贸进出口在长期内仍将保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得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影响逐渐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机电产品作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自然而然地成为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最为严重的产品之一。利用引力模型检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根据检验结果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贸易因素,同样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与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基于1978—2008年出口贸易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即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会推动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因此,在农民农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应鼓励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出口的扶持,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估算中国农业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1995-2010年中国农业出口贸易总额和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变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额和农业环境污染之问是正向的关系,且农业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则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验证了农业出口贸易规模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程度及滞后趋势.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业出口贸易结构,健全、完善与农业贸易有关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及逐步推进农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兴盛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鸦片战争后,受国外市场需求强力刺激及茶价高昂影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至1888年,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迎来了全盛时期。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产生了广泛深刻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茶叶出口地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州、上海、福州,北方茶叶输出地点为恰克图。这些地区的茶叶输出有了很大增长。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茶业虽受到外国茶冲击,但中国茶叶外销总量继续保持增长。随着茶叶出口数量迅速增加,茶叶出口价值维持在高位运行,茶叶出口比重平均占据外贸半壁江山。二是茶叶对外贸易兴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植茶业的迅速发展。外销茶区呈现一派繁荣,新茶区不断涌现,老茶区扩大生产,植茶面积迅速扩大,各类茶均有较大发展,尤以红茶最为典型。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活跃了资本金融业。茶叶大量出口对茶税征收带来促进作用,同时又活跃了茶区金融,推动了资本流动。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促进了相关行业发展。茶叶从采、制、销均涉及不少行业,它们都得益于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三是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促使茶区面貌发生变化。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影响了农村种植结构。适宜植茶的地区废林开荒,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让位于茶叶种植。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增加了就业机会。依茶为生,靠茶生活,因茶获益的人员增多。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对种植粮食、环境保护、经商态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0.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核心在于对贸易环境效应的认识。环境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产品,污染的外部性可能危及全球,对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十分必要。以我国CO2和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将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选取2001—2014年的分省年度数据对我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当前的贸易在规模和技术上存在明显的环境效应,但结构效应并不明显,同时EKC曲线假说得到了证实。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出口贸易中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