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晓荣 《东南学术》2007,(5):196-200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开展,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势必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输送人才的福建省高等教育而言,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目前,福建省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对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办学水平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造了重要机遇。本文围绕如何学习贯彻好《意见》精神,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发挥福建省统战资源优势.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把立足点放在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上,要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构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圈;要发挥工商联、异地商会、海联会等作用,构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务院《意见》)明确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并指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  相似文献   

5.
努力构建开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在促进环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为祖国统一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福建,应该兼收并蓄,奋发自强,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战略定位、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构建VAR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等,并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福建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与乘数效应,探索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确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科学内涵,是正确处理建设"平安福建"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系的重要前提.在两者关系上,一方面,建设"平安福建"既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将有力推动"平安福建"建设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着力构建"平安支撑体系"、处理好三大关系,同时,必须打破旧有工作格局,创新平安思路.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在2006年初提到核心位置的区域性经济环境。该文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企业信用状况的分析,探讨了企业和社会的信用度与品牌价值的相关性,提出海西区域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途径以及品牌创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福建省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产业结构既要顺应福建省经济发展规律,又要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基于相关经济数据的福建省产业结构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建省产业结构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周期长度不同、经济发展特征也不一样。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表明,在2001-2010年间,福建省产业结构对本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第一、三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的状态,竞争力较弱。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海峡西岸经济特区”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不可替代的重要杠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总结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经验,结合两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先是将现有特区扩大至福建省行政区域范围,待总结经验、提升理念、科学论证,然后再将特区扩大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  相似文献   

11.
推进“海西应先行”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我们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意识,大力推进海峡西岸农村改革发展先行,转变发展方式先行,科技创新先行,深化实施"两个带动"增强先行动能,努力以三大需求协调拉动增添先行势能,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先行支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提出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泛海峡西岸经济区到环海峡经济区的梯度推进构想,同时要加大厦门湾经济区建设力度,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  相似文献   

13.
关于福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分析,福建省在未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应尽快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东中西互动战略视角下的海西区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此,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要确立以“跨越海峡、国际中转,打通中部、边界崛起”为核心的“东出西进”战略: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打通中部,突破山的阻隔,向江西、湖南、湖北等纵深腹地延伸;促进海外、台湾和福建沿海经济向内地的拓展和互动,带动福建边界地区崛起。通过“东出西进”战略的实施,形成以福建为主体的东西向“虹吸流”,扭转在南北互动合作中的被动局面,争取战略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需要,寓义很深刻,其关键在于流通现代化.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恰逢其时,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如果福建省能够通过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加快流通现代化发展,做强做大市场,必将大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快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必须把握流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与趋势,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消费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消费模式.它不仅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体现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本质,而且还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动力.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普及和档案工作现代化步伐加快,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干部人事档案信息量需求的剧增,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研究探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构成了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东部率先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更高要求、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东部率先发展中独特的功能定位视角探讨了两者发展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紧密地融入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中,探寻了两者协调互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海峡西岸:临港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需要。福建省具有发展临港工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要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实施以港兴市、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港口、临港工业,促进现代化港口、制造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民生现状的深入分析,肯定了民生进步的成效,指出了民生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强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以民生为重,逐步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