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冬华  王寅  李盎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26-29,94
我国政策性住房建设面临着资金瓶颈,借鉴发达国家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中普遍采用的PPP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境。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和住房的双重属性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政策性住房建设融资中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并对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PPP模式的运作流程、实践中的困境及对策加以探讨,为解决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融资难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应对政策和举措,但始终无法解决这一难题.透视大学生“蚁族”现象,政府与高校必须加以重视,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如何解决入住居民的出行难问题是建设中的重点。本着方便居民出行的原则,结合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出行特征,提出保障性住房交通配套设施构建的方法;以重庆公租房项目为实例进行研究,为保障性住房的配套交通设施建设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保证性住房涉及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发展,可起到促进社会公平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同时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本文根据调研走访对保障性住房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寻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分析了沈阳市近四年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与利用情况,论证了住房公积金直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住房公积金直投保障性住房建设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有效利用住房公积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房价居高不下,中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买不起房、住房难的困境。新加坡"人人有房住"的理念与我国住房的现实状况相比存在极大差距。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从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中借鉴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立保障性住房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之后,建设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茬鼢,这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它将大大促进我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与建设。房地产市场分为两大块: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市场由市场自发调节,政府需要的只是正确引导,而要管理与调控的是关系民生的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9.
针对媒体与学术界对于“蚁族”群体界定的差异,社会普适认知与媒体感知的不完全一致性,作者利用互评授信体系将部分主要媒体报道进行因子归类,探究媒体对“蚁族”报道的侧重方面,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大众对于“蚁族”群体的普适认知情况。通过分析对比,对媒体感知状况予以了评价分析,对媒体全面关注、报道“蚁族”群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一些问题:资金不足、规划不合理、保障性住房质量不高、缺乏职能健全的管理机构。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融资渠道、混搭建设、质量责任到人、建立住房保障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PPP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等难题,对PPP模式应用于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在逻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剖析。分析认为,中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存在运用范围小、私人产权界定不清、政府职能错位等突出问题,需从建立健全PPP模式的宣传机制、规划机制、政策保障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以2017年"房住不炒"的相关政策大量出台为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房住不炒"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企业的有息债务融资显著降低,而流动性负债融资显著增加,长期负债融资则并无显著性变化.在投资方面,房地产企业新增投资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房住不炒"相关政策实施后,房地产企业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途径受到明显限制,但通过商业信用和自筹方式获得的资金反而出现显著性增长,企业总现金流增加.因此,政府在推进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还应该对企业的流动性负债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进行调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13.
PPP模式为政府满足公众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提供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即引入社会资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以更为商业化运作模式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然而,并非所有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采用PPP模式,PPP模式的确定需要以实现物有所值为目标。物有所值(VfM)评价便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途径和方法。以英国VfM评价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一方面从可行性、有益性和可实现性三个维度,构建VfM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将PSC指标分解为原始PSC值、竞争中立调整、转移风险和自留风险四部分。经实证分析可知,VfM值为28.02%,大于国际10%的标准,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估PPP项目物有所值的实现情况,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和PPP从业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汇率问题是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枢纽之一,而购买力平价理论构成了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的基础。购买力平价假说之谜的实证表象是均值回归时间较长,致使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内不成立。由于在标准的线性ARMA框架下汇率稳态过程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文章介绍了基于ESTAR结构的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分析法,并连同ADF和PP检验一起对我国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KSS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汇率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这说明现有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逐步达到市场有效性,下一步应该继续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强国大政方针的确定,国内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教育公共服务项目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项目预算管理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作为新型融资及管理模式,源自卫生部门的"按效付费"迅速在教育领域兴起。以"结果"为纽带,按效付费加速推进跨政府部门、市场、社会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推动项目管理从注重产出转型到聚焦长期结果,从被动问责转型到主动追求积极绩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其核心要义是对结果进行可信、独立验证后提供资金,将投资与可衡量、可验证结果的实现联系起来,重视项目干预和绩效评价,数据监控贯穿始终。虽然有着结果选错和不正当激励的风险,"按效付费"模式不但对于提高教育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我国新时代教育的精准决策与施策。  相似文献   

16.
古代教化思想与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化是德治的一个必然且重要的方法。中国古代教化思想中的“德教为先”、“富之教之”、“以教为本”的理论,以及多样化的教化形式,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历史中的精华毕竟是我们的财富,在新形势下赋予时代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今德治内容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理念,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了传统民居在村落的选址、院落的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组合上处处体现的"原生态"思想,总结了人们对传统朴素的自然环境观的理解及追求,并用于指导现代生态居住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美术是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如何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创作理念、掌握民间美术造型的创作方法并将其引入现代设计中,是对中国现代设计的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对民间美术形态与内涵的分析,试图找出民间美术造型与现代设计思维的共同点,探索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设计思维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经过元朝和清朝的转换,到中华民国定国号为中国,"中国"与"国号"最终实现了统一。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都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也不是以国号为代表的某个政权的疆域,而是包含了为中国所继承的当时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所控制的疆域。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华南沿海外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外人社团。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它成立于1834年,解体于1839年,召开过四次协会年度大会,会员最多时曾发展到83人。它成立的动机是以中文书刊传播西方实用知识以打破中国人唯我独尊的观念,但客观的实践效果则是促进西学在中国的首次传播,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事务和中外关系的思考。魏源、梁廷楠等先进中国人转述了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中文作品中的知识和观点,更大范围上放大了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