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一书是围绕一个理论问题进行思想史探究的典范。弗里德里希从思想史的角度出色地完成了对西方宪政的基督教根源的追溯,区分了两种宪政观,而后,考察西方宪政论在正当性资源上所发生的近代转化。弗里德里希的思想史考察和回溯似乎成功地在理论上解决了西方宪政本所面临的危机及其在普遍化上所遇到的难题,但是本文表明,弗里德里希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权观念的绝对性这一前提之上的,一旦揭示出这一前提的特定文化背景,弗里德里希所讨论的问题仍然还只是开始。 相似文献
2.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庄子)世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出来.(伏尔泰)诚然."哲学必须谨防希冀神道设教",然而与此同时,哲学所做的事,其实必然就是神道设教.(列真·施特劳斯) 相似文献
3.
4.
道德起源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围绕道德的起源,有三个概念需要界定:道德、起源的范畴界定以及起源的历史考察。范畴的界定是道德起源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该问题的研究路径,乃是围绕道德究竟起源于人的经验,还是先验地存在于人的认知世界之外而展开。道德自产生后,作为一种文化,发挥着自己应有的规范作用。反思道德的起源,在于从道德产生的必要性及规范性中,反思中国现实社会的道德之维。 相似文献
5.
生存之维:经验视域与超验视域的分化与融合——关于建构生存哲学的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哲学史上生存论思想进行梳理和辨析 ,是我们在今天建构生存哲学的理论前提。本文分别考察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的逻辑 ,指出 ,西方的前现代哲学就其对人类生存理解的差异来看 ,可以区分为两种思维向度或两种哲学类型 ,一是“经验”哲学 ,属“平常思”;一是“超验”哲学 ,属“异常思”,它们长短互见 ,构成互斥互补的关系。现代哲学尤其是马克思的生存实践观点则是对上述两种哲学类型的扬弃和辩证综合 ,它打通了“经验”与“超验”、“形下”与“形上”,将被人为割裂即“二元”化的世界整合为统一的生活世界 ,并为人们在这一充满矛盾的生活世界中的合理生存提供了“正常思”。较之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基本上坚持了“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致思取向 ,没有形成明显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儒家尤为重视人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但中国传统哲学也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很多问题。因此 ,在马克思生存实践观点的指导下 ,会通中西而又能扬长避短 ,应是我们建构合乎时代需要的生存哲学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6.
7.
8.
康德道德哲学关注的是实践理性发挥作用的领域,表现为三个维度.最高道德法则之普遍性的形式化阐明体现了先验维度;道德哲学之终板诉求的至善及康德对道德情感的眷顾体现了经验维度;作为道德哲学拱顶石的自由理念可思而不可知及对上帝的信仰体现了超验维度.我们既不能夸大其中的形式化因素,又要认识到经验与超验维度的重要意义.三者相互联结、相互蕴含,共同构成了康德道德哲学的整幅图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百年宪政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梳理百年来中国宪政的历史发展,能够总结出许多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后中国宪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一、宪政的基础、主题和关键,在于发展民主政治,离开人民民主、公民权利、就淡不上宪政。二、宪法是宪政的依据,宪政是宪法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建设的需要出发,推迸宪政。既要学习、汲取西方国家有益的经验,又决不能搞全盘西化、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宪政推进中的若干关系,即宪政理论与宪政实践的关系,观念变革与宪政推进的关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宪政实施与宪法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苏维埃宪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较为健全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初步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构成之一;但也有沉痛的教训,机械地移植了苏联的苏维埃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严重,倡导脱离中国实际的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民族资产阶级在很长时期被作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界对于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的,而本文则认为海氏的诗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超验以及神学的维度。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海氏的存在哲学与超验问题之间的关系,而后论证了超验之物与世界的诗性之间的关联,以及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把握超验之物的问题,并且对古希腊和希伯莱两大文化传统在海氏诗学中的汇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刑事诉讼的民主宪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事诉讼立基于公民与国家之间刑事纷争的平等对话与理性交涉,蕴含着民主、法治、自由、宪政等现代政治法律理念和构造。民主宪政制度架构构成了现代刑事诉讼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而现代刑事诉讼又是民主宪政体制的根本保障与制度展开,二者保持着高度和谐互惠及良性互动的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朱富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经济理论不仅要体现事物之间的功能关系,更是要揭示事物之间发生的作用机理,何以存在这种机理的因果关系;显然,这种因果关系的解释是难以依靠经验实在主义加以归纳的,因为它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运用经验范畴来界定整个世界的"认识的谬误",二是把人们经历或者给予人们可能的体验视为最核心的特征。相反,超验实在主义强调,不仅要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注重去辨明和解释那些左右着或促发经验现象的结构和机理、力量和趋势;并且,它借助于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来从"表面现象"来探究"更深层的"因果联系。正因如此,超验实证主义更适合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以此反观诸如王元化对黑格尔、卢梭的反思,张世英"新哲学"的"本体僭越",王国维"哲学之困"的致思根源等都会给人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的民生问题与中国宪政高度契合,民生困境是某些宪法权利未能实现的反映,故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强化宪政理念,推进社会主义宪政事业,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具体的法律制度来控制政府的权力,确保公权力的正当行使,保障人权,以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具体路径而言,需要不断完善公民基本权利之规定;需要善于运用宪法解释方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既是宪政的终极价值取向,又是宪政得以确立的基础和前提。以财产权为核心的人权为政府权力的行使划定了一个严格的界限,成为限制政府、防止权力滥用的根本保障。2004年3月,我国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使财产权由一般权利上升为基本权利,今年,全国人大又以高票通过旨在维护公民财产权的《物权法》,构筑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坚强屏障,奠定了中国迈向宪政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以开放式的方法界定宪政的基础上,了局限于民法视域中考察《法国民法典》的定式思维,面的解读。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对《法国民法典》进行审视,转换从宪政的维度对《法国民法典》的宪政理念进行比较全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那里 ,“共产主义”指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实运动及其要求和结果。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运动 ,它不仅具有经验性的特征而且是现实性的存在。而作为这种现实运动的要求和结果 ,它又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特定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下的社会生活自身运动的趋势 ,因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经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20.
任何一群人,若是想建立彼此间稳定、均衡的伙伴合作关系,就必须首先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规则——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对之予以规约。当这套制度、规则关涉一个社会的时候,法律,作为一种合理化、系统化的规则体系将以其精确、严密的逻辑性起到首要的作用。问题是: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