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普罗米修斯神话是西方文学家喜爱的一个题材。论文探讨了普罗米修斯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形象,指出这一形象嬗变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说明这一神话题材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性和欲望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4.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历经求知、爱情、审美、从政、事业阶段,象征西方知识分子300年来的精神历程,其体现出的"浮士德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马克思非常喜爱歌德,对《浮士德》多有引用,并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一生积极进取,对人类充满仁爱,可谓对"浮士德精神"的承传;浮士德精神中过于强调个人权利、经常陷于灵肉矛盾的弊端,则被马克思以战胜庸人习气的方式所克服,显示出马克思对浮士德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史侨 《新天地》2017,(4):34-35
时下,一部抗日电视剧《敌后便衣队传奇》忽然又被网友翻出来,其中一个片段被称为抗日神剧的巅峰之作.在抗日武装举行的比武大会上,自称"爆破王"的马洛同志端出包子请大家品尝,然后把咬了一口的包子扔出去,包子落地登时爆炸,仿佛马洛扔出去的不是包子而是手榴弹.随后马洛又相继拿出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辣椒……每一样,都既能吃又能炸,马洛称之为"蔬菜雷".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复仇悲剧虽受惠于塞内加,但又离不开英国戏剧传统。无论马洛的《帖木尔》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还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及《哈姆莱特》,无不打上英国文化的烙印,反映人文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桎梏间的冲突。这些复仇悲剧皆以对权力的欲望为动因,悲剧形象宁可牺牲自己和殃及他人也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展示了悲剧英雄向极限挑战的悲壮  相似文献   

7.
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普罗米修斯神话"最早见于赫西俄德的两部诗作,但同一个神话出现了两种讲法.通过文本绎读的方式,比较<神谱>、<劳作与时日>中的两种讲法,可以感知赫西俄德讲述这一神话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人类史是人类的一部努力成长发展史。史籍和文学都记载了一批英雄人物,似乎人类历史就是这些英雄们的耕耘史。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远古人在简陋的生话条件下想象的成果,有极大的超凡拔俗的性质。歌德的浮士德的思想历程,涵盖了文艺复兴之后直到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家、天才人物全部探索过程。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显著特点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文学英雄吸引人们去热烈的向往,大胆的追求,让芸芸众生的生存成长欲求得以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9.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其中该小说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来描述小说中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0.
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分析被认为是结构主义的经典之作。对其基本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及评析,认为他把神话研究引入科学的轨道,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尝试。它在打破传统学术研究的历时性思维、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