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198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倒U型”规律,但该规律并不能解释1980-2013年间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剔除所有影响因素情况下,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符合“倒U型”规律;使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偏离“倒U型”规律的主要原因是超前城市化与对口援疆政策.此外,经济增长有助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拐点的提前到来;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地弥合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才能进一步缩小新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所谓城乡差距,就是指农村在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落后于城市的情况,也是指农村居民在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上相对于城市居民低下的情况。城乡不平衡的“二元经济”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的现象。按照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经济发展中,城乡差距总是有一个先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倒U型”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  谢云 《统计与决策》2017,(9):140-143
文章根据湖北省197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首先对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依次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倒U型”关系检验,最后分析两者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呈现出了“倒U型”关系,且拐点在39%时出现,湖北省城镇化已经进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阶段.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则为双向;短期内,城镇化水平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加速了城镇化进程;长期内,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韶华  柳杨 《统计与决策》2016,(12):138-140
文章基于目前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就我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非线性特征,两个门槛值分别为0.312和0.471.(2)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只对处于特定城镇化水平的省份才成立.(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通过干预经济和扶持农村来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且对处于较高城镇化水平的省份还起到了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教育支出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研究中国城乡教育支出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只有长期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的平均教育水平,最终通过教育的平等化,才能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此外,从长期来看,城乡教育支出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波动的影响程度大约为16%,这说明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除了教育之外,还要许多其它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独娟  刘波 《统计与决策》2012,(18):142-144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城乡收入比与城乡基尼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工资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城乡差是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扩大的主要原因,而农村经营性收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发展水平、非农业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及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双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为“倒U”型;在区域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于中部地区而言,这种作用效果却恰好相反;门槛效应显示,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不同效果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充分考虑回归结果稳健性的问题后发现,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强 《统计与决策》2012,(6):111-115
文章通过设定面板协整模型来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校正模型考察短期动态调节效应。通过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异质性的面板协整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效应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短期内应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大农业投入,长期内应着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吴鹏 《统计与决策》2017,(5):109-112
文章利用中国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分别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耦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型”,而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5个维度19项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了2011—2017年31个省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7年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表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的区域特征;从整体来看,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就区域而言,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东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正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邵勖  许超 《统计与决策》2016,(5):114-117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惩罚分位数回归的估计方法,选取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就业公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就业保护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向效应”,稳定就业占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向效应”;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U型趋势,稳定就业占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缩小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层面,较少研究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缺乏进一步对其中机理分析与影响效应的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要素的配置,进而对城乡收入等造成影响。为此,在阐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对收入差距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20年全国29个省级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要素流动在此过程中充当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研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时间段差异,现阶段影响更为显著;东北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收入差距呈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承担重要机制作用。基于此,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14.
《山东统计》2010,(4):16-18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为目标,把统筹城乡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形成了城乡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文章运用1978~2010年的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对外贸易指标和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其进行估计,来研究这些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和对外贸易指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逐步增大趋势,农村金融发展指标的影响力虽然递减但仍为正。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加强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角度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兰溪市作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市,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差距较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规划引导,有序推进;试点引路,示范带动等建议,从而有利于加快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兰溪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多变量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不同省份之间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东部省份最显著且程度最高,在中西部并不明显;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加快商业金融发展、促进金融业合理竞争的金融手段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财政支持措施比金融手段更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王韧 《统计研究》2006,40(4):14-19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变动过程,具体测量中,考虑到长期以来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居民主要采用了“纯收入”的概念,而对城镇居民则在1993年以前主要采用“生活费收入”,以后改为“可支配收入”的概念,根据李实(1999)的研究,这一统计口径将会忽视城镇职工所享有的公费医疗、教育补贴、养老金待遇等项收入,由此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低估;另一方面,根据消费函数理论,长期内的平均消费倾向将趋于稳定,即消费和收入间将会维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因此可以采用城乡消费水平作为城乡收入差距衡量的主要指标。在这一测…  相似文献   

19.
黄浩 《四川省情》2005,(7):38-38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山高路险,信息闭塞,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将西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继续推动西部农村改革、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看,西部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我国1982~2011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通过基于截面的变系数面板回归模型与基于时期的变系数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省级地区差异与年度差异。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镇化水平、拥有不同农业劳动力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地区来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拉大、缩小与无实质影响三种情况。年度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很多年份不显著,城镇化也不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或缩小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