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迪 《东岳论丛》2001,22(2):143-144
崔海正教授在宋词研究上成绩斐然 ,先后有《东坡词研究》、《东坡词选注》(合作 )、《宋词研究述略》等论著和多篇论文问世 ,近又欣喜地读到了他的新著《宋代齐鲁词人概观》(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本书首次对宋代占籍齐鲁的词人逐一进行了简要的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齐鲁词人群体进行了总体性扫描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化了宋词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诗、宋词、元曲 ,三峰并峙。可惜有唐一代 ,齐鲁文运不振 ,诗人不多 ,更乏名家、大家。而宋代 ,齐鲁文风鼎盛 ,大家、名家辈出…  相似文献   

2.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宋词发展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过去的人都把“宋词”和“唐诗”、“元曲”并提。如果就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看,宋词是比不上唐诗和元曲的;不但比不上唐诗和元曲,就是和宋代的诗、文比起来也有逊色。因而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是最薄弱的一环,它没有出现过象诗中的杜甫和曲中的关汉卿这么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家。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把宋词的评价提高到和唐诗、元曲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认为它可以为宋代的代表文学,这是不  相似文献   

4.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4,17(3):16-20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宋代帝王大都推崇佛教,因此士大夫文人也习佛成风;而佛教(主要是南禅宗)的世俗化转向及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更为宋代士大夫文人在佛禅义理的沉潜中获得精神的超越大开了方便之门。佛教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至深至广,特别是在诗歌和散文领域。相对而言,宋词受佛教的影响较小,但词是有宋"一代文学"的标志性"产品",虽然"词为艳科",专主情致,侑酒佐欢、遣兴娱宾是其主要功能,然而填词既然是当时士大夫文人文学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不免渗透着他们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也就不难从中看到或感受到词人与佛禅的不解因缘。  相似文献   

6.
付红妹  张虹  霍素君 《河北学刊》2007,27(4):143-145
艺术品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外化,宋词亦不例外。宋代士人是宋词的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他们的心理结构直接影响到宋词审美风貌的形成。在滋生于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的隐逸精神的影响下,宋词形成了清旷、疏放、空淡的一脉审美风貌。宋代士人既积极入世又保持精神自由、追求诗意生存的人生态度对当前的中国文坛乃至中国社会都是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经建 《人文杂志》2003,(2):95-102
中国西部文化存在着多维性特征 ,而伊斯兰文化在其间占有重要位置。同样 ,中国西部文学也是在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精神资源中成型并得以发展。本文将从伊斯兰文化的动态生存意识与西部文学的母题话语、题材形态的构成 ,伊斯兰文化的“现实主义”特色与西部文学的诗性现实主义基质 ,伊斯兰文化的坚忍敬畏、扬励刚强、崇武好胜的精神品格与西部文学中的“硬汉子”形象以及悲剧性美学风格 ,伊期兰文化的神秘主义思想与西部文学的神秘主义创作风采等四个方面 ,阐析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之间互动性的、对话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魏晋风度与文的自觉,在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学的研究中,是一个最常见的题目,但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去看,在这个题目之下,包含着许多令人神往的内容。鲁迅当年十分钟情于六朝文学,但鲁迅先生的研究方法倒重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史,他把拟写的六朝文学,定名为“酒、药、女、佛”。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是他在1927年9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所作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讲演,主要讲了“酒”与“药”,十分遗憾的是“女”与“佛味曾涉及,否则我们今天将能见到许多深刻的见解。总的来看,魏晋时期是一个中国民族文化精…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 1999)由武汉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出版。该《年鉴》于开篇《宋诗研究的展望》征引程杰、莫砺锋载于《阴山学刊》2 0 0 0年第 2期的文章 :《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 ;在“研究综述”中引用台湾学者张高评发表于《阴山学刊》1997年第 3期的文章 :《新变代雄与宋诗之文学史地位》 ;于“论文摘要”中摘引了杨海明发表于《阴山学刊》1997年第 4期的文章 :《柳永 :世俗词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况味》 ;于“论著索引”…  相似文献   

10.
魏晋文学研究中的鲁迅资源和"鲁迅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荣  薛艳 《学术界》2006,6(1):132-136
鲁迅对魏晋文章十分钟爱,他的一些论述尽管是“杂文笔法”,却对后来的魏晋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今人动辄引用鲁迅的话以为依据,这在魏晋文学研究学术史上形成鲁迅资源的同时又几乎形成了“鲁迅神话”。但是,通过对鲁迅关于魏晋文学具体事例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鲁迅的“杂文笔法”不应该与严谨的学术研究混淆起来。何况,即使是鲁迅对魏晋文学的学术式研究,也仍然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需要将人为的“鲁迅神话”还原为现实中的“人话”,客观地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11.
考察 2 0世纪中国区域小说的生长历程 ,我们不应忽略这样一个问题 ,即制约区域小说消长沉浮的历史动因和各区域文化应对时代“精神气候”的潜在活力。区域小说的消长沉浮 ,很大程度上就是区域文化与 2 0世纪的“精神气候”或龃龉或投合的结果。每一次区域文学创作的潮涌 ,都构成了对前一阶段文学的反拨 ,并因此推动了 2 0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型的进程。 2 0世纪文学的犁铧留下的最深痕迹 ,往往就是区域文学创作的繁盛之处。  相似文献   

12.
宋代有着广博的文化内容和深厚的文化涵蕴,宋代文化与宋代美学之间产生了内在的互涵式联系。宋代的怀旧意识、史学精神、议论风格、求异思维等影响并铸合了宋代美学精神和形态。把握宋人疑经变古、独立自持的文化品格,穷究性理、重视才学的文化诉求,崇尚典范、念远怀旧的文化心态,就能对宋人的一系列审美主张和形态做出恰当的解释。宋代美学书卷气浓,富于雅化色彩。宋词、宋诗、宋画、宋书、宋瓷、宋塑等,作为具有高峰意义和时代名片性质的审美品类,无一例外地具有这些特征,从而使得宋代美学成为文化型美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隋唐以来,词体渐兴,至两宋蔚为大观。尽管人们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并列为一代之代表文学的说法有不同见解,但对词体在宋代的繁荣并无异议。这的确是事实,与词的初始阶段即唐五代词相比,宋代词人词作的数量都要超出几倍乃至十几倍,同时还出现了不少第一流的词家;而词调之众多,词籍刊行、流布之广,风格流派之多样,词作艺术之成熟,更非唐五代时期所能有。然而,正如刘扬忠先生《宋词研究之路》谈到这一问题时所说,“在宋词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宋词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探讨这一问…  相似文献   

14.
言说与不可言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话语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 2 0世纪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发轫于 1 898年的维新运动 ,此后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 :启蒙精神的激荡与确立———“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精神的重构与缺失———“普罗文学”兴起至“文革”终结 ;启蒙精神的复兴与反思———新时期至 2 0世纪末。启蒙精神裹挟着文学话语的强大力量 ,以背离传统的批判立场 ,实现了与西方启蒙理念的对接 ,铭刻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时代印记 ,对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救赎真理的衰落和文学文化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现象。“精神派”和“物质派”的抵牾从深层来说代表着现代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冲突,是“现代性”自身的固有矛盾的体现。“精神派”的精神至上倾向,彰显了人的主观意志,扩大了文学对于历史的影响力,也使社会诸领域的变革带上了“泛文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袁瑾 《兰州学刊》2009,(9):181-18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宋词文化批判兴起,民俗文化就成为宋词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评论者或从宏观的大文化视野关照宋词的产生以及担负的社会文化作用,或将之作为某个历史时期民俗生活材料的记录,在历史层面上进行信息的还原。但是,由于民俗具有生活相和风习的文化意识两个层面,它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风俗画、世态人情的表层展示上,它在更深层次影响着词人的创作情感和艺术思维,以传承性的巨大感染力约束着词人的创作。文章拟就从民俗对词人创作过程的影响切入,探讨民俗文化与宋词创作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7.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江湖”是侠文化的具有特指意味的价值范畴 ,平民乌托邦色彩、“狂欢”与“救赎”是“江湖”的基本主题内涵。一方面是“江湖”乌托邦的文化题旨给 2 0世纪小说提供了具有充分的世俗关怀精神的叙事资源和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创造空间 ,另一方面 2 0世纪小说创作对“江湖”乌托邦的文化题旨的审美阐发可以转述为 :侠文化中有关“江湖”乌托邦的话语表述和文学创作的虚构性质 (乌托邦式文类特征 )在相同的或乌托邦化的语境中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 90年代后 ,上海形成了新海派批评群体。他们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启蒙意识 ,借鉴了 2 0世纪西方后现代精神 ,在解读当下社会、文化、文学方面表现出深刻的同情态度和新锐的批评精神。是当代中国较有代表的批评群体 ,已经显示出某种独立的批评流派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朱晓进所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一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之一,从地域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全面论述了“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阐释了山药蛋派文学的文化意蕴、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成功地实现了对“对山药蛋派”文学由政治工具判断向文化价值判断的跃迁,是“山药蛋派”研究中一部开拓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揭橥和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文体,中国游记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和博大深厚 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旅游热的勃兴,游 记文学创作不仅日益兴盛.而且承负着更加多元、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历史地看,中国游记文学恰好正 式诞生于人文觉醒的魏晋时代,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特定时代精神孕育的宁馨儿。同时,这一时代 精神之于游记文学创作,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且具有独特的互动方式、途径与结果。从“游”的审 美精神、实践活动到艺术创造;从赋、书、序的多元选择到最终于“记”的定型;从“文学游记”与“地志游记” 的两向分化到相互融合;从《水经注》由他志著作向地志游记、由地志游记向文学游记的依次转化并跃升为 初期游记的经典之作……都无不如此。魏晋人文觉醒的时代精神催生出了游记文学这一奇葩.同时游记 文学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载体涵蕴、体现着这一时代精神.通过生命与自然的审美熔铸,赋予山水游历 的对象、主体与行为以生命、以哲理、以永恒.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