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喜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国内著名学者、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奠基人郑德荣教授的新著《郑德荣自选集》最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选编了作者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撰写的 5 2篇学术论文和 10篇书序 ,是郑德荣教授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辛勤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充分反映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深的学术造诣。郑德荣教授从 195 2年开始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迄今已近 5 0年。 5 0年的辛勤耕耘 ,探索创新 ,使得他著作等身 ,硕果累累。他在 1979年主持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继 5 0年… 相似文献
2.
3.
张正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160-160
《传统文化诠释与批评》是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毛德富先生所著。作者以丰厚的国学知识,丰富的文化史料,从全新的、独特的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国文化精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及诠释。这无疑给我们这个充满物欲、充满浮躁的社会里仍然存在着的为数不算太多的虔诚的读者以莫大的告慰。在这个文化商业化的时代,读者能读到的真正的好书少得可怜,犹如凤毛麟角,而本书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4.
王景泽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84-87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新近出版《学术研究丛书》五册及《吉林通史》三卷。本人逐篇研读,略有心得,谨将所思所想梳理于此,以求教于同仁。
鸦片战争以降,国人对东北地区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缘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沙俄侵华,并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从那时起,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人们是将中国东北地区作为“边疆”看待、将东北历史作为“边疆史”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李景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伴随着新千年的伊始和世纪的交替,知识经济时代飓风般地向全球席卷,其态势咄咄逼人,其声威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一个奋力创新的时代。在人们兴奋地聆听时代强音的时候.笔者拜读了新近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刘助柏先生的专著《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以下简称《创新》)一书,受益匪浅。刘助柏教授是燕山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成果卓著的科研工作者。在潜心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同时,老先生再辟蹊径,倾力研究知识创新理论和创新教育问题。从1987年开始,刘助柏教授为研究生讲授“科研入门”课,现为硕士生讲授公共课“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这部专著是他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之结晶,堪称上乘。笔者体会,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南通电视台的精品栏目《江风海韵》在洋洋大观的电视荧屏上是并不起眼的艺术角色,然而,小而有味,过目却难以忘怀,我喜欢她。当我手捧400余页厚重的与原栏目同名的电视文本《江风海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5月版)一书后,我仿佛又在一次欣赏到她那独特的韵味,我除了惊喜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7.
盛恒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2)
读着《木笛》这篇文章,我耳边仿佛木笛声起。那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凄楚动人,好似百鸟哀鸣!透过这木笛声,我清晰地看到主人公朱丹那一颗鲜红的滚烫的赤子之心,和他高尚的灵魂。在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通往美好前途的十字路口,在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高考试题的第四题是引起考生极大兴趣的作文题,叫《读‘画蛋’有感》.“画蛋”一文记叙的是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画的故事.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著名画家,据说他小时候拜当时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学画,老师就是叫他从画蛋开始的.芬奇听从老师的指导,扎扎实实地学习画画的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象《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许多不朽的名画,因而成了一代宗师.这个故事不仅对考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10.
上小学时,乔叶一直很自卑,调座位总被安排到差生区域。她个子矮,又近视。但她不愿说。因为她自卑。后来,她的新班主任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时常关注她的学习。有一次老师以她的练习做范本。要求全班同学学习她,使她受宠若惊。那夜,她通宵达旦,把练习册大片的空白区补了上来。她开始对学习有了希望。最后坐到了中间第一排。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讲,能够著书而立说者都有比较自觉的方法论意识,程志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一书正表明了这一点.在此书的"绪论"部分,作者专门讨论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如何运用于黄宗羲哲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故事书,这本书就像吸铁石似的,把我紧紧地吸住了。有一个小故事,讲述了著名泼墨画家"黑画张"的传说。黑画张3岁就开始学画,一直笔不离手,手不离笔,他不论严寒酷暑,总是埋头练画,从不间断。可是,练了20年,磨穿了好多砚台,连门前的小池也被染黑了,却仍是默默无闻,这是怎么回事?原来 相似文献
13.
"叙事"的学术价值——读《整风前后》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7):98-100
《整风前后》是严平女士为陈荒煤所写传记《燃烧的是灵魂》中的一节,记述1938-1945年这段时间,荒煤来到延安后的经历和创作。严平所写传记,好就好在以荒煤的经历,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延安知识分子的样本。认识历史的方法与渠道,包括理性和感性两种,不可以偏废。但在学术上,往往容易轻视感性的方式。不要忽视叙事(史传),把它视为学术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许是一个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16.
17.
读萨特的《厌恶》一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小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法国现代作家尼藏(Nizan,1905—1940)说:“萨特堪称一位法兰西的卡夫卡。”这话很有道理。因为萨特与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卡夫卡的小说都脱离了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小说的传统,而继承、恢复、发展了十八世纪欧洲哲理小说的传统。用小说的文艺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是这两位著名作家,也可以说两位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厌恶》(La Nausee)是萨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法国以至在西方世界都很有影响。萨特自己也最满意这部作品。《厌恶》一书经常与塞利纳(L.Celine 1894—1961)的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