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背景、新学教育、时局和社会背景、自身刻苦铸就了向警予的早期教育救国思想.其逐渐形成了教育“取重于自动”以创未来之社会,兴办女学之教育,男女共学、平享教育的思想体系,并为之努力实践,筹款建校,奔走劝学,推陈出新,引进教员,壮大师资.这种注重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教育救国主张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虽然未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机之中,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对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新中国今非昔比,全国上下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新探讨这一课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公”、“能”意识的救国人才,既是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的根本目标之所在。其教育行政管理思想,也于此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张伯苓校长的某些教育行政管理思想及其实践,仍然对当前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受外部力量冲击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屈辱与抗争始终交织在一起。由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漫长的和曲折的,因此我们研究的着眼点既可以落在社会宏观发展方面,也可以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具体领域的变迁进行考查。本文拟就管见所及,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关于教育救国的思想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哲学是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出发,胡适提出了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工具、培养完善的个性、个体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观点,构筑了其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国思潮催生了教育独立意识;但教育独立思想在学潮问题上所持的参政自律态度,凸显了现代教育立足于自身的学术和文化特质独立地服务于社会的主体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教育独立为前提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对狭隘教育救国论的一种理论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许庆如 《兰州学刊》2011,(5):164-167
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挑战下催生出了一批批有着深厚救国情怀的教育家。他们相继提出了技术教育救国、开发民智以救国以及更加多元的教育救国路线,并进行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教育家的救国情怀来重新审视教育救国思潮,可见教育救国思潮不仅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而且为当今教育家办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严复、张(誊)、蔡元培、胡适、黄炎培等民国时期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既充分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在开启民智方面的巨大作用,反对当局对学生的镇压,又不主张学生进行游行、请愿,尤其反对他们罢课.他们认为学生运动只是无奈之举,不但虚掷光阴,荒疏学业,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形成这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认识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对教育救国理念的坚守.显然,对教育救国思潮和学生运动的地位与作用也应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和蔡元培作为兼容并蓄、学贯中西的一代爱国文化巨子,他们为救国强国所做的种种努力,不但为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近代中国救亡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版界泰斗张元济以“昌明教育”为宗旨,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倾毕生心力将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出版社,通过出版高质量的书籍为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建立了不朽功勋;“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蔡元培则终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和进行教育改革,并以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人格风范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学人,从而为近代文化繁荣、教育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他们二人之间长期而真挚的情谊应是其原因之一,而这恰恰是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张丽梅  朱俊华 《理论界》2010,(4):187-188
现代教育受到工业化的影响,日趋产业化,尤其是工业的非人格化影响着现代教育;教育的关注点集中在分工、经济,热衷于物质的全部知识,却忽视了对于人的存在之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这造成了现代教育危机重重,而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探寻可以贯彻人本精神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从国内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中不难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浅析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悦辉 《中州学刊》2002,(3):168-170
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宗旨。为此,须把握机遇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实践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尹新华 《兰州学刊》2006,(12):133-135
陆征祥退出政坛后,以精神重塑为核心,构建了一套铲除社会弊端,进而拯救中国的方案。他不仅呼吁通过树立基督信仰去除私欲,也要求以基督宗教文化来完善儒家文化,同时更希望把儒家文化推向世界以消除隔阂。尽管陆征祥所提出的救国理念有着诸多缺陷,但在20世纪前半期众说纷纭的救国论中,仍不失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3.
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职业教育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阶级、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职业教育思想的特征是:教育讲求实用,为发展生产、发展民族经济服务:在教育方法上,提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人才能够能够服务于社会生产,服务于社会生活。这些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真知灼见,不仅表现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中,也体现在他的实践行动中。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克强 《船山学刊》2006,(4):184-186
张伯苓弃武从教,创建了南开系列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给予了启示,特别是对培养人才的宗旨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或发展的历史关头 ,知识分子总是勇敢地承担起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历史使命或举起“教育救国”的旗帜。在面向新世纪、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 ,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重在创新 ,而创新离不开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能够承担其历史使命必须在业务上加强科学精神修养 ,思想上加强爱国主义修养 ,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整个社会应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风气 ,在体制上、物质上和精神上为知识分子实现其历史使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丽丽 《理论界》2010,(1):120-122
"救国"问题是近代社会的主题。天主教在近代中国被称为"帝国主义先锋队"。徐宗泽(1886-1947)是近代重要的中国天主教学者之一。徐氏从天主教教义层面一方面为天主教作辩护,一方面则致力于唤醒教友的爱国意识。本文以"救国"为主题,整理不同时期他关于救国问题的论述。笔者尝试系统地勾勒出他所构建的救国观:首先由人的"现世暂福"证国家之重要性,其次以"家"喻"国"辩"爱国心志",最后则提出"抗战"乃天主"预见预许"的公义之战。  相似文献   

18.
建构走向新世纪的大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掀起一场以加强质量意识和重视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本文试图参照新世纪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变革的趋向,就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歧义和论争,在宏观层面上作背景性的探讨,以期为构建走向新世纪的大学教育理念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有错位现象 ,强调了尊师 ,忽视了爱生。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按需设教”。  相似文献   

20.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