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中国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方面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不仅对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艺术深有研究,还大力引进了西方好的书籍装帧形式。在引进西方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他注意到了一个关乎民族文化根本性的问题——"民族性",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正是他勇于引进西方文化而又能够保持传统文化中"民族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书籍装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印制工艺的发展而发展。早在1800年前造纸方法的发明,1300年前制版印刷的出现,800年前活字印刷的问世,为书籍装帧提供了物质条件与工艺技术手段,装帧形式由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进而演变为包背装、线装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国印刷技术的引进,书籍装帧有了较大发展,平装、软精装、硬精装、豪华装等形式相继出现,装帧艺术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艺术门类,根植于文化艺术领域中,施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以及发展的历程,说明了书籍装帧设计是在不断适应审美意识中而发展变化的,审美意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书籍装帧设计创意的基本思路与原则、审美特性的表达、审美客体创作能力的发挥等问题,都是人们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变化的显现,也都是与时俱进的结果。这也表明,传统事物在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下,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飞速发展的现实,多元文化的拓展,数字化的普及与应用,审美视野的扩大,冲击着传统审美意识的标准,催生着现代审美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书籍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两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书籍装帧设计是一本书的包装,通过艺术形象设计来反映书籍的内涵。从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到插图设计,书籍装帧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作为文化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5.
空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空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和魅力。书籍装帧设计中运用空白可突出书名、突出主题、产生注意 ,可产生和谐和美感 ,可产生联想与创造 ,可产生简洁与轻松感觉。所以 ,合理使用空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装帧形态与所用的材料因各个历史时期书籍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从书籍装帧的各部分、装帧的形式与内容以及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等方面探讨了现代装帧艺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古为今用不复古,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所提倡的原则。现代书籍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了解和研究书籍装帧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文字传达与图形等,寻找最佳结合点,使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相互糅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不断丰富现代书籍装帧语言,为现代书籍装帧的创新、发展获得强有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我国书籍装帧艺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涌现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相比之下,评价这些作品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装帧艺术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其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是书籍装帧评价的审美标准问题。本文拟从封面设计中意境的开拓、形式美、色彩美、民族特点与时代感四个方面,对书籍装帧艺术评价的审美标准作初步探讨。装帧艺术与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一样具有表现艺术的特征,而这种表现艺术尤为注  相似文献   

9.
晋中剪纸纹样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纸纹样具有鲜明的中国地域性农耕文化的韵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意趣,展现着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其中,山西晋中地区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风格。通过分析山西剪纸纹样的平面化、意象性、装饰性,揭示晋中剪纸纹样符号的审美文化内涵,探究晋中剪纸纹样与书籍装帧设计的契合点,把传统的人文理念的剪纸纹样融进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之中,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开拓新的艺术空间做初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平面设计中的标志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为例 ,论述了在艺术设计中应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设计出既具民族风格又具现代理念的优秀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发展,强调书籍设计是一个书籍整体形、态的设计,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当今书籍设计应更新观念,开拓书籍形态再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籍各个功能部分在其特定的位置与功效的要求下,呈现出有节奏的重复、对比、停顿以及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渐变。无论是形式造就的协调与柔媚之美,亦或是激烈动荡的对比之美,节奏形式美几乎渗透到对书籍设计恩考的一切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13.
洛阳是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发展统一文化的中心 ;大业世东都图书整理凸显着统会古今综理南北典籍以推进统一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征。其图书整理 ,集图书特别征集、综理鉴别、部类编目、庋藏保护、抄录传播诸图书措理诸环节 ;其因于开皇世西京之图书而踵续增大以开扬隋氏富藏之规模 ,实为有隋图书的一次总结集。郑樵所谓“隋家藏书 ,富于古今”的历史大观 ,可谓形成于开皇世所搜聚 ,而底成于大业世所增广。隋唐嬗替 ,唐人因承东都所聚 ,渐积增广而开出盛唐开元世国家图书事业殿军于我国中古图书业之辉煌 ,考镜其源流实始于有隋 ,始于有隋东都之最后结集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需要文明的对话与文明的交流.十五世纪初的明代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明王朝之命,以和平的方式,向广大时处落后的亚非国家和地区传播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一些亚非国家的文化精华,对中国与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郑和下西洋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是多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从历法、冠服、科举制度的颁给,先进生产力的传播,图书、乐器、度量衡的赠予,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崇扬,绘画、建筑、雕刻艺术的交流,珍奇动植物的引进等方面作简要叙述.郑和是和平友好的使者,他的远航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社会进步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丰富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与交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清册封使录以及《琉球入学见闻录》所记来看,明清两代琉球派往中国的使团和留学生,以及明清两代派往琉球的册封使团,不仅加强了双方的政治经济交流,也使得儒学在琉球得以传播,并对琉球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雕版书籍之设计一般而言体现出朴实之显著特色。这同雕版技术及雕版书籍最早发明于中国民间及其农业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宋代奠定的这种朴实的书籍形制设计理念,使得书籍得以广泛传播,真正成为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大众媒介。宋代确立了雕版印刷术普遍采用后中国书籍的基本形制。宋代雕版书籍确立了书籍史上最早的平装典范。宋刻书籍,采用不同字体、不同字号以及特殊的标识符号区分或标示不同的编辑语言,使版面上的编辑语言及其功能十分明确。这种编辑语言及其书籍体例奠定了中国古代雕版书籍版面编辑语言的基本格局,为之后中国雕版书籍一直沿用。宋代书籍插图已比较普遍。插图的普遍应用,使得宋版书籍图文并茂,不仅书籍内容更加完整,意义更加丰富,而且书籍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效果也更加理想,书籍文本知识和意义的传播也由此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多彩。宋版书籍最入目者,正是其风神别具——没有二种书籍书刻之字体完全相同者——正字书体的美。宋代书籍之美,乃在于其书籍内在的宋代文化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17.
版本学及其观念在隋唐五代有较大发展:隋朝开始重视图书的收集与整理,在古籍整理与版本复制方面卓有成效,尽管其时未出现相关的理论表述,但其时版本复制及有关处理方法,对唐代及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官修本上,影响更为明显。唐代图书版本形态虽仍以写本为主,却又出现了雕版印书。这一时期的书本用纸与装帧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迹象:隋代在版本装帧上产生了分品装帧收藏方法;唐代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连脊装等比较先进的装帧式样;用纸方面唐代则出现了少量的皮纸写本。晚唐五代作为中国古代版本学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在版本学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监本《九经》的刻印和家本《九经》的刻印,以及诸如毋昭裔家刻诸史、贯休自刻文集等其他刻本,表明其时不但刻本范围有所扩大,且刻书机构也日臻完善。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版本学的确立准备了物质条件,亦对后来中国印刷史及版本学史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古籍“旋风装”演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文献和留存实物的限制,学界对古籍旋风装的具体装帧形式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古籍旋风装在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经历了旋风叶卷子(龙鳞装)、旋风叶(叶子)、旋风册子(经折装)三种不同的装帧形态。  相似文献   

19.
虽然当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多以其学术价值而存在,为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真正具有教科书体例特点和表达方式的教育心理学论著却非常缺乏。本文通过对作为教科书的教育心理学论著在板块设置及表达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师范院校的准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私人藏书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国时期私人藏书由盛转衰,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并走向终结。其原因有多种:封建社会的消亡使私人藏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活字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封建私人藏书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侵华战争给私人藏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多种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私人藏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