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 ,联系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 ,用教育学的视角和观点 ,分析了大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龙江剧艺术的生命袁文波艺术的个性是区别各种艺术形态、样式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以及对自己发现的结果。龙江剧若没有自己的个性,就不能称之为龙江剧。这一剧目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沿着寻求探索、反复实验的道路前进。为了龙江剧的健康成长,并... 相似文献
4.
一在首先教育价值观上有两种不同的观念 ,一种是以社会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价值观 ,一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价值观。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把社会需求作为教育的唯一出发点 ;强调教育要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主张以社会总需求作为唯一依据来建构教育的目标 ;主张根据社会所奉行的准则来规范教育过程的诸多方面 ,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 ,从而认为教育结果的好坏 ,只能以它是否维持社会的繁荣为尺度。这种教育观的极端形式是以国家为中心 ,即把教育的一切全部纳入国… 相似文献
5.
网络世界中的身份和社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传媒技术和社会化而言 ,网络交往是一种全新的事物。信息高速路 ,即作为纯粹信息传递途径的计算机网络 ,使人们能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迅速打开荧光屏后面的现实之门。因特网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相互影响的空间 :在这里 ,可以建立社会联系、构建共同的世界和检验可供选择的身份。交往的传统形式同网络中的交往形式交织在一起。这种交往形式将简单的相互交往的紧密关系同人们松散的和匿名的虚拟现实结合在一起。信息网络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新的机会 ,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可能性已经达到超级连接的数量级。交往的快速缩短了… 相似文献
6.
7.
“人是什么?”过去,这个问题的探索表现为对个人命运和使命的抽象思考。在今天科技革命和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理性时代,这个问题就转变成下面这些问题了:“机器能思维吗?”“机器能比它的创造者更完美吗?”“人本身仅仅是一部复杂的、通过自然途径产生的、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信息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8.
9.
批判和超越传统激励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发展变革的重要基础。基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激励理念鲜明地昭示出:激励主客体之间是统一平等的,激励的根本目标就是形成全员自我激励的“自组织”。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规制的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规制是以消除外部性和内部性方面的市场失灵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但是,市场失灵仅是规制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规制、私法与市场机制本身都可能用来消除外部性和内部性问题,而规制并不能证明必然比后两者更为有效.因此,有必要对三者纠正市场失灵的效果进行权衡以找到其合理的替代边界.同时,三者之间往往还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当前,社会性规制理论研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视具体行业分析,忽略整体理论研究.社会性规制理论有三种研究趋势值得关注,即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委托代理分析方法和制度主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性调节机制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惊异速度增长.在经济成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下存在的结构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单位体制解体而社会开始成长,但是社会领域里中间组织的缺失是现阶段的问题所在,这成了当下社会阶层间差距加大、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今后,中间组织的发展动向和公共化的进展,或将决定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13.
1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这“理想”二字,有时并不明白,因此也就受着折磨。有人把“爱情”理解为纯粹“情之所爱”,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这是一种误解。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圣洁的、崇高的感情活动。它不仅包含有“情”,还有思想和意志。因之,它是理智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它是现实的,也是最富有理想的。婚姻则是爱情的延续和固定。婚的含义是明男女之礼;姻的含义是明亲戚之别。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一旦付诸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犯罪问题,是应用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问题中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与社会价值和生存条件发生偏离,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就成为社会问题。犯罪侵犯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是唯一需要动用刑罚手段参与解决的社会问题。这种手段,虽能达到罪后特殊预防的目的,一般预防的效果却不显著。仅仅是表现了对犯罪的社会评价的刑事强制性,使犯罪问题同其他社会问题有所区别。犯罪问题是一个涉及生活领域、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的症候群,所以它的研究与治理,单纯地或合并地运用犯罪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或者行为科学,以及手段选择上的刑事独裁、保外帮教等等,固然可以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发挥功效,但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理论出发,还必须有一种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单位的学科,有一套社会整体预防计划为指导,才能避免研究与治理过程中的板块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社会学这一群科学,辅之以其他学科,从整体上揭示犯罪原因、指导社会预防,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一切社会控制的方式治理犯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魏再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3)
此文先从区分与法有联系的几个概念入手,把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社会与国家、法的阶级性与人的社会性划分开来,然后对法具有社会性的四个论据作了评论。作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法只是实现人类本质属性——社会性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作为人类本质属性的社会性,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而那时以阶级性为本质属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法有无阶级性,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此文的论述与已有文章不同。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继承了黑人文学最典型的创作手法,如穿插许多神话传说、运用隐喻手法、融入布鲁斯音乐特征、显现宗教影响的痕迹等,在此基础上,她大胆地引入了现代文学理念,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多重视角叙述等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中,突出了主人公所经历的身心磨难和小说主题,也使莫里森的小说从民族性走向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资源的稀缺性与腐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种令人十分痛恨的社会现象 ,它的存在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制止这一现象的产生。可是 ,至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杜绝这一社会问题的发生(尽管 ,这其中 ,不乏有象新加坡等对腐败治理卓有成效的国家)。那么 ,为什么腐败的治理如此困难 ,屡禁不止呢?到底应如何治理它?要想回答这一问题 ,我想首先应找到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的根源目前 ,理论界对腐败的原因分析非常多 ,有从历史上找根源的 ,还有从文化、经济等方面寻找根源的。但我认为 ,腐败之所以不能根治 ,关键还是在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自我实现”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议论较多的中心话题和追求达到的目标。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说法,“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是自我发展最高潜力的表现。也就是说,个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有要求将自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需要。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实现”确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社会需要,这 相似文献
19.
个人的社会性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和在不同的关系中来理解,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含义和性质。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从整个来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个人的社会性大致有如下几种基本的含义和性质。1.作为个人生存须和他人合作的联合性和集体性这样来理解个人的社会性,是从个人的有限性以及为了生存需和他人合作的类本性着眼的。因此这种社会性多指个人间的联合性和共同性(共同规范性、共同目的性、共同意识性、共同的需要和利益以及共同的活动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人的相互依存性、集体性、聚合性(联合性)、共同性、合作性都是个人的社会性的同义语。这方面的思想有如下几点:第一,人是从具有社会化的动物—猿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工作不应该沦为一种“治理术”,而应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回应社区需求的社会保护机制,这促使我们从长期以来对社会工作的技术型塑转向对社会工作“社会性”的关注.通过反思性地批判了现有关于上述议题的理论范式及其限度,笔者借助波兰尼的“嵌入性”思想和社会保护理论,尝试从社会公正、社会理性、社会保护和社会团结等维度构建社会工作“社会性”的理论内核,以作为思考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种可能框架.同时,要实现对社会工作社会性的重塑,应将“社区”带回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将“社区”视为社会工作与社区大众互动的实践场域,重构“社区”作为人们生活、情感、精神共同体的社会属性,以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探寻社会工作的“社会”真意.这是社会工作之于中国语境所需具有的“社会想象力”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