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中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课本多,学时长,教学工作量大,但收效甚微.究其故,是因为把一门才情课、智能课、素养课当作基础课、知识课、文化课、工具课等来教,其结果必然导致语文先生在教学中的着力点和用力方向都发生了偏差,最终酿成了播龙种而收跳蚤的结果.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悟性,即对"生活"和"语言"的敏感,语文先生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这两个敏感上下功夫,花气力,而不是常常把一篇(首)有机统一、有生命的作品像庖丁解牛一样,肢解成八大块,硬塞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两个"敏感"的时候,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调动自己的情感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至关重要.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情感的冷漠、缺失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语文"作为人文性最突出的一门学科,理应承担起情感教育这一重要任务。笔者在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学习中,认真思考李吉林老师提出的"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是"感兴——感受——感染——感误——感化"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体。本文结合《背影》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具体阐释了这一情感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有情感,尤其中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欢迎你的课,使你的课上的有滋味?本文通过对情感教育及诗化语文教学、强化语文学习、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课─—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问题曹若愚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事业,而语文课在中学教育中无疑是其中最美的篇章之一。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案色彩缤纷,而语文的教改更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局面,但也有令人忧心的倾向。一些人只谈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情朗读,配乐,再现画面,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导向等方面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只有具备美的情感,美的感受力,以美的语言再现美、激发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人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掌握知识。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使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积累无疑会使良好的情感程度加深,而语文又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健全的心理素质等情感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讲话语文这门课,使中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去感受文章。“不进园林,焉能知这春色如画?”不让中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文章,又怎能让他们真正领略到在文字和语言的掩盖下,所蕴藏的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精华?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呢?一、为学生感受文章营造情感氛围。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在浓郁的情感氛围里,才能对一切感受至深。所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的第一步,应从老师自身着手: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甚至态势语言,去沟通学生对文章的那一份“陌生”,去开…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语言整体教学的要求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文章分析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整体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呈现了当前语文整体语言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情感教育的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外,语文教学应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理智的增益、艺术的感染、情感的教育、美的陶冶。语文教学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形象因素,教师凭借着教材运用艺术手段来感染、激励、滋润、熏陶学生,通过对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欣赏,引起学生情感的愉悦,从而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