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的“劳”到底是什么?理论界争论不休。对“劳”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能否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因而,有必要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思想指导下,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和原则,它既反映了劳动者之间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但怎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尚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急待解决. 近些年来,对按劳分配中的“劳”的理解,经济学界开展了热烈讨论,究竟是指过去的物化了的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还是  相似文献   

3.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劳动既是他应享有的权利,也是他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所必须承认的原则。劳动,现在还是谋生的基本手段。“按劳分配”关系到每个人切身物质利益。能否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对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理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外,还存在非按劳分配方式,即便是在公有制范围内,涉及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也还有财政补贴、集体福利等非按劳分配因素。那么在按劳分配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非按劳分配因素?我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也可能会包含一定的非劳因素。这种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按劳分配中的非劳因素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按劳分配从而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以及怎样克服其消极影响,这些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刍议按劳分配中“劳”的定性问题伍鹄(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一)问题的提出按劳分配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一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后,按劳分配一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之一.因此,对“按劳分配”理论本身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基本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极高的发展,消除了社会成员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差别,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只存在劳动者劳动能力差别的产品经济的社会为前提条件的。在这样的社会中,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具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分配形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正在被多种分配形式所取代。为此,分析按劳分配的空想性,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无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劳动表现为哪几种形态?其二,怎样计“劳”付酬?这两个问题迄今尚未获得圆满解决。 有人认为:“劳动者的劳动从形态上看可分为三种:潜在形态的劳动、流动形态的劳动和凝结形态的劳动(即物化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是一种可能的劳动”;“流动形态的劳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论一直把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但按劳分配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分配模式所提出的一种设想 ,这种设想或认识的真理性无疑也应该接受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论一直把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但按劳分配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分配模式所提出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或认识的真理性无疑也应该接受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评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设想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内涵;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具备这种前提条件;我国至今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设想的那种原则;应当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来确定正确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 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律。按劳分配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规律吗?提出这个问题,确实会使人感到奇怪。在一些人看来,按劳分配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不容置疑的,可以讨论的只能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而不应是这个规律本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重新考察和解释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认为"诗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这一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文本中未必能够得到确切的证明.细读<诗学>文本,详察他所论述的摹仿对象的位置,可以发现,摹仿并不是"复制"现实世界,而是按照可然律进行的创造;亦不是对所谓现实"原本"的仿制,而是在诗中对目的的追寻.无论艺术还是文学,它们与自然或现实的关系,都不是"复制"所能说明的.  相似文献   

16.
一、“四人帮”为什么歪曲、丑化“按劳分配”? 王张江姚“四人邦”在理论上一窍不通,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是颇为能干的。姚文元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经济基础”,张春桥把按劳分配丑化为“旧事物”,王洪文则诳言,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过“按劳分配”。“四人邦”控制的舆论工具,更是连篇累牍地攻击、丑化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7.
顾骧先生在《随笔》2007年第5期指谬,他说:“等额选举”是一个复合词,由“等额”与“选举”两个概念、两个词组成。“选举”又可析为“选”与“举”种属关系复合词,古代所谓“选贤举(任)能”是也。形式逻辑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对同一关系而言),不能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A”和“非A”  相似文献   

18.
关于"物自体"的理论贯穿了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大量谈及了"物自体"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德关于"物自体"的理论既是其认识论止步的路标,也同时开启了其通往伦理学的通途。对康德而言,这个概念的界定最终也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命运。本文试图阐明康德对"物自体"概念的界定,分析康德从何种意义上得出"物自体"的概念,并试着说明这一概念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被提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VA了”述补结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相、时体和语义量等角度出发,对述补结构“VA了”进行考察,并对该结构中歧义现象的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晚唐的“苦吟”不仅是一种苦思的写法,还有更多的内涵。第一,苦吟诗人在人群上以科举穷士为主,内容上以吟苦及苦闷的消解为核心;第二,苦吟还体现了穷士诗人在困境中逆俗自立的不懈追求,他们或倚之科举及第,或倚之实现立言不朽的追求,或倚之寄托心灵、实现精神生命的延续;第三,苦吟还是苦吟诗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与癖好,他们把苦吟与休闲结合起来,使苦吟成为一种颇有吸引力的写作与休闲自娱相结合的生活方式,有的苦吟诗人吟诗甚至达到了成狂成痴的地步;最后,苦吟诗人在风格上有苦吟以求怪奇和精妙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